朱秀华
- 作品数:2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踝臂指数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的检出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88例心脑血管病高危住院患者,年龄30-93(64±13)岁,男性165例,女性123例;分为ABI正常组(ABI 0.9~1.3)193例和ABI异常组(1.3〈ABI〈0.9)95例,进行ABI、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88例患者中ABI异常95例,检出率为32.98%。影响AB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P=0.001)、性别(P=0.013)、血糖(P〈0.01)、血脂(P=0.003)、血压(P〈0.01)、吸烟(P=0.002)等。异常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检出率分别为26.32%和37.89%,明显高于ABI正常组的10.36%和20.2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OR值分别是4.09、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中ABI异常检出率高;ABI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ABI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之一。
- 唐世凡王朝晖张文娟朱秀华
- 关键词:踝臂指数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事件
-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07-01-2008-12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Ⅳ级(NYHA分级)患者132例,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63.0±11.5)岁,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2例,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70例。治疗组首先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服用1月,1月后改为10mg/d,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12、24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经(LVI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S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观察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24月后与对照组比较,LVEF[(48.3±7.2)%比(44.7±7.0)%,P〈0.05]升高,LVIDd[(49.8±8.5)比(55.3±8.8)mm]、LVSD[(46.6±6.0)比(50.5±6.3)mm]、TNF-α[(83.8±10.5)比(151.8±21.6)μg/L]、白细胞介素6[(9.50±2.31)比(25.52±6.60)μg/L]、hsCRP[(1.68±1.20)比(7.92±3.96)mg/L]、BNP[(93.33±54.13)比(585.70±86.67)μg/L]下降(均P〈0.01);再住院频数[(2.24±0.65)比(3.58±0.88)次/年,P〈0.01]、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4.11%与11.4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
- 唐世凡朱秀华王朝晖张文娟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