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三种治疗模式疗效分析
- <正>目的: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在行睾丸根治术后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未明确,我们研究了密切随访、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和化疗三种治疗模式的疗效评估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
- 董培刘卓炜李向东吴松李永红尧凯秦自科韩辉周芳坚
- 关键词:睾丸癌复发生存率隐睾
- 文献传递
- 睾丸癌组织中Rho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寻找与睾丸癌分期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睾丸癌根治术治疗的精原细胞瘤(34例)和非精原细胞瘤(66例)石蜡标本,其中临床Ⅰ期64例、Ⅱ期22例、Ⅲ期14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以及20例同期手术正常睾丸组织中Rho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睾丸癌组织中RhoA及VEGFR3的表达与睾丸癌分期、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患者随访26 ~ 2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RhoA在睾丸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7%(57/100),高于正常组织的25%(5/20),RhoA表达与睾丸癌临床分期相关(P=0.010).VEGFR3在睾丸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1%(51/100),VEGFR3高表达与睾丸癌患者肿瘤复发相关(P=0.021).在Ⅰ期非精原细胞瘤中,RhoA高表达与肿瘤复发相关(P=0.035).在Ⅱ/Ⅲ期非精原细胞瘤中,VEGFR3高表达与肿瘤复发相关(P=0.022). 结论 睾丸癌组织中Rho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hoA高表达的Ⅰ期非精原细胞瘤容易复发,VEGFR3高表达的Ⅱ/Ⅲ期非精原细胞瘤预后欠佳,需要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 李向东董培张志凌李永红尧凯蒋丽娟秦自科韩辉周芳坚刘卓炜
- 关键词:睾丸肿瘤RHOA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 患者年龄、性别及尿流改道方式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评价患者年龄、性别及尿流改道方式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374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并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型和术后并发症,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尿流改道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8.8%(145/374)的患者接受改良回肠导管术,47.9%(179/374)的患者接受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13.4%(50/374)的患者接受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4%(140/374),近期并发症(≤90d)发生率为21.4%(80/374),远期并发症(〉90d)为16.3%(61/37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15)和性别(P=0.16)与术后并发症无关,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并发症发生(OR=0.26,95%CI:0.16~0.43)。结诊尿流曲谱肯式县影响根治一件陪胱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李向东刘卓炜周芳坚侯国良张志凌李永红董培尧凯秦自科韩辉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尿流改道术
- 儿童睾丸良性肿瘤44例报告
- 2024年
-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评估的特点,提高保留睾丸手术的可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睾丸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睾丸良性肿瘤44例。收集睾丸良性肿瘤患儿术前评估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其特点。结果:44例患儿中左侧17例,右侧25例,双侧2例;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8岁,2岁及以下13例。其中畸胎瘤22例,表皮样囊肿18例,腺瘤2例,间皮囊肿2例。所有患儿均常规行睾丸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2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升高,超声检查考虑良性,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前超声检查提示恶性肿瘤4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范围,其中3例行根治术,1例行保留睾丸手术。共23例患儿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21例患儿行保留睾丸手术。术后随访6~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所有受访患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者残留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儿童睾丸肿瘤中良性肿瘤占有较高比例,应重视儿童睾丸肿瘤围手术期评估,避免过度治疗。
- 殷坤党刘振华李志勇李向东刘卓炜刘卓炜叶云林
- 关键词:儿童睾丸肿瘤良性肿瘤
- 保留膀胱手术联合辅助动脉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的长期随访结果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动脉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5例分期为T2N0M0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临床分期为cT2N0M0的患者接受手术联合动脉化疗的保留膀胱治疗方案(A组),80例病理分期为pT2N0M0的患者同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治疗(B组)。A组男33例(94.2%),女2例(5.8%);年龄51~96岁,中位年龄59岁;肿瘤直径≤3 cm者20例(57.1%),〉3 cm者15例(42.9%);肿瘤单发24例(68.6%),多发11例(31.4%);有膀胱癌病史者11例(31.4%)。B组男71例(88.7%),女9例(11.3%);年龄49~70岁,中位年龄59岁;肿瘤直径≤3 cm者35例(43.8%),〉3 cm者45例(56.2%);肿瘤单发44例(55.0%),多发36例(45.0%);有膀胱癌病史者22例(27.5%)。两组病理类型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A组35例和B组8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8个月(13~157个月)和67个月(4~198个月)。两组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ease-specific survival, DSS)分别为76.5%和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8)。A组有26例(74.3%)患者评估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另外,A组中21例(60.0%)患者成功保留膀胱,此2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13~134个月);8例患者在肿瘤复发后接受延迟的RC治疗,术后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患者根治术后病理为T2期,2例为T3期,1例为T4期。该8例患者的DSS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9)。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组中只有肿瘤数量是预测无疾病生存(HR=0.238, P=0.007) 的独立预测因子,CR是DS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085,P=0.004)。化疗过程中未观察到Ⅳ度�
- 刘泽赋叶云林李向东郭胜杰蒋丽娟董培李永红尧凯秦自科韩辉刘卓炜周芳坚
- 关键词:膀胱癌动脉化疗保留膀胱
- 转移性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 刘卓炜李向东刘泽赋郭胜杰周芳坚
- 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估与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肿瘤消退分级(TRG)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R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5例,女5例;年龄(59.79±10.56)岁。70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病理明确诊断为MIBC,且无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RC术后病理标本进行TRG评估:TRG1级定义为无癌残留;TRG2级定义为有癌残留,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50%;TRG3级定义为有癌残留,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50%。使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TRG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RG、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肿瘤及淋巴结(ypTN)分期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病理局部降期定义为(ypT
- 吴素华叶璟威张意军杨平叶云林李向东尧凯刘卓炜曹云
- 关键词:膀胱肿瘤新辅助化疗预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睾丸癌组织中RhoA和VEGFR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寻找与睾丸癌分期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以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睾丸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睾丸癌病例,检测肿瘤组织以及20例同期手术正常睾丸组...
- 刘卓炜李向东董培张志凌李永红尧凯蒋丽娟秦自科韩辉周芳坚
- 转移性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淋巴结病理的预测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转移性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post chemotherapy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PC-RPLND)的疗效,以及探讨淋巴结病理的相关预...
- 刘卓炜李向东郭胜杰周芳坚
- 关键词: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化疗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 文献传递
- 临床Ia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三种不同治疗模式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估观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和化疗三种治疗模式在睾丸根治术后的临床Ia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并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72例临床Ia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睾丸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观察组33例,RPLND组24例,化疗组15例。Kaplan—Meier法分析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7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6例复发,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观察组、化疗组和RPLND组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0%,93.3%和100%。观察组复发率(17.8%)显著高于RPLND组(0,X2=3.99,P=0.04),既往有隐睾病史的患者肿瘤复发率(37.5%)显著升高(X2=10.02,P=0.01)。观察组中胚胎癌复发率(3/6)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7.4%,X2=6.93,P=0.04);年龄〉13岁的患者复发率(23.1%)也显著高于年龄较小的患者(5.3%,x。=4.33,P=0.0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OR=0.08,95%CI:0.06~0.36,P=0.03)和既往隐睾病史(OR=25.3,95%CI:6.57—78.42,P=0.04)是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临床Ia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根治术后的观察、RPLND以及化疗均为可靠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进展率仍然较高,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和既往有隐睾病史是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 董培刘卓炜李向东吴松李永红尧凯秦自科韩辉周芳坚
- 关键词:睾丸癌非精原细胞瘤复发隐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