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曼

作品数:78 被引量:383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肠易激
  • 25篇综合征
  • 23篇易激综合征
  • 23篇肠易激综合征
  • 10篇血浆
  • 10篇细胞
  • 10篇发病
  • 9篇胃肠
  • 9篇激素
  • 9篇发病机制
  • 8篇综合征患者
  • 7篇血浆胃肠激素
  • 7篇内脏高敏
  • 7篇内脏高敏感
  • 7篇胃肠激素
  • 7篇高敏
  • 6篇内脏高敏感性
  • 6篇免疫
  • 6篇便秘
  • 5篇氧化氮

机构

  • 49篇山东大学
  • 24篇山东医科大学...
  • 7篇山东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临淄区人民医...
  • 2篇湛江医学院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作者

  • 78篇李君曼
  • 46篇李延青
  • 21篇韩炜
  • 20篇左秀丽
  • 18篇卢雪峰
  • 12篇匡荣光
  • 12篇李学会
  • 11篇吕国苹
  • 11篇郭玉婷
  • 11篇张海燕
  • 10篇陈建
  • 9篇陈建
  • 8篇郝洪升
  • 8篇袁孟彪
  • 8篇卢雪峰
  • 8篇付淑花
  • 7篇李学会
  • 6篇陈健
  • 5篇傅淑花
  • 5篇郭成浩

传媒

  • 12篇山东医药
  • 10篇基础医学与临...
  • 7篇胃肠病学
  • 7篇中华消化杂志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新医学

年份

  • 6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6篇2003
  • 6篇2002
  • 10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7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食管胆汁反流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胆汁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 (Bilitec 2 0 0 0 )对 2 4例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和 6例健康人进行 2 4h食管腔内胆红素监测。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 % (10 .11± 5 .82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4 .0 9± 2 .3 7) ;其中便秘型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 % (14 .0 9± 5 .3 9)显著高于腹泻型患者 (8.48± 5 .2 9)。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存在碱反流 。
左秀丽张海燕匡荣光郭玉亭李延青李君曼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缓解酸相关性疾病烧心、反酸症状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评估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缓解酸相关疾病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天有症状时分别先服安慰剂或对照药,后咀嚼试验药或安慰剂,第2天及随后几天有症状时服药方法同上;若无症状,则睡前服药,疗程7d。结果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在0.5h内症状缓解率为54.17%,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片25.00%(P<0.01)。治疗后第7天症状完全缓解率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91.67%,法莫替丁片95.83%,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较法莫替丁片能迅速缓解烧心、反酸等酸相关症状,长期应用,二者疗效相当。
程宝泉李延青周涛樊薇李君曼付淑花
关键词: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法莫替丁片酸相关性疾病
基因多态性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型、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1基因型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所有研究对象经胃镜和病理检查分为胃癌(GC,仅包括胃腺癌)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110例、胃溃疡(GU)组62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62例及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CYP1A1基因型及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CYP1A1 G/G基因型及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HP感染与CYP1A1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具有CYP1A1 G/G或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而同时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更高,这两种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
周涛樊薇韩炜高艳景袁孟彪李君曼李会庆李延青
关键词:胃肿瘤基因型
胃大部切除术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胃排空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下称术后组)和1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胃肠激素[血浆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及胃排空功能(放射性核素分析法)。结果术后组SS显著降低,与胃半排空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5);VIP水平显著升高,但与胃排空无相关性;SP无明显变化。提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亢进可能与SS水平降低有关。
李学会王拥军郝洪升陈健李君曼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肠激素胃排空
血液抗凝和纤溶指标在各类肝病中诊断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1996年
观察了81例不同肝病患者7项血液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并以传统的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为对照,比较了各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肝病患者的抗凝和纤溶功能有明显改变,敏感性较高的指标为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溶酶原活性(Pg: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分别为75.3%、69.1%和71.6%,均明显高于白蛋白(44.4%)和PT(40.7%)。分析肝病出血与各项指标的关系,发现ATⅢ:A和Pg:A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升高在出血者显著高于非出血者。
徐从高李君曼朱媛媛陈健傅淑花
关键词:肝病抗凝纤溶
48例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研究
韩炜李延青李君曼卢雪峰李学会
文献传递
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障碍与血浆胃肠激素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6
1997年
李君曼李学会陈建郝洪升傅淑花
关键词:肝硬变胃排空障碍胃肠激素血浆
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比较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和健康对照者在直肠内温度变化刺激后所产生感觉阈值的差异,探讨IBS内脏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对46例IBS病人和13例健康对照者,用直肠测压导管依次向球囊内注入38℃温水和4℃冰水,记录相应的初始感觉阈值及排便阈值,注意温度变化刺激对IBS病人症状的影响。结果 ①直肠球囊内温水刺激后,IBS组病人的初始感觉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排便阈值差异不明显。IBS组中腹泻型与交替型病人的初始感觉阈值及排便阈值均显著降低;便秘型病人的初始感觉阈值稍低于对照组,排便阈值明显增高。②直肠球囊内冰水刺激后,除便秘型IBS的排便阈值稍有所增加外,其余病人初始感觉阈值及排便阈值均显著降低,以腹泻型变化最明显。结论 直肠温度变化刺激可明显降低IBS病人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以腹泻型病人最显著。内脏对温度的敏感性增高,可能是IBS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王艳梅李延青吕国苹顾晓萌郭玉婷左秀丽张海燕李君曼赵宪村
关键词:病人IBS排便直肠腹泻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与胆汁反流关系的初步探讨
2001年
李延青卢雪峰韩炜李学会李君曼
关键词:胆汁反流胆道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谷胱甘肽转硫酶M1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GSTM1基因型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501例,分为胃癌(GC)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胃溃疡(GU)组、十二指肠溃疡(DU)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HP感染与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具有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该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检测该基因型能够对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和一级预防提供有益的线索。
周涛樊薇韩炜高艳景袁孟彪李君曼李会庆李延青
关键词:分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