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强

作品数:1,193 被引量:5,663H指数:3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54篇期刊文章
  • 256篇专利
  • 144篇会议论文
  • 24篇科技成果
  • 1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872篇建筑科学
  • 35篇理学
  • 3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天文地球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文化科学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0篇钢结构
  • 165篇建筑
  • 128篇屈曲
  • 107篇抗火
  • 100篇抗震
  • 98篇屈曲约束
  • 92篇载力
  • 92篇剪力
  • 92篇承载力
  • 88篇火灾
  • 88篇剪力墙
  • 85篇钢框
  • 85篇钢框架
  • 76篇地震
  • 76篇荷载
  • 74篇混凝土
  • 74篇刚度
  • 66篇高层建筑
  • 63篇有限元
  • 59篇屈曲约束支撑

机构

  • 1,142篇同济大学
  • 33篇重庆大学
  • 33篇中国建筑股份...
  • 29篇山东大学
  • 29篇中国冶金科工...
  • 19篇哈尔滨工业大...
  • 18篇南京工业大学
  • 18篇上海蓝科建筑...
  • 16篇清华大学
  • 1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6篇武汉理工大学
  • 13篇郑州大学
  • 13篇上海大学
  • 11篇爱丁堡大学
  • 10篇山东建筑大学
  • 9篇合肥工业大学
  • 9篇曼彻斯特大学
  • 9篇武警后勤学院
  • 8篇华东建筑设计...

作者

  • 1,191篇李国强
  • 227篇孙飞飞
  • 106篇陆烨
  • 87篇陈素文
  • 71篇刘玉姝
  • 54篇蒋首超
  • 46篇金华建
  • 41篇王彦博
  • 41篇陈琛
  • 40篇孙建运
  • 38篇王卫永
  • 30篇楼国彪
  • 30篇侯兆新
  • 30篇沈祖炎
  • 26篇刘康
  • 25篇杜咏
  • 25篇胡大柱
  • 22篇侯和涛
  • 22篇郭小康
  • 19篇王开强

传媒

  • 91篇建筑钢结构进...
  • 88篇建筑结构学报
  • 55篇建筑结构
  • 52篇同济大学学报...
  • 48篇土木工程学报
  • 38篇钢结构
  • 30篇工业建筑
  • 27篇工程力学
  • 26篇四川建筑科学...
  • 23篇地震工程与工...
  • 23篇结构工程师
  • 2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7篇力学季刊
  • 17篇建筑科学与工...
  • 16篇振动.测试与...
  • 12篇建筑材料学报
  • 11篇振动与冲击
  • 10篇消防科学与技...
  • 9篇工程抗震与加...
  • 8篇高等建筑教育

年份

  • 2篇2024
  • 36篇2023
  • 25篇2022
  • 43篇2021
  • 31篇2020
  • 17篇2019
  • 33篇2018
  • 40篇2017
  • 49篇2016
  • 43篇2015
  • 57篇2014
  • 79篇2013
  • 53篇2012
  • 57篇2011
  • 70篇2010
  • 68篇2009
  • 78篇2008
  • 73篇2007
  • 63篇2006
  • 56篇2005
1,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下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被引量:19
1993年
本文介绍了高温下钢材的力学性能。结合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给出了一种计算高温下轴心受压钢构件极限承载力的简单方法。
李国强祖沈炎
关键词:高温轴心压杆极限承载力钢结构
局部火灾下钢框架中上翼缘无侧移工字梁的极限状态计算被引量:21
1997年
本文根据钢框架中工字梁在梁下局部火灾下将产生较大温度轴压力,其受力状态发生改变的事实,建立了钢框架中上器无侧移工字形梁的下器侧移失稳挠曲微分方程,应用能量法近似求解获得了验算梁下翼缘侧向稳定的计算长度,并结合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立了梁下翼侧移失稳的极限状态方程。此外,本文还建立了局部火灾下梁形成三铰机构而破坏的极限状态方程。这两个极限状态方程可直接用于钢框架工字梁的抗火设计与计算。
李国强张宏德
关键词:工字梁防火设计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耐湿热性能的理论分析与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考察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的湿热老化机理及在湿热环境下防火涂层防火隔热性能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对隔热性能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和总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和炭化层结构的扫描电镜对U型、A型这2种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了湿热老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发生老化是由于涂层内的亲水性物质向涂层表面迁移和析出;U型、A型这2种涂层的等效导热系数随老化时间延长总体上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增幅与涂料的基体树脂和阻燃体系的组分有关;经过42次湿热老化循环后,U型涂层等效导热系数增加了50%以上,A型涂层等效导热系数的增幅超过了100%,而厚度不同的A型涂层其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有所区别.
王玲玲李国强WANGYong-chang
关键词:湿热老化隔热性能
特种抗屈曲腹板H型钢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型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种抗屈曲腹板H型钢。其断面口型由中部腹板和上、下翼缘连体构成,上翼缘与下翼缘平行,腹板垂直位于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腹板与翼缘采用单面角焊缝连接,腹板为长度方向呈均匀或不均匀周...
李国强孙飞飞张哲李兴文
文献传递
带翼缘板嵌入式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在嵌入式连接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带翼缘板嵌入式连接件,依据实际工程,进行8个试件的推出试验,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荷载-滑移曲线关系,研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钢翼缘板宽厚比满足一定条件时,混凝土板厚处裂缝为直线,板宽处裂缝为波纹线;当钢翼缘板宽厚比未满足条件时,翼缘板发生失稳现象,混凝土裂缝未充分发展,加载因翼缘板失稳无法继续,试验提前结束。翼缘板未失稳试件抗剪承载力约为现有嵌入式连接件承载力理论计算值的1.5倍,证明较嵌入式连接件,翼缘板明显提高了该新型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
张哲史锦李国强汤意李斐然王燕孙东生邓恩峰
关键词:组合结构翼缘板极限承载力
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柱计算长度(Ⅰ):理论解释被引量:11
2009年
本文先针对轴心受压杆件,阐述了Euler临界力、计算长度、P-δ效应、稳定系数(柱子曲线)等重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框架柱计算长度概念;再通过说明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中压弯杆件极限承载力验算式的来源,阐明了进行框架柱验算时,考虑P-Δ效应进行结构二阶内力分析与柱计算长度选取间的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框架柱进行承载力验算及柱计算长度选取的建议。
李国强
关键词:框架柱P-Δ效应P-Δ效应二阶分析极限承载力
屈曲约束支撑与TTD支撑经济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简称BRB)作为具有良好耗能能力的新型支撑被广泛使用。与此同时,金属阻尼器发展迅速,也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将金属阻尼器与传统支撑(文中采用方钢管)结合设计出新型TTD(Tube-in-Tube Damper)支撑,其屈服承载力由阻尼器承载力决定,刚度由方钢管与阻尼器共同决定。改变长度与屈服承载力,设计对应的BRB与TTD支撑,对比两者用钢量,发现刚度与屈服承载力相当的TTD支撑相比BRB可节省用钢量,在承载力较小与支撑长度较大情况中尤其明显,这为地震作用下支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孙瑛志李国强尹文汉
关键词:用钢量屈曲约束支撑屈服强度轴向刚度
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柱平齐端板单向螺栓节点承载力性能被引量:23
2018年
对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柱平齐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承载性能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形式的平齐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和弯矩-转角曲线,讨论了螺栓破坏、端板破坏、柱壁破坏等3种破坏模式.基于试验现象提出了节点螺栓力理论分布模式,并给出了螺栓强度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将端板和钢梁腹板等效为T形件,得出了端板屈服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试验现象并利用屈服线理论提出了钢管柱壁的屈服线模型,运用虚功原理得出由柱壁强度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螺栓、端板、柱壁间的相对强弱关系直接影响节点的破坏模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相比结果偏安全.给出了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柱平齐式端板单向螺栓连接节点的设计准则和建议.
李国强段炼陆烨张龙蒋蕴涵
关键词:矩形钢管柱梁柱连接节点承载力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墙体钢筋采用双向双层布置,墙体内布置有边缘暗柱、边缘暗梁和暗支撑,两根边缘暗柱分别位于墙体左右两侧,两根边缘暗梁分别位于墙体上下两端,边缘暗柱的型...
李国强李一松
文献传递
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柱计算长度(Ⅱ):数例说明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先建立四个有初始几何缺陷的框架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分别得到这四个框架的竖向极限荷载Pcr和水平极限荷载Hcr;再对与这四个框架几何及截面相同但没有初始缺陷的框架,用之前计算得到竖向和水平极限荷载分别按一阶弹性分析和二阶弹性分析得到其内力,用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中压弯杆件极限承载力验算式计算其名义应力,并与实际结果比较。结果证明,进行钢框架压弯杆件平面内稳定验算时,对框架采用二阶弹性分析,并将柱的计算长度取为实际柱长,所得验算结果较对框架采用一阶弹性分析,并将柱的计算长度取为框架弹性屈曲长度,所得结果合理,且偏于保守。
王翼李国强
关键词:框架柱二阶分析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共1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