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急性
  • 7篇中风
  • 7篇中医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6篇急性期
  • 5篇证候
  • 4篇中医证
  • 4篇中医证候
  • 4篇卒中
  • 4篇供血
  • 4篇供血不足
  • 3篇中风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脑供血不...
  • 3篇脑供血
  • 3篇脑供血不足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病变
  • 2篇眩晕

机构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李学军
  • 21篇陈志刚
  • 10篇孟繁兴
  • 7篇蔡英丽
  • 7篇高芳
  • 7篇马丽珍
  • 5篇任珊
  • 5篇李楠楠
  • 5篇王乐
  • 4篇陈路
  • 3篇张娜
  • 3篇武洋
  • 3篇高燕洁
  • 2篇唐璐
  • 2篇扎娃
  • 2篇林参
  • 1篇刘佳霖
  • 1篇徐枝芳
  • 1篇甄建华
  • 1篇王丽晔

传媒

  • 2篇河北中医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第十一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候学特点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全部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收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医证候学资料,制订中医证候学观察量表,观察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将其数据进行录入分析,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证候学分布规律。结果①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最高的为高血压病,其次为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②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常见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髓亏证、痰浊证、血虚证、气虚证和血瘀证;常见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脑络、肾和肝。所有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证候要素合并情况中,单纯一证者仅4例(5.3%),二证至四证合并出现者共65例(85.5%)。其中纯虚证者29例(38.2%),纯实证者仅1例(1.3%),虚实夹杂者46例(60.5%)。③将9类病性类证候要素进行聚类分析,聚为两类时,痰浊和髓亏证聚为一类,其他7证聚为一类。④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与其合并的基础疾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与血脂紊乱呈正相关(P <0.05),痰浊证与高血压病呈正相关(P <0.05),而其他证候要素与基础病之间则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类虚实夹杂的疾病,以气虚、血虚、髓亏等证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其中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痰浊和髓亏证表现更为明显。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病机复杂,多为虚实夹杂证。
李楠楠陈志刚孟繁兴任珊蔡英丽李学军刘佳霖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风病急性期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病组的中医证候规律对比研究
目前脑卒中已上升为我国第一死因,其致残率为75%。无论是现代研究还是古代医家经验,高血压病不仅是中风病的危险因素,还影响中风病的发展、预后及证候规律演变。我们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
任珊陈志刚高芳李学军
文献传递
中药活络益脑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中西医量表测定评价活络益脑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服用中药活络益脑方3个月以上,于治疗前后均行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中医症候量表评分,评价活络益脑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结果:治疗后HAMD、HAMA、MMSE、MoCA、PSQI评分及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认知水平下降及睡眠障碍,经中药活络益脑方治疗后,其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
李楠楠陈志刚孟繁兴高芳李学军马丽珍蔡英丽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
应用磁共振波谱评价滋肾益髓方对髓海不足型帕金森病患者黑质主要代谢物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运用磁共振波谱(MRS)观察滋肾益髓方对髓海不足型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为滋肾益髓方治疗PD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PD患者46例,以抗PD西药治疗为基础,加用中药滋肾益髓方治疗3个月。于入组时、治疗3个月分别进行PD一般资料收集、中西医量表评定,通过MRS采集大脑黑质区NAA、Cr、Cho数值,计算出NAA/Cr、Cho/Cr比值。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变化,探究滋肾髓方治疗PD的影像学依据。结果:治疗后患者黑质区上述MRS数据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D患者病轻侧NAA/Cr与UPDRS-Ⅱ+Ⅲ及PD-QOL-Ⅰ、PD-QOL-Ⅰ+Ⅱ呈负相关,病轻侧Cho/Cr与UPDRS-Ⅲ、UPDRS-Ⅱ+Ⅲ及PDQOL-Ⅰ、PD-QOL-Ⅰ+Ⅱ呈正相关。结论:滋肾益髓方可延缓PD患者黑质区神经元损害,保持神经元活性。
韦一佛陈路刘明李学军马丽珍王粟实冉维正田文杨张昕洋王垚罗现科陈志刚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
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欧洲眩晕量表及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葛定眩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丽晔陈路李学军陈志刚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瘀血阻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以灯盏细辛注射液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个分中心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36)。2组均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用药,给药周期为15 d。分别在基线点和试验终点对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疗效指标: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疗效:2组试验前后患者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1)单项症状疗效统计分析显示: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等症状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头痛、口唇紫暗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arthel指数疗效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Barthel指数及基线与用药后Barthel指数差值和变化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单项症状,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且本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临床使用安全,临床不良反应为轻度,无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田文杨李楠楠孟繁兴高芳李学军马丽珍蔡英丽陈志刚
关键词:血塞通缺血性中风瘀血阻滞证
年龄与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中医证候分布相关性的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年龄与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患者的证候指标从年龄角度进行指标聚类分析,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对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首发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的四诊信息分为气虚痰热证、风痰阻络证、痰热瘀阻证、血瘀证、痰热证;2中青年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的四诊信息分为气虚痰热证、痰热瘀阻证、热极生风证、血瘀证、痰热证;老年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的四诊信息分为痰热瘀阻证、气虚痰热生风证。[结论]首发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的五种证型中均不同程度的包含有痰、热、瘀等邪实,体现了中风急性期以邪实为主要表现的特征,且随年龄的增长,患者正气亏虚的表现愈加显著。
甄建华李学军陈路陈志刚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证候年龄聚类分析
中风病急性期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病组中医证候规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究中风病急性期高血压病组、非高血压病组的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比较两组的区别。方法采用课题“中风病临床诊疗规律挖掘及辨证论治方案验证的研究”病例观察表对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的63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及评分。结果①第10天,阴虚证在非高血压病组证侯要素得分升高超过高血压病组[分别为(12.83±9.97)分、(8.64±5.90)分];第14天,血瘀证在高血压病组证侯要素得分升高超过非高血压病组[分别为(12.21±7.71)分、(8.07±8.61)分]。②高血压病组入院第1天至14天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的证侯要素得分逐渐下降,血瘀证(9.85±7.23)分逐渐升高;非高血压病组入院第1~14天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分值逐渐下降,阴虚证(12.21±7.71)分逐渐升高。结论高血压病血瘀证在中风病的证候规律演变中更为突出。
任珊陈志刚高芳李学军
关键词: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规律证候要素高血压病
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辨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指数相关性。[方法]对75例失眠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指数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肝郁化火证占5.33%;脾虚湿盛证占5.33%;气阴两虚证占28.00%;痰热内扰证占14.67%;心胆气虚证占34.67%;心脾两虚证占9.33%;阴虚火旺证占2.67%;中医辨证分型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指数关系呈相关性分析。[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指数关系呈相关性。
陈志刚李学军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辨证睡眠
缺血性中风大小动脉病变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大小动脉病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7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诊断标准结合影像学的方法,分为大动脉病变组87例、小动脉组病变120例,对2组患者中风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动态比较。结果①中风病发病后1、2、3、7、14、28d6个时点NIHSS量表得分的动态演变显示出与证候得分类似的规律性,大动脉病变的曲线形态多为发病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小动脉病变曲线形态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在第2天多会出现一个波谷,曲线波峰多在3~7d之间。②在大小动脉病变的预后方面,大动脉病变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高于小动脉病变组,提示大动脉病变组较小动脉病变组预后差。2组ADL差异不显著。结论缺血性中风大小动脉病变表现出不同的预后变化规律,大动脉病变组较小动脉病变组预后差。
张娜陈志刚孟繁兴李学军蔡英丽王乐马丽珍林参高芳刘强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小动脉病变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