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寿玲

作品数:51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视网膜
  • 19篇网膜
  • 11篇基因
  • 7篇病理
  • 6篇突变
  • 6篇近视
  • 6篇家系
  • 5篇眼科
  • 5篇视网膜脱离
  • 5篇黄斑
  • 5篇病理性
  • 5篇病理性近视
  • 4篇眼底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手术
  • 4篇突变检测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外科

机构

  • 4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成都中医学院
  • 2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51篇李寿玲
  • 9篇朱美玲
  • 8篇龚健杨
  • 7篇周青
  • 7篇陈逖
  • 6篇刘伦
  • 6篇汪渊
  • 6篇张晓峰
  • 5篇代应辉
  • 4篇廖荣丰
  • 4篇薛敏
  • 3篇朱定良
  • 3篇季碧霞
  • 3篇孙安
  • 3篇汪永
  • 3篇褚仁远
  • 2篇乔丽珊
  • 2篇赵冰莹
  • 2篇张咸宁
  • 2篇孟玮

传媒

  • 17篇临床眼科杂志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实用防盲技术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2005国际...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眼底出血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4
1995年
对家兔实验性眼底出血的吸收过程作了检眼镜、光镜和电镜观察,提出脉络膜视网膜出血及玻璃体积血清除的不同机制。脉络膜视网膜出血的吸收与血液循环关系密切,而视网膜下与玻璃体内血液的清除更赖以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李寿玲邓亚平李懿堂
关键词:眼底出血组织学
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家系进行BIGH3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GCD家系,提取该家系患者及正常者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IGH3基因的目的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检测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该家系患者均检测出第4外显子的R124H突变(CGC>CAC),而家系中的正常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BIGH3基因中均未发现该突变。家系成员都检测出第11、12外显子的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型,即为GCDⅡ型,又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结论 BIGH3基因突变导致了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病变,突变类型为R124H杂合突变。
郑洁薛敏张棣周青汪渊李寿玲
关键词: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BIGH3基因
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AN)家系进行PAX 6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N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家族健康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AX 6基因exon 4~exon13共11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将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综合性序列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检测PAX 6基因的突变类型,并与80名随机抽取的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PAX 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该家系患者PAX 6基因exon 11存在一个杂合突变c.949 C〉T(P.R 317 X),导致第317位精氨酸的密码子CGA被终止密码子UGA替代,造成编码PAX 6蛋白的过早终止,而该家系其他健康成员及80名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组成员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PAX 6基因c.949 C〉T(P.R 317 X)突变导致PAX 6蛋白提前编码终止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原因。
耿仁芳郑洁周青汪渊李寿玲
关键词:先天性无虹膜PAX基因突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发达国家中老年人群主要致盲眼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网膜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不可逆性的中心视力下降或丧失。近年来,对多种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尤其是新生血管型的治疗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观察,涌现出光动力疗法、激光光凝、黄斑下手术、经瞳孔温热治疗、放射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ARMD目前有关的药物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王伟李寿玲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实践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留学生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总结实践经验。结果 PBL教学法的引入提高了留学生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意识,教学效果良好。结论 PBL教学法有效提高了留学生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各类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封利霞李寿玲龚健杨
关键词:留学生PBL教学法眼科学
雷珠单抗治疗黄斑CNV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间在我院门诊诊断为活动性黄斑下CNV疾病的患者共59例(60只眼),男性26例(27只眼),女性33例(33只眼),年龄19~78岁,分为三组,分别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组23例(24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组20例(20只眼),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CNV组16例(16只眼)。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0.5、1、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检査、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眼底彩照检查,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眼底血管造影(FFA及ICG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三组治疗后1、3、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BCVA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治疗后0.5、1、3、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发症方面,6.8%(11/161注射次数)注射后出现球结膜出血,1.2%(2/161注射次数)在治疗后第1天出现高眼压。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黄斑CNV疾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很好。
李志李寿玲
关键词:疗效安全性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的筛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观察,并对致病基因MYOC/TIGR、OPTN、WDR36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POAG家系,其中8例患者,27例非患者。对该家系POAG患者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前房角镜、眼底、部分行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抽取患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候选基因MYOC/TIGR、OPTN、WDR36的外显子及两侧翼部分内含子。将扩增出的PCR产物纯化后行双向测序以筛选突变位点。结果此POAG家系患者发病年龄均在24岁左右,患者进行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多数患者有二次手术史,眼压控制不佳,预后较差。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均未发现MYOC/TIGR、OPTN、WDR36基因的突变。结论通过对患者致病基因筛查,排除了该POAG家系是由MYOC、OPTN、WDR36基因突变引起,可能由其他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所致。
高次子李寿玲江江汪渊周青孙安薛敏
关键词:系谱遗传筛查
复方丹参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防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应用前房灌注液体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RIR模型,并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防护组大鼠损伤前30min静脉注射复方丹参0.05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05ml,两组均缺血90min后,分别在恢复灌注30min、24h和72h后进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视网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再灌注30min、24h、72h后防护组与对照组相比,防护组视网膜中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复方丹参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防护作用。
代应辉李寿玲朱美玲陈逖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与眼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眼屈光度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干孔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0例RRD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散瞳后进行电脑验光仪验光及眼底三面镜检查。用χ2检验分析眼屈光度与RRD的关系及与视网膜变性、裂孔形态部位的关系。结果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双眼RRD的发生、RRD中视网膜圆孔及对侧眼视网膜变性的发生均升高(均P<0.001);对侧眼干孔发生也升高(P<0.05);伴有近视眼的RRD下方象限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高于非近视眼(P<0.05)。结论高度近视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眼RRD的对侧眼,尤其是伴有高度近视RRD的对侧眼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眼,需注意检查,发现病变要及时处理以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张静夏卫东龚健杨张桦廖荣丰李寿玲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近视
复方丹参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的防护作用的研究
视网膜血管阻断性疾病、高眼压及影响视网膜血流量的眼科手术等都可引起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导致视网膜神经组织的损伤,引起永久性的视力障碍和伤残.复方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眼科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眼底缺血性疾患,取得...
代应辉李寿玲朱美玲陈逖
关键词:复方丹参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眼科手术丙二醛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