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徐生

作品数:83 被引量:1,375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下蜀黄土
  • 9篇气候
  • 9篇磁化率
  • 8篇黄土
  • 7篇粒度
  • 7篇长江
  • 6篇第四纪
  • 6篇三峡库区
  • 6篇库区
  • 5篇地理
  • 5篇地貌
  • 5篇同位素
  • 5篇土壤
  • 5篇鄱阳湖
  • 5篇季风
  • 5篇古气候
  • 5篇光释光
  • 4篇地理学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机构

  • 83篇南京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博物院
  • 3篇河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安徽省蒙城县...

作者

  • 83篇李徐生
  • 42篇杨达源
  • 41篇韩志勇
  • 14篇陈英勇
  • 14篇鹿化煜
  • 7篇张甘霖
  • 6篇李德成
  • 6篇葛兆帅
  • 5篇房迎三
  • 5篇胥勤勉
  • 4篇弋双文
  • 4篇陈可锋
  • 3篇韩辉友
  • 3篇王腊春
  • 3篇任黎秀
  • 3篇王晓勇
  • 3篇任雪梅
  • 3篇张建军
  • 3篇张建新
  • 3篇吕安琪

传媒

  • 12篇第四纪研究
  • 7篇地理学报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土壤学报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土壤
  • 2篇中国沙漠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大气降尘磁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5年
在南京市中心的高层建筑物顶部连续三年逐月采集了大气降尘样品,通过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热磁曲线和磁滞回线等环境磁学参数的测量,揭示出降尘物质的磁学特征并探讨其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区大气降尘的磁性矿物种类主要为磁铁矿,并含有少量赤铁矿、针铁矿;磁性矿物属于假单畴颗粒。与大致相同研究期内的中国北方城市兰州相比,磁性矿物的种类、粒径大体相似,但磁化率却存在较大差异:南京的磁化率值明显较高;月际变化显著,高值出现在冬季和夏季,呈双峰形态;磁化率高值的年际变化则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南京市大气降尘的磁学特征主要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和气象气候因素的双重制约:磁化率总体偏高与人为产生的污染源粉尘含量较高有关;磁化率夏季高值主要受高降水量影响,冬季高值则主要与近地面逆温造成的大气扩散差有关。
吕安琪李徐生韩志勇王晓勇张斌黄毅马婷婷
关键词:环境磁学大气降尘磁化率
祁连山中段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发育程度的空间分异及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3
2017年
高寒草甸植被下的草毡表层能够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环境效益,是高寒草甸植被生态功能发挥的核心,认识草毡表层发育程度的空间分异及环境影响因子有利于深入理解高寒草甸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祁连山中段高寒草甸分布区为研究区,依据根系体积并结合草毡层厚度以及土壤容重,将草毡表层划分为弱发育、中等发育以及强发育草毡。分析了不同发育程度草毡的地形、植被、气候等环境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其分布进行了空间制图。结果表明:祁连山中段发育程度较高的草毡表层趋向于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低海拔、缓坡,低坡位以及北向坡的位置,以嵩草属植物为主,中等以上发育程度的草毡地表植被及水分条件都较好;发育程度较高的草毡表层年均温较高,各发育程度草毡表层降水量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结果整体与现有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空间分辨率更为详细,并且实现了不同发育程度草毡表层的空间细分。
金成伟赵玉国赵玉国李徐生张甘霖
关键词:高寒草甸祁连山中段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南方红土粒度测量的影响——以安徽宣城第四纪红土剖面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以安徽宣城官塘村第四纪红土剖面为例,研究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南方红土粒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方红土中所含的有机质对粒度测量结果会产生明显影响,在进行粒度测量前处理时,必须加入双氧水去除有机质;(2)南方红土因淋溶强烈,碳酸钙含量极低,对粒度测量结果无影响,无需加入盐酸进行去钙处理。加入盐酸反而使得所测粒径偏粗;(3)与六偏磷酸钠相比,氢氧化钠作为分散剂因其强碱性产生的复杂化学反应,会导致所测得的粒度频率曲线峰态出现异常,且<1μm的黏粒组分含量减少,故不宜用作南方红土粒度测量的分散剂;(4)在对南方红土进行粒度测量时,建议使用H2O2+(NaPO3)6的前处理方法,即先使用双氧水去除有机质,再使用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并用超声波清洗仪震荡后上机测试。
刘海丽韩志勇李徐生房迎三
关键词:南方红土粒度测量前处理方法分散剂
网纹化对皖南红土特征剩磁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皖南的红土是形成于亚热带的风尘沉积,建立红土的年代框架主要依据磁性地层,但红土磁性地层的可靠性却存在争议.为查明风化作用对古地磁特征剩磁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安徽宣城官塘的红土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显示,均质红土层的特征剩磁比较稳定,而网纹红土层的特征剩磁方向不稳定,极性变化频繁,难以准确划分出极性界线.岩石磁学的研究表明,均质红土与网纹红土的载磁矿物种类与含量不完全相同,原因在于沉积后强烈的网纹化作用,一方面使得原生碎屑磁性矿物发生转变,含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形成了较多的次生磁性矿物,碎屑剩磁因此受到化学剩磁的严重干扰,导致常规方法获得的网纹红土的特征剩磁方向不可靠.据此我们认为在皖南网纹红土层内确定的B/M界线需要慎重对待.这一发现对其它南方网纹红土的古地磁测年也有参考意义.
叶晓雯韩志勇李徐生房迎三王晓勇
关键词:网纹红土岩石磁学化学风化
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及其与沉降法、筛析法的比较被引量:163
2001年
分析了Cilas 940L激光粒度仪的测试结果 ,并与沉降法、筛析法进行了比较。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的重复性较好 ,测量精度较高。对于玻璃珠样品 ,激光粒度仪和筛析法测试结果十分接近 ,对于天然沉积物 ,激光粒度仪测定的平均粒径偏粗 ,分选偏差。和沉降法相比 ,激光粒度仪测定的粘土组份 (<8)的含量为沉降法的 46 .7%~ 70 .5 % ,平均为 6 0 % ,测定的平均粒径较沉降法偏粗 ,分选偏差。造成激光粒度仪与沉降法。
程鹏高抒李徐生
关键词:激光粒度仪粒度测试沉积物沉积环境
利用农田表层(0~20cm)有机碳估算1m土体有机碳的可靠性被引量:2
2014年
土壤有机碳(SOC)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表层(0~20cm)和1m土体的SOC是评估农田SOC的两个重要指标。很多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来估算农田SOC,一些研究已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尤其是表层(一般为0~20cm)的SOC基本呈增加的趋势,
马渝欣李德成李徐生张甘霖韩志勇李贤胜杨平何小卫赵燕洲李若清奎秀
关键词:农田土壤
里下河洼地区的水环境治理
江苏中部的里下河(湿)洼地,距今6 500年前为澙湖,距今3 000来逐渐转变为淡水河湖湿地,近千年来又转变为近乎封闭的浅碟形湖荡洼地,1960年代后全面开发为农田家园,但面临着严重的洪涝灾害及水污染的威胁。我们认为主要...
杨达源张永战李徐生
2006年3月11日南京“泥雨”降尘特征及其粉尘来源被引量:9
2009年
对2006年春季南京地区一次“泥雨”形式的湿降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泥雨粉尘来源及泥雨降尘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次泥雨降尘通量为3.77g/m2,在南京全境的降尘总量达到2.49×10^4t;2)泥雨粉尘的质量磁化率值为174×10^-8m^3/kg,略高于黄土磁化率值;3)泥雨粉尘中〈16μm的细粒组分占绝对优势(含量为91.91%),平均粒径6.05μm,众数粒径7.68μm;粒度参数及分布曲线显示泥雨粉尘具有比黄土和现代干降尘更好的分选性和更对称的峰态;4)XRD和SEM分析表明,泥雨粉尘以絮状矿物颗粒为主,其中粘土矿物含量最高,占57.7%,其他矿物有石英(15.5%),钠长石(12.0%)和微量的白云石(1.0%);5)泥雨粉尘的常量元素组成与黄土、现代干降尘以及上陆壳(UCC)大体相似,显示其主要为地壳源;而微量元素中Zn,Co,Ni,Ba,Cr,V,Cu,Zr,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黄土及UCC偏高,其中Zn,Cu,Cd和Pb等含量显著偏高,显示了地壳源之外的人为污染源的影响;相比本地的下蜀黄土,南京泥雨粉尘样品的REE组成特征与北方黄土之间的相似程度更高,显示了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6)根据泥雨降尘的特征,结合天气活动过程,可以判定此次南京泥雨降尘并非本地扬尘所致,而主要来源于北方尘暴活动所产生的细粒粉尘;寒潮冷锋的南侵提供了长距离输送动力,而长江下游海洋性暖湿气流对细粒粉尘的清除过程则最终导致了泥雨的形成;南京春季泥雨降尘事件实质上是长江下游地区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沙尘暴活动的一种区域响应。
李徐生韩志勇陈英勇蔡元峰杨达源
关键词:粉尘沙尘暴
下蜀黄土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及其物源示踪被引量:11
2021年
下蜀黄土的物源问题对于理解亚热带东亚季风区干旱化过程至关重要。目前采用的物源示踪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下蜀黄土物源的认识也存在争议。粒度端元分析可定量分解出沉积物中不同动力过程和来源的粒度组分,具有解析风尘沉积物源的较好潜力。本文应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对镇江大港和九江马垱两个下蜀黄土剖面的物源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下蜀黄土可分离为超细粒(EM1)、细粒(EM2)、中粒(EM3)和粗粒(EM4)4个粒度端元,其中EM1(众数分别为0.7 μm和0.9 μm)源于粉尘沉积后风化成壤作用形成的次生组分,EM2(众数均为6 μm)为长距离搬运的远源组分,EM3(众数分别为25 μm和28 μm)是区域近地面冬季风搬运的近源粉尘,EM4(众数分别为44 μm和45 μm)则来自于沉积区附近的局地源组分。相似的区域风化成壤背景导致两地的EM1含量及变化均十分相似(镇江9.88%,九江9.06%);近源加局地源组分(EM3 + EM4)则构成了两地下蜀黄土的主要来源(镇江51.79%,九江63.35%);西北气流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粉尘输送至长江下游地区形成远源组分(EM2,镇江38.33%,九江27.59%),而在区域近地面东北风的作用下,两剖面间粒度端元的变化序列存在"异元相似"的现象(即大港剖面EM3与马垱剖面的EM2变化曲线相似,大港剖面EM4与马垱剖面EM3变化曲线相似)。因此,下蜀黄土是不同物源组分混合而形成的沉积物,不同区域下蜀黄土的物源既有差异,又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
刘梦慧李徐生韩志勇陈英勇汪雨辰苑晓康任翌成
关键词:物源示踪下蜀黄土冬季风
旅游商品开发浅析被引量:19
1999年
旅游商品的开发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樊姝玉杨达源李徐生
关键词:旅游商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