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栋 作品数:6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胺碘酮、倍他乐克、加镁极化液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胺碘酮、倍他乐克、加镁极化液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研究以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8月期间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运用胺碘酮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则为胺碘酮、倍他乐克、加镁极化液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4小时的死亡率为8.06%、4周的死亡率11.29%,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7.74%;而对照组的患者中,4小时的死亡率为22.58%,4周的死亡率为25.8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10%,二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的患者而言,运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加镁极化液联合治疗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十分安全与有效的,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借鉴。 李德栋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房颤 胺碘酮 倍他乐克 加镁极化液 心电图诊断冠脉前降支闭塞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体表心电图(ECG)预测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率。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145例前壁AMI患者ECG预测阻塞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显示阻塞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大对角支(LD)或第一对角支(D1)为界划分LAD为近远段。结果前间壁AMI 20例,LAD阻塞部位均在LD或D1开口以远。前壁AMI、前壁+下壁AMI共67例LAD阻塞部位大多在LD或D1开口以远(80.6%vs.86.6%),两种分界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广泛前壁、广泛前壁+高侧壁、前壁+高侧壁AMI共58例LAD阻塞部位多发生LD或D1开口以近(96.55%vs.72.4%),两种分界法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以LD为界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96.55%vs.72.41%p=0.000)、特异度(97.3%vs.83%,p=0.003),心电图判断LAD近段阻塞以LD分界更准确。结论前壁AMI心电图对预测LAD阻塞部位有较高的准确率。 黄贵奇 李德栋 罗理宁 王俊谊 颜程光关键词:前降支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前降支阻塞部位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左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145例前壁AMI患者伴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辅助预测LAD阻塞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显示阻塞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大对角支(LD)或第1对角支(D1)为界划分LAD为近、远段。结果:145例前壁AMI患者中40例(27.59%)STⅠ、a VL抬高>0.1 m V,42例(28.97%)STⅡ、Ⅲ、a VF压低≥0.1 m V。STⅠ、a VL抬高>0.1 m V判断阻塞部位在LAD之D1或LD开口近段的敏感性(54.90%vs 52.17%,P=0.757)、特异性(87.24%vs 94.74%,P=0.096),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70.0%(28/40)vs 90.0%(36/40),P=0.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D为界时LAD近段闭塞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STⅡ、Ⅲ、a VF下移≥0.1 m V判断阻塞部位在LAD之D1或LD近段的敏感性(58.82%vs 56.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特异性(87.24%vs 96.06%,P=0.044)、阳性预测值[71.43%(30/42)vs 92.86%(39/42),P=0.01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D为界时LAD近段闭塞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论: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对前降支阻塞部位的预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黄贵奇 李德栋 罗理宁 王俊谊 颜程光关键词: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心病个体罹患风险的量化评价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个体罹患风险的量化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值,以此为基础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冠心病个体罹患风险的量化函数。结果高血压史、劳累、年龄、腹围、腰臀比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喝牛奶豆浆为保护因素。根据模糊数学建立的冠心病个体罹患风险量化函数为RD=劳累×0.0218+不常喝牛奶豆浆×0.028 6+高血压史×0.051 5+(年龄≥40岁)×0.232 2+(腹围≥90 cm)×0.543 1+(腰臀比≥0.9)×0.122 7。根据以上函数,每个个体均可得出一个RD值,RD值越大,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也越高。当RD的临界值为0.323 2时,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2.9%,约登指数8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冠心病个体罹患风险的量化函数准确性较高,快捷方便。 黄涛 李德栋 陈菊桂 王雪樵 尹汉明 高红英 李梦军 郭传彪 吕咏梅关键词:冠心病 风险度 城市居民冠心病数量化预测模型评价 2014年 目的探索简便实用的城市居民冠心病预测方法。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构建冠心病的多变量数量化预测模型,用交互验证法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城市居民冠心病与年龄、腹围、脂蛋白、载脂蛋白B、高血压史、劳累及某些饮食习惯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分别采用训练样本和考核样本进行效果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达90%以上,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理想,且预测结果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冠心病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黄涛 王雪樵 高红英 温永顺 李德栋 尹汉明 李梦军 王剑关键词:冠心病 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前降支阻塞的部位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左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306例老年前壁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LAD阻塞部位,与LAD冠状动脉造影阻塞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大对角支(LD)或第一对角支(D1)为界划分为LAD近、远段。结果 306例老年前壁AMI患者中心电图STⅠ、aVF导联抬高〉0.1mV 96例(31.4%),STⅡ、Ⅲ、aVF导联压低≥0.1 mV 92例(30.1%)。STⅠ、aVL导联抬高〉0.1 mV判断LAD阻塞部位在D1或LD开口近段的敏感性(61.2%vs 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82.7%vs 93.0%,P=0.003),阳性预测值(62.5%vs 87.5%,P=0.000);STⅡ、Ⅲ、aVF导联下移≥0.1mV判断LAD阻塞部位在D1或LD近段的敏感性(65.3%vs 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86.5%vs96.5%,P=0.001)、阳性预测值(69.6%vs 93.5%,P=0.000)。结论老年前壁AMI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LAD阻塞部位在LD近段的可能性大。 黄贵奇 李德栋 罗理宁 王俊谊 颜程光关键词: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闭塞 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