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皮
  • 1篇动脉内皮损伤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实验病理
  • 1篇实验病理学
  • 1篇皮损伤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细胞
  • 1篇缺氧
  • 1篇缺氧程度
  • 1篇细胞
  • 1篇内皮
  • 1篇内皮损伤
  • 1篇坏死
  • 1篇肌坏死
  • 1篇肌溶解
  • 1篇肌细胞
  • 1篇冠状

机构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2篇李志和
  • 1篇王凌燕
  • 1篇杨青
  • 1篇康德仁
  • 1篇盖晓东
  • 1篇李广生
  • 1篇王凡
  • 1篇卢尔滨
  • 1篇李才
  • 1篇刘松岩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动脉内皮损伤后平滑肌生长因子的测定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ELISA法测定了动脉内皮损伤后15w平滑肌细胞释放的致平滑肌有丝分裂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此时PDGF、TGF-β_1释放仍增加,再生内皮可抑制生长因子释放。提示损伤后平滑肌功能变化是一个长时间持续过程,强调了损伤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卢尔滨王凌燕申维卓李志和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
缺血缺氧性心肌坏死的病理学及实验病理学研究
1990年
利用人体病理材料及动物实验方法,系统阐明了相对性缺血缺氧(冠状循环不全)时心肌坏死的一系列特点。总结了这类心肌坏死在病变性质、病灶分布、病灶与心壁内冠血管分支的关系、坏死灶的吸收形式与扩展方式等九个方面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心肌梗塞的区别。1.冠状循环不全时心肌坏死的性质有凝固性肌溶解和液化性肌溶解两种,根据缺血缺氧程度和发生急缓之不同而异,而心肌梗塞则主要为凝固性心肌坏死。2.冠状循环不全时多为多发性小灶状心肌坏死,病灶之间相隔以正常的心肌,而心肌梗塞时则多为少数大片状坏死。
王凡李广生康德仁李才李志和刘松岩杨青盖晓东
关键词:肌坏死冠状循环实验病理学缺氧程度病灶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