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皓

作品数:1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未成熟
  • 4篇未成熟树突状...
  • 4篇成熟树突状细...
  • 3篇手术
  • 3篇结石
  • 3篇基因
  • 3篇骨髓
  • 3篇骨髓来源
  • 3篇肝移植
  • 2篇胆囊
  • 2篇胆总管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肝移植
  • 2篇诊治

机构

  • 19篇宁夏回族自治...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9篇李明皓
  • 4篇丁洋
  • 3篇王立云
  • 2篇田明国
  • 2篇李宝定
  • 2篇杨勇
  • 2篇辛国军
  • 2篇胡键阳
  • 2篇李明皓
  • 2篇张多强
  • 1篇李良
  • 1篇张军
  • 1篇李文波
  • 1篇田文洪

传媒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和鉴定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离DA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取出DA大鼠的股骨、胫骨之间骨髓腔的骨髓细胞,并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20 ng/mL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培养7 d,诱导DA大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ELISA检测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增殖情况以及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imDC表面特异性标志物OX62/CD103、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imDC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DA大鼠骨髓细胞经体外培养可获得大量imDC;imDC高表达OX62,低表达CD40、CD80、CD86、MHC-Ⅱ;rmIL-10处理的imDC上清液IL-1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rmIL-4处理组则相反;imDC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结论成功建立简易分离培养高纯度的DA大鼠imDC的方法。
李志文李立强张武李明皓
上腹部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7年6月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共7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观察组)25例,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黄疸恢复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残余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黄疸恢复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0.40±33.72)mL]少于对照组[(126.60±137.54)mL](t=2.36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2±1.88)、(13.58±8.94)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2.00±1.23)、(4.58±3.83)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t=3.562、3.277,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镇痛比例分别为12.0%、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125,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刘晶张新新杨志琦辛国军丁洋王立云李明皓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再次手术胆总管结石
用生物传感器方法测定正常小鼠肝脏中miR-21活性
2013年
目的:建立生物传感器检测小鼠肝脏中microRNA(miRNA)活性的方法,测定miR-21在正常小鼠肝脏中的活性。方法:首先,分子克隆方法构建检测miRNA活性的通用型质粒传感器Dsensor。将各种miRNA的互补序列插入Dsensor中构建成相应miRNA活性检测传感器。用水动力法将检测miR-21的Dsensor注射至正常小鼠体内,以miR-122 Dsensor为阳性对照,miR-206Dsensor为阴性对照,以不插入任何miRNA互补序列的Dsensor为空白对照。不同时间点尾静脉采血测定Gluc表达,处死小鼠测定肝脏中Fluc表达,比较计算得出miRNA活性。最后,用QRT-PCR法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miR-21、miR-122和miR-206表达水平。结果:用RIF(Relativeinhibiting fold)值表示miRNA活性,miR-21、miR-122和miR-206活性分别为80.03±21.25,29.90±5.90和0.92±0.29,表明小鼠正常肝脏中miR-21的负调控活性明显高于miR-122。然而,QRT-PCR法测定结果显示,miR-2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iR-122,而miR-206几乎没有表达。从miR-21与miR-122的活性与表达水平比较发现,miR-21的表达水平并没有真实反映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小鼠肝脏中miRNA活性检测方法;首次发现小鼠正常肝脏中miR-21活性水平比miR-122更高,而表达水平却明显低于miR-122。提示miR-21对于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调控的靶基因和机理。
田文洪胡键阳董小岩李明皓吴小兵
关键词:MIRNAMIR-21肝脏
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干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排斥反应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摄取加工能力,但由于缺乏多种共刺激分子不能使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免疫应答,可导致T细胞无能,从而诱导免疫低反应或抗原免疫特异性耐受,同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低反应性,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排斥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根据DA和Lewis大鼠体质量成对随机分配成3组,均利用“二袖套”方法建立DA→Lewis大鼠肝移植模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环孢素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10 mg/kg环孢素A,1次/d,共7 d;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DA大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1×10^6/只),连续注射2次,间隔10 min。术后7 d取大鼠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HIP、AKT、IKK、IKβ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较,环孢素组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生存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环孢素组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较少,肝小叶结构未被明显破坏,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的炎性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未达到重急性排斥反应水平;③对照组比较,环孢素组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IKβmRNA表达升高,SHIP、AKT、IKK mRNA表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SHIP、IKβ蛋白表达升高,IKK、AKT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素组SHIP、IKK蛋白表达下降,AKT、IKβ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有减缓急性排斥反应的功能,延迟肝脏成活时间,降低同种异体肝脏移植的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李立强焦龙杏张武闫文涛李健李明皓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排斥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排斥反应免疫应答
一种用于大鼠手术的持续吸入麻醉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手术麻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鼠手术的持续吸入麻醉装置,包括注射筒、连接管和麻醉筒,连接管安装在注射筒上,连接管上设有控制阀,麻醉筒与连接管连接,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透明箱、门板、移动...
李明皓杨志琦吴浪
重组Ⅱ型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IMP-1感染B16细胞对其体外侵袭及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重组Ⅱ型腺相关病毒(AAV2)介导的TIMP-1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侵袭性及体内成瘤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构建携带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AAV2(r AAV2-TIMP1)质粒,以r AAV2-TIMP1体外感染B16细胞,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IMP-1表达。选择能够明确表达TIMP-1的B16细胞,并根据其对肿瘤细胞侵袭性的抑制作用探究TIMP-1的作用,将感染r AAV2-TIMP1的B16细胞接种至小鼠的皮下与尾静脉,进而观察AAV2介导的TIMP-1对体内成瘤情况的影响。结果 TIMP-1经AAV2成功导入B16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表明AAV2介导的TIMP1能够明显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明显降低体内肿瘤细胞的成瘤性。结论 AAV2介导的TIMP1在体外能很好地抑制B16细胞的侵袭性,在体内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胡键阳李明皓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B16细胞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严重影响受者生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是预防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但其存在毒性作用,以及会增加全身感染、肿瘤复发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在成功肝移植手术之前,如何对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实现术后免疫抑制药完全或早期撤退,仍然是器官移植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临床试验初显成效。本文就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特征、参与重塑肝脏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及其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杨志琦李明皓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移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药共刺激分子免疫微环境
FcγRIIb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2021年
目的研究FcγRIIb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及病理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Lewis大鼠FcγRII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TRE-FcγRIIb。分别包装TRE-FcγRIIb表达病毒与TET-on可诱导病毒,用其共感染DA大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检测FcγRIIb的表达。将供体DA大鼠与受体Lewis大鼠按照体重进行配对后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行DA-Lewis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对照组(A组)不给予任何预处理。环孢素A组(B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环孢素A处理。FcγRII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C组)术前1d供体大鼠静脉注射FcγRIIb修饰的DA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1×10^(6)细胞)。术后第7天分别取血和肝脏检测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C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术后第7天肝脏病理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12.8d;B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65.3d;C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58.5d。结论FcγRII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降低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减轻术后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
李立强张武李志文闫文涛焦龙杏李明皓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FCΓRIIB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复杂囊型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
2020年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肝包虫病占人体包虫病的60%~70%,肝囊型包虫病约占肝包虫病的97%[1-2]。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健康政策的深度优化和医疗水平的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模式的棘球蚴病防诊治体系(Integrative System of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ISPDM)[3],防治成果世界瞩目。然而,目前临床上仍有部分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在接受多次诊治后却仍然承受着严重的身心痛苦,甚至丧失生命,笔者将此类肝包虫病统称为复杂囊型肝包虫病。1复杂囊型肝包虫病的概念及特征关于复杂囊型肝包虫病尚无统一定义,笔者团队结合临床诊治情况及文献[4-5]认为,复杂囊型肝包虫病大概具备以下临床特征或类型之一:包虫毗邻肝门、包虫破入胆管(合并胆瘘)、包虫术后复发、肝包虫合并肝外器官包虫、肝包虫合并肝肿瘤。
李明皓杨志琦刘晶闫文涛
关键词:棘球蚴病包虫病肝包虫肝肿瘤
胆管扩张症的腹腔镜治疗现状被引量:1
2019年
国际上对以胆管异常扩张为表现的原发性胆管病变,起初称为胆总管囊肿。基于认识差异,其命名尚未统一。国内指南以'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命名,其可由婴幼儿时期先天性胆管扩张延续而来,也可在成年期发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单发或多发性局部扩张[1]。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BD诊断率显著上升[2-3],腹腔镜手术愈发普及。本文主要结合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总结腹腔镜BD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李明皓杨志琦李泰
关键词:胆管扩张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