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晓波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接种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疫苗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10篇肝炎
  • 7篇乙肝
  • 5篇预防接种
  • 4篇乙肝疫苗
  • 4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急性弛缓性麻...
  • 4篇病毒
  • 4篇弛缓性
  • 4篇弛缓性麻痹
  • 3篇血清
  • 3篇疫苗接种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免疫

机构

  • 29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作者

  • 29篇李晓波
  • 24篇张晓曙
  • 18篇唐宇
  • 18篇李慧
  • 16篇高丽
  • 16篇王小玲
  • 9篇张宁静
  • 8篇吴照
  • 8篇梁雪枫
  • 8篇甄晓荣
  • 7篇付鸿
  • 6篇邓琳
  • 6篇刘建地
  • 6篇刘长江
  • 6篇安婧
  • 5篇李凤琴
  • 5篇李风琴
  • 5篇刘建峰
  • 5篇焦永卓
  • 4篇王旭霞

传媒

  • 8篇中国初级卫生...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 2 0 0 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1 2 8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94/1 0万 ,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AFP病例中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4 %。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 (PV)疫苗株 6株 ,其它肠道病毒 1 1株 ,病毒分离率为 1 4.1 7% ,所有PV阳性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株。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5% ,估算接种率 71 %。 2 0 0 3/2 0 0 4年部分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共免疫 0~ 3岁儿童 4944 98人次 ,两轮报告接种率均 >98% ,估算接种率均 >90 %。结论 自 1 993年至今已连续 1 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但部分地区存在着监测和免疫薄弱区域 。
李慧李凤琴甄晓荣吴照唐宇崔富强张宁静刘建锋付鸿王晓玲高丽张晓曙李晓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免疫
甘肃省某地区2010年水痘发病情况现场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年水痘实际发病率。方法选择水痘高发地区的1个城区街道和1个乡,以普查方式开展入户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辖区内所有14岁以下儿童。结果 2010年14岁以下人口水痘调整发病率为6086.26/10万,估算全人群水痘发病率为1103.09/10万。城市和农村14岁以下人口水痘发病率分别为11491.05/10万、5078.6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2岁组儿童。男性水痘发病率为7377.63/10万,女性为7849.95/10万。结论大量水痘病例被漏报,监测敏感性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呈上升趋势,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王小玲张晓曙李晓波龙雪丽
关键词:水痘发病率
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epB)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我国于1992年将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将HepB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新生儿HepB免疫策略。以接种HepB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实施,使我国防控乙型肝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王平贵张晓曙安婧唐宇张宁静王小玲王旭霞梁雪枫张秉玲焦永卓鲍俊屹邓琳李晓波李慧
关键词:乙型肝炎接种血清流行病学
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对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2004~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扩大免疫规划及强化免疫前后腮腺炎发病水平变化,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和爆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年对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2009、2010年较2007年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8.00%、57.51%,2009年7岁、8岁组报告发病率较2007年下降74.29%、57.69%。2011~2012年报告发病率骤增。2013年对7~8岁儿童进行MMR强化免疫后,2014年报告发病率降至17.76/10万,与2012、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1.31%、57.94%。其中2014年6岁和7岁组儿童发病率较2012年分别下降57.55%、71.56%。结论甘肃省只对18~24月龄儿童接种MMR,且学龄儿童为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应考虑制定更合理的免疫策略,对新入学儿童接种MMR,以强化免疫屏障,降低腮腺炎发病率。
焦永卓邓琳安婧唐宇张宁静李晓波张晓曙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甘肃省2004—2010年<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è Syndrome,GBS)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2010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2004—2010<15岁儿童GBS年平均发病率为1.19/10万,发病数占AFP病例总数的59.01%,且以散发病例为主;7~11月病例数占49.03%,30.75%的GBS有残留麻痹,病死率为2.15%。结论加强对GBS的病原学监测及对高危地区、高危人群的监测,明确病因,提高监测质量。
甄晓荣李晓波王小玲付鸿刘建锋吴照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
2012—202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的季节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进一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2012—202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使用聚类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病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2012—202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年发病数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月发病数从2月开始出现大幅上升,6月和10月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以每月发病例数为单位可将月份聚为3类,第1类为4月、5月,第2类为1月、2月,第3类为其他月份;预测出未来1年的发病例数与前10年的发病例数基本一致。结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呈现夏秋季高发,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较好拟合了2012—2021年每月发病例数,并预测2022年各月发病例数,可以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彭娟霞梁雪枫李晓波赵晓红杨晰健魏欢王小玲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甘肃省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对甘肃省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个县区1~59岁人群共2 200人,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水平。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前出生人群的19.37%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89.37%,HBV感染率由43.06%降为6.56%,HBsAg携带率由4.77%下降到1.13%;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79.45%。结论随出生年代后移,无论城市和农村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均不断提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阳性率上升,呈现高接种率低感染率趋势。
李慧高丽张晓曙王小玲刘长江唐宇付鸿刘建峰甄晓荣刘建地李晓波吴照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率
2003-2018年甘肃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3-2018年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3-2018年甘肃省百日咳病例,描述性分析发病特征。结果甘肃省2003-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19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5/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3年的1.11/10万下降到2014年的0.19/10万,再上升至2018年的1.11/10万;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58/10万、0.36/10万、0.31/10万;0岁、1-4岁、5-9岁、≥10岁病例分别占39.82%、41.65%、14.41%、4.12%。结论甘肃省百日咳发病呈回升趋势,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建议加强百日咳监测,并开展重点人群或地区的百日咳发病危险因素和免疫策略探索。
焦永卓李晓波崔亮亮安婧张晓曙张秉玲孟蕾
关键词:百日咳
甘肃省部分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部分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3791名2001~2003年出生的儿童,调查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结果HepB全程接种率平均为64.4%,2001~2003年出生儿童分别为57.5%、59.4%、76.5%。HepB1及时接种率平均为40.3%,2001~2003年出生儿童分别为34.9%、38.3%、47.8%。结论HepB全程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逐年提高。影响HepB接种的主要因素是出生地、居住地、社会宣传动员效果、家长/监护人乙肝知识的认知程度、预防接种免疫服务质量等。
高丽李慧张晓曙崔富强刘建地唐宇李晓波王晓玲卢欣婷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
农民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为重点人群宣传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个市的部分建筑工地、煤碳生产企业等,共调查414名进城务工人员,采取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通过Epidata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接受调查的414名人员中,主要以男性为主,占91.06%,其中40岁以下占74.88%;人员主要来自本省农村地区,占98.07%。有91.06%的被调查者有子女,其中67.76%的子女生活在农村。有75.85%的调查者有疫苗接种史,其中乙肝疫苗接种率最高,为39.61%;有83.52%的调查者知道儿童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接种,57.97%的人知道儿童接种疫苗免费。62.56%的人知道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好的方式,1岁以下儿童应接种疫苗种类中选择率最高的为乙肝疫苗,仅占总数的46.38%,45.41%的被调查者知道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发烧症状是正常反应。被调查者获取和易于接受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医务人员、广播和电视宣传的方式,占总数的54.10%、27.54%和34.78%和48.79%。结论农民工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加大对农民工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切实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身体健康。
李晓波王小玲高丽张晓曙唐宇李凤琴李慧
关键词:农民工免疫规划知晓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