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波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宪法
  • 5篇宪法变迁
  • 3篇知识产权
  • 3篇主义
  • 3篇产权
  • 2篇地理标志
  • 2篇地理标志知识...
  • 2篇司法
  • 2篇宪法解释
  • 2篇宪法修改
  • 2篇利益分享
  • 2篇国宪
  • 2篇法解释
  • 2篇分享
  • 1篇代表履职
  • 1篇抵押
  • 1篇电能
  • 1篇电网
  • 1篇优化算法
  • 1篇再制造

机构

  • 17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17篇李晓波
  • 3篇吴家清

传媒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法学论坛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年份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邦联条例》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以征税权为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征税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为国家的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近代宪政国家,征税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宪政逻辑。《邦联条例》是美国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文件,其产生、存在都与征税权有着密切的关系。《邦联条例》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争取自由、反对强大中央政府、保护人民权利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
李晓波
关键词:征税权自由主义
宪法变迁的逻辑结构分析
2017年
宪法变迁是宪法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宪法变化现象,是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一个概念,这决定了宪法变迁的逻辑结构也必须从规范层面和事实层面进行把握。从规范层面来讲,宪法变迁主要由实质主义宪法、刚性修改程序和变迁机制三个要素组成,而事实层面主要由宪法性事实这个动力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是分析宪法变迁现象的重要维度。对宪法变迁逻辑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理解宪法变迁的内在规定性,这对于深化宪法实施规律认识和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李晓波吴家清
关键词:宪法变迁
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宪法的变化形态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修改,另一种是实质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变迁。宪法变迁作为一种重要的宪法变化形态,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形式广泛存在的,它对中国改革实践发挥了特定的实效性。也真正因为如此,导致作为主要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的宪法解释处于非典型的地位,这种单一的以政党政治形式主导的"单一化"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并不能满足"改革宪法"时代人民对宪法的规范性需要,这就为从基本权利体系、宪法修改程序、宪法解释和多元的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等角度完善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提供了空间。
吴家清李晓波
关键词:宪法修改宪法变迁中国共产党
美国宪法变迁的价值取向研究——以“建国”到“重建”国家主义为视角
“价值宪法学”是基于价值哲学范式来研究宪法的新兴学科,不同于“规范宪法学”和“政治宪法学”研究范式,它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人和宪法之间的效应和意义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宪法价值的产生、宪法价值的实现和宪法价值的评价...
李晓波
关键词:宪法变迁宪法价值国家主义
文献传递
宪法解释权分配的理论模型分析--以“本位主义”为中心被引量:4
2017年
在分权模式下,"本位主义"主张所有政府分支都享有宪法解释权,宪法解释权遵循"民主"的分配原则。而社会力量则通过政府分支间接参与宪法解释活动,享有实质宪法解释权。"多元"参与者的偏好共同决定了宪法的最终含义。"本位主义"中政府分支的宪法解释受到制度性分权产生的"外生性"制约和政府分支内部的"内生性"制约,但"外生性"制约居于主要地位。"本位主义"对权利性质和权利冲突解决采取了政治化的处理,彰显了以平等化和实质性参与为表征的"民主"过程的合宪性和正当程序性。
李晓波
关键词:宪法解释权本位主义司法机关偏好
论宪法变化的形态被引量:3
2017年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质上是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根据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宪法变化分成宪法革命、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三种形态,三种变化形态内在规定性和相互关系与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和适应性存在着现实和直接的关系。宪法变化形态理论对于实证领域宪法实施的制度创新及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李晓波
关键词:宪法修改宪法变迁
论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制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中国法治化进程也逐步向前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国地方省市逐渐出现了公众参与立法的现象,这不仅从实践层面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立法质量,实现"立法型"法治到"实施型"法治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尤其是地方法制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协商民主特色,从根本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公共意识,实现其民主权利,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法治与民主之间的张力。
李晓波
关键词:公众参与
“利益分享”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权利构造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利益分享是大多数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但是,地理标志的利益分享属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产权而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特性。建立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的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地理标志,其内在特性决定了其权利构造体系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有很大的差异。地理标志的权利构造要求保证所有利益相关方必须通过适当制度安排获得并实现自己的权利或利益,这是地理标志权利体系构造的最终目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权利构造体系是建立在专有权之上的利益分享,这种分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权利构造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李晓波
关键词:利益分享地理标志权利构造
利益分享基础上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努力终于实现。一方面,我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全球市场,享受到了应有的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增加,随之而来的“不利益也由...
李晓波
关键词:利益分享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文献传递
基于馈线分段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研究
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目前城市配电网规模庞大、网架完善,但资产利用率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愈发紧张,城市配电网将难以获得新建变电站用地和新出馈线地下通道,从而可能导致城市配电网无法消纳新增负荷。传统的配电...
李晓波
关键词: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粒子群优化算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