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婷
- 作品数:22 被引量:3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 石远凯孙燕王金万徐兵河冯奉仪储大同周际昌张湘茹王奇璐李树婷
- 该成果属于肿瘤治疗学领域。按照国际临床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要求,研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并适合中国国情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体系,主要创新点有:率先在中国建立并推广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概念和原则,创建伦理审查、标...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治疗抗肿瘤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
- 羧胺三唑胶丸I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观察羧胺三唑(CAI)胶丸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动学特点,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为Ⅱ期临床研究确定合适的剂量。方法:本研究分为单次给药(n=12)和连续给药(n=18)试验两部分。进行了50,100,150和200 mg 4个剂量组的评估。单次给药者口服1次不同剂量的CAI胶丸后进行药动学研究;连续给药患者每天1次口服羧胺三唑胶丸,连续服用28 d为1周期,观察药物的耐受性,并进行连续给药药动学研究。结果:共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选。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单次给药后4/12例患者发生了呕吐,与剂量关系不大。连续给药后11/18例发生了呕吐,与剂量相关。150 mg组7例患者中2例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轻到中度疲乏也较常见(11/18例)。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2 h,平均清除半衰期为35-61 h,个体间血浆稳态谷浓度水平差别较大。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CA I胶丸的耐受性较好,MTD为100 mg·d^-1,恶心、呕吐和疲乏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 杨林王金万李全胜刘昌孝叶菜英杜春霞李树婷张和平董英张德昌
- 关键词:羧胺三唑最大耐受剂量剂量限制性毒性药动学
- 抗肿瘤代谢新药——培美曲塞(续)被引量:3
- 2005年
- 李树婷马飞孙燕
- 关键词:培美曲塞顺铂单药治疗中位生存期NSCLC
- 从神农尝百草谈今天的临床试验
- 2006年
- 说起神农,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说出他遍尝百种草药,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各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终于发掘出丰富的草药为老百姓看病的故事。几千年来,祖国的中医中药就是在这些献身于事业的"神农们"的努力下才不断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眼光看神农尝百草,他实际是在进行个体临床试验,而且是健康受试者使用药物后的安全性试验。但这样做临床试验有很多的弊端。首先是比较危险:所有的药物都最好先用动物进行试验,看到安全的结果后才能用人体进行试验。神农当时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一步,自己在尝试草药时中了剧毒,好不容易才恢复了过来。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药物都要通过严格的急性毒性动物试验和长期毒性动物试验,当这两种试验证明了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时。
- 李树婷
- 关键词:神农动物试验健康受试者长期毒性安全性试验
- 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 2015年
- 癌症居我国人民死亡原因之首,开发抗肿瘤新药是迫切的需求,临床评价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本项目率先创建了代表我国最高水平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
- 石远凯孙燕王金万徐兵河冯奉仪储大同周际昌张湘茹王奇璐李树婷韩晓红李青周立强张频王子平
- 关键词:抗肿瘤新药
- 门诊病案质量的管理及分析
- <正>一、前言:病案质量的管理是整个医疗行为管理中的一部分,病案的记载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而且是科研、教学的重要原始资料,正规书写病案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这种操作过程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本文...
- 李树婷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Ⅰ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71
- 2004年
- 目的:确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YH-16)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将12例健康受试者分为4组,每组3例,分别单次静脉(滴注)YH-16 30,60,120和210mg·m-2;10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3组,各组分别为4,3,3例,分别静脉滴注7.5,15和30mg·m-2·d-1,连续28d。22例受试者均用ELISA法测定血清YH-16浓度,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为各种心脏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及心电图表现T波改变。其他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轻度头晕、头痛、疲劳、心悸、胸闷、腹泻,但均很轻微。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变好转(MR),5例病变稳定(SD)。健康受试者中药动学呈近似线性,肿瘤患者个体间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差异很大。结论:人体对YH-16耐受性良好,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的MTD为120mg·m-2,晚期肿瘤患者连续给药MTD为15mg·m-2·d-1。初步观察治疗肿瘤有一定疗效。推荐Ⅱ期临床给药剂量为每天12mg·m-2·d-1,连续28d。
- 杨林王金万汤仲明刘秀文黄镜李树婷董英张和平薛岚储大同孙燕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药动学
- 抗肿瘤代谢新药——培美曲塞被引量:74
- 2005年
- 培美曲塞(Alimta)是美国FDA2004年批准上市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是对叶酸代谢途径的多靶点阻断,因此,药物疗效高于其他抗叶酸类药物。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较低。本文对培美曲塞做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和前景做了讨论。
- 李树婷马飞孙燕
- 关键词:培美曲塞恶性胸膜间皮瘤非小细胞肺癌
- 以科学和诚信的态度对待受试者——兼论知情同意书中存在的问题被引量:4
- 2005年
- 在人体临床研究中,受试者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待受试者,尤其是受试患者,如何才能够真正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伤,是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人权意识不断加强,整个社会对受试者的利益及处境都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新闻媒体也经常披露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不能公正地对待受试患者,有的甚至存在伦理道德问题.社会的进步迫使我们在临床试验中必须规范化,必须符合整个社会的伦理标准,要以科学和诚信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受试患者.
- 李树婷
- 关键词:知情同意书医学伦理受试者
- 肿瘤血管抑制剂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被引量:30
- 2003年
- 通过阻断肿瘤的新生血管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概念自提出以来转眼已经32年了。在动物实验中看到令人吃惊的疗效后,这种从杀灭肿瘤细胞到“饿死”肿瘤细胞的途径曾经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的革命性尝试。但在临床上其效果并不理想令人颇感困惑。连Folkman教授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治愈的是老鼠而不是人”。通过偶然的药物不良反应“反应停事件”,有心的学者看到了这类制剂的威力,又导致了临床新一轮探索的高潮,但近两年来仍然未有突破性结果。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失败、再研究,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一领域中的问题吗?前进的路在何方?临床研究何时能走出低谷?本文希望能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介绍研究现状,并结合我们的有限经验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 李树婷孙燕
- 关键词:血管抑制剂肿瘤血管生长反应停内皮抑素药物不良反应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