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泉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中国运河
  • 2篇清末
  • 2篇清末民初
  • 2篇文化交流
  • 2篇戏剧
  • 2篇戏楼
  • 2篇民初
  • 1篇大运河
  • 1篇地方戏
  • 1篇地方戏剧
  • 1篇演出
  • 1篇演出剧目
  • 1篇演进
  • 1篇易俗社
  • 1篇制度文化
  • 1篇日记
  • 1篇文化
  • 1篇物质文化
  • 1篇戏剧文化
  • 1篇戏剧文化交流

机构

  • 8篇聊城大学

作者

  • 8篇李泉

传媒

  • 4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东岳论丛
  • 1篇戏曲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被引量:27
2008年
中国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南北地域跨度大、时间积累长、内容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隋唐以前,运河河道里程短,连续通航的时间短,运河流经的地区没有形成区别于周围文化区域的独特的文化形态。隋唐至元代,运河河道走向稳定,里程延长,运河开挖、维护、通航、管理技术明显提高。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由运河交通带来的异地文化与本土源文化的融汇碰撞,使运河区域与周边其他区域产生了文化上的差异,运河区域文化由此形成。明清时期,京杭运河走向规划合理,水量相对充足,疏浚培护及时,管理制度完善,四五百年间,河道稳定,持续畅通,在它所流经和辐射的地区,不仅形成了前后传承的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而且漕运的发达、商业的繁荣、区域内外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人口的迁移流动等等,更使这个区域逐渐融汇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绚烂多彩的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阶段。
李泉
关键词:文化交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与区域戏剧文化交流被引量:6
2009年
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后台及两侧室内壁上,布满了道光至民国年间各地艺人书写涂画的墨记,记有戏班名称、演出剧目、艺人名字、艺人生活等内容。从墨记中数十个戏班名称看,来此演出的戏班以山西各地为最多,陕西、安徽、河北及聊城本地的戏班也曾来此演出。在上百个内容可考的剧目中,政治故事、战争故事戏约有60余种,公案戏、侠义戏10余种,民间故事戏30余种。演出活动丰富了山陕商人及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带动了鲁西地区戏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戏剧文化的交流。
李泉
关键词:文化交流
《北游录》与大运河被引量:4
2011年
《北游录》中收录了谈迁自嘉兴至北京沿大运河往返的旅行日记,内容涉及大运河河道开挖修治情况、沿线船闸堤坝建设、湖泊水柜蓄水情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漕粮运输、城镇规模及经济状况、农业工商业、下层民众生活状况、各地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等,生动地再现了明清之际大运河的风情面貌,保存了大量关于运河的第一手资料。
李泉
关键词:风情
运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被引量:7
2015年
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国家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运河学研究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及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李泉
中国运河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被引量:5
2009年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李泉
关键词:中国运河
从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看清末民初的地方戏剧被引量:5
2006年
聊城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是山西、陕西两省商家祈神聚会的场所。会馆今存亭台楼阁160余间,戏楼是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西向,三层三间重檐歇山式建筑,与会馆主殿相对。戏楼建于砖台之上,由落地木隔区分为前台与后台,后台两边各跨有侧室一间。
李泉
关键词:地方戏剧易俗社演出剧目戏曲文化
明代江北运河交通——以明代运河旅行“日记”为中心
<正>古代官员文人出行,往往赋诗著文,抒怀述闻,也有人以随笔杂记的形式,逐日记述自己的行止见闻,当时名之曰"录"、"志"、"记"等,亦有称"日记"者,今统称为日记。明代运河是京师与南方、东南地区间的唯一水上往来通道,所以...
李泉
文献传递
中国运河文化及其特点被引量:23
2008年
中国运河文化自隋唐以后形成,明清时期进入空前兴盛的阶段。运河河道及其独特的工程设施、城镇网络、河政管理机制、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商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趋同,是中国运河区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开放性与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突出特点。
李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