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涛

作品数:39 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脂肪
  • 9篇酒精
  • 9篇酒精性
  • 9篇非酒精性
  • 9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胰腺炎
  • 7篇胰腺
  • 7篇腺炎
  • 7篇内镜
  • 7篇肝病
  • 6篇脂肪肝
  • 6篇脂肪性
  • 6篇脂肪性肝病
  • 6篇酒精性脂肪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机构

  • 29篇南京军区福州...
  • 7篇福州总医院
  • 6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李海涛
  • 23篇张志坚
  • 15篇刘建强
  • 15篇林克荣
  • 15篇王雯
  • 14篇李达周
  • 9篇江传燊
  • 7篇王蓉
  • 5篇林五连
  • 4篇陈志平
  • 3篇柳刚
  • 3篇何小建
  • 2篇张再重
  • 2篇林益平
  • 2篇邱妹妹
  • 1篇杨才生
  • 1篇叶舟
  • 1篇王育斌
  • 1篇陈志平
  • 1篇郭宝玲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山东医药
  • 3篇福州总医院学...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福建省第十七...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次ERCP对初次胆管插管失败患者的价值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d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的诊断和微创治疗手段,而胆管插管成功与否是ERCP得以顺利施行的先决条件。当存在着结石嵌顿、小乳头、憩室内乳头或壶腹部肿瘤侵犯等情况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乳头插管困难,甚至插管失败,而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刘建强李达周张志坚王雯林克荣江传燊李海涛林五连
关键词: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失败ERCP价值评估并发症发生率
混合疗法与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7年
背景:含铋剂四联疗法是我国共识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铋剂潜在的肾毒性导致其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目的:评价混合疗法对初治Hp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确诊Hp感染且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患者152例,随机接受混合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7 d+(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7 d]或含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14 d]根除Hp治疗。根除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复查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9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混合疗法组ITT和PP根除率分别为97.4%(75/77)和98.7%(75/76),含铋剂四联疗法组分别为89.3%(67/75)和91.8%(67/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含铋剂四联疗法组(29.9%对16.0%,P<0.05),但无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结论:混合疗法根除Hp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含铋剂四联疗法,尽管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该疗法可用于Hp感染的一线治疗。
何小建王雯张志坚林克荣李达周王蓉刘建强陈志平李海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青年患者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青年患者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发生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7例行EPBD取石的青年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患者发生PE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7例患者中29例(8.1%)发生PEP,其发生与女性,血清总胆红素、AST、γ-GT水平,胆管结石大小,插管次数,导丝进入胰管次数,球囊扩张直径及球囊扩张时间均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结石数量,EPBD术前是否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支架置入等无显著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胆红素<17.1 μmol/L、插管>10次、导丝进入胰管>3次、球囊扩张直径≥15 mm、球囊扩张时间≥3 min与EPBD术后并发PEP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胆红素<17.1 μmol/L、球囊扩张时间≥3min是EPBD术后并发PEP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术前黄疸阴性、球囊扩张时间≥3 min是行EPBD术青年患者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对于术前无黄疸的女性青年患者应尽量避免大球囊长时间扩张。
刘建强李达周张志坚王雯林克荣江传燊李海涛林五连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球囊扩张胰腺炎
血浆抵抗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福州总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32例NAFLD患者、29例脂肪肝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浆抵抗素,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抵抗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低,脂肪肝并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程度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更严重,抵抗素水平更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浆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0.253,P=0.04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0.313,P=0.037),而与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血糖无相关性。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抵抗素水平升高;合并2型糖尿病者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抵抗素水平更高。
李海涛张志坚王雯林克荣
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抵抗素胰岛素抵抗
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和定期门诊护理相结合的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PEG/PEJ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实验组(n=32)。常规组仅在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并发放指导手册,实验组在出院指导和发放指导手册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和每周定期门诊护理指导。对比两组出院4周内PEG/PEJ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出院4周时生活质量,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出院4周内PEG/PEJ相关并发症发生率(9.38%vs 40.00%)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出院4周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72.43±19.82 vs 62.11±18.24)、心理健康(63.37±17.29 vs 54.29±16.77)、生理功能(82.17±19.06 vs 70.35±18.44)和社会功能(69.45±20.15 vs 58.80±18.09)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84.38%vs 50.00%,P<0.01)。结论基于微信和定期门诊护理相结合的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PEG/PEJ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林益平邱妹妹李海涛
关键词:并发症生活质量
958例城镇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城镇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特征,分析青少年NAFL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福州市10~19岁城镇青少年人群进行NAFLD相关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福州市城镇青少年NAFLD患病率为4.6%(44/958),男、女性NAFLD患病率分别为5.6%和3.2%,P<0.01。超重及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8~19岁患病率最高(12.5%)。肥胖者NAFLD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腰臀比、脂肪肝家族史是城镇青少年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城镇青少年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肥胖青少年伴发NAFLD较为普遍,BMI、腰臀比、脂肪肝家族史等因素与青少年NAFLD高度相关。
刘建强张志坚陈志平李海涛
地衣芽孢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易善复治疗组41例,口服易善复456 mg,3次/d;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41例,口服易善复456 mg及整肠生0.5 g,3次/d,两组均结合低热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抵抗素(RETN)等。结果治疗前,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FINS、ALT、RETN、IS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FINS、ALT、RETN、ISI比治疗前降低(P<0.05),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与易善复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可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选择。
李海涛王雯张志坚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急性胰腺炎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性
2018年
目的:分析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与急性胰腺炎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2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血清TG水平将其分为TG正常组135例和TG升高组81例,统计比较两组持续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分析患者血清TG水平与持续器官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G升高组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中度和重度升高患者明显高于轻度升高患者,重度升高患者明显高于中度升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并发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G水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TG水平越高预示急性胰腺炎病情越严重、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越高。
林燕张发钦李海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三酰甘油
生长抑素和硝酸甘油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84例ERCP诊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3组,ERCP术后分别给予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生理盐水(安慰剂组)静脉内持续泵注12h,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发生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9例给予硝酸甘油后发生不良反应,停药并退出本次研究。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生长抑素组、硝酸甘油组、安慰剂组分别为38.7%(24/62)、51.8%(28/54)和37.3%(22/59),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P发生率生长抑素组、硝酸甘油组、安慰剂组分别为6.4%(4/62)、9.3%(5/54)和23.7%(14/59),生长抑素组(x2=7.13,P=0.01)和硝酸甘油组(x2=4.22,P=0.03)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生长抑素组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41)。结论ERCP术后静脉给予生长抑素或硝酸甘油均能有效预防PEP的发生,效果大致相同,且前者安全性好于后者,但两者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均无明显预防作用。
何小建张志坚李达周刘建强李海涛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生长抑素硝酸甘油
不同病因学类型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学类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坏死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AP患者135例,根据AP不同病因学类型划分为胆石症组(n=72)、酒精组(n=30)、高脂血症组(n=23)和其他病因组(n=10)4组,对比各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等人口学特征,通过分析CT影像学检查对比各组胰腺坏死发生比例、胰腺坏死发生部位、类型和程度,对比各组AP严重程度分级、器官衰竭发生情况和类型。结果:胆石症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比例较高、合并基础疾病较多(P<0.05)。各组胰腺坏死发生比例、胰腺坏死发生部位、类型和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严重程度分级、器官衰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胰腺坏死发生比例、部位、类型和程度与AP病因学类型无关。
林燕张发钦李海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