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血管
  • 2篇移植后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设计
  • 2篇塞来昔布
  • 2篇微球
  • 2篇角膜新生血管
  • 2篇角膜移植
  • 2篇大鼠角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氧化酶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英文
  • 1篇诱导大鼠
  • 1篇乳化溶剂挥发...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祥
  • 4篇陆晓和
  • 3篇张研
  • 1篇陈志良
  • 1篇钟彦彦
  • 1篇张静
  • 1篇张妍
  • 1篇张海峰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缝线诱导大鼠角膜血管新生过程中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相互关系仍不明确。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缝线法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机制。方法:采用缝线法建立S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术后每日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于1,4,7,14,21d取材,行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布及二者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角膜缝线后三四天可见明显从角膜缘伸入角膜的毛刷状小血管,垂直角膜缘切线方向,角膜缝线处水肿;7d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旺盛,角膜水肿继续加重,14d新生血管延伸到达或超过缝线位置,分支密集并互相吻合形成袢状血管;21d角膜新生血管变细。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于缝线后表达逐渐增加,7d达高峰,以后随炎症细胞的减少而减弱,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胞质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两种因子的表达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具有正相关性(r=0.981,P<0.05)。证实炎症相关的角膜新生血管中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增加,并且与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张静陆晓和张妍李祥钟彦彦张海峰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
塞来昔布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的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缓释微球,并评价其在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用正交设计考察影响微球性质的工艺条件。以微球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征为指标,对微球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1.5μm,载药量为(8.7±0.3)%,包封率为(94.90±0.20)%。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40d累积释药达69.1%。结论:制备方法可行,塞来昔布PLGA微球形态完整,体外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李祥陈志良
关键词:塞来昔布微球正交设计体外释放
大鼠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演变观察(英文)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7,15和30d在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通过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在移植的34眼中出现新生血管的29眼(85%)。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为扭曲粗大的血管,末端呈树枝状分支。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4,7,15和30d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5mm2,18.5±4.0mm2,14.4±4.3mm2和6.0±1.8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7±1.9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分别为30.8%±8.7%,65.3%±12.8%, 59.4%±14.5%和36.2%±10.9%,总体为48.7%±6.4%。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在第4d时出现,7d时面积达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30d时约降至7d时面积的1/2。
张研陆晓和李祥
关键词:角膜移植新生血管
塞来昔布PLGA微球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COX-2是炎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诱导酶,正常情况下多不表达,缺氧,生长因子,炎症介质,肿瘤诱导剂及癌基因等可诱导下产生。COX-2促血管生成与其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的前列腺素诱导组织生成VEGF有关,VEGF特异性地直接作...
李祥
关键词:塞来昔布PLGA微球乳化溶剂挥发法正交设计角膜新生血管
文献传递
大鼠角膜移植戊巴比妥腹腔注射联用利多卡因球后注射麻醉的效果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戊巴比妥腹腔注射与利多卡因球后注射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158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先以戊巴比妥2mL/kgip麻醉,然后向术眼肌锥内注射20g/L利多卡因0.02~0.08mL,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麻醉效果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级并观察并发症虹膜刺激、晶状体脱失、眼球穿破和眼睑麻痹的发生,作为麻醉效果的辅助指标。结果:因大鼠术中死亡或无法继续观察剔除统计范围7例。在手术成功151例中麻醉效果满意120例(79.5%),比较满意18例(11.9%),不满意13例(8.6%),总体效果满意。戊巴比妥最佳剂量为1.5~2mL/kg;利多卡因球后注射每眼0.03~0.04mL,麻醉时间约60min。有30(19.9%),5(3.3%),9(6.0%)和9(6.0%)例出现虹膜刺激、眼球穿破、眼睑麻痹和晶状体脱失。结论: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戊巴比妥全身麻醉与利多卡因球后麻醉联合应用效果满意和基本满意,大鼠死亡率低。
张研陆晓和李祥
关键词:利多卡因球后注射
大鼠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的演变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4只(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利用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并比较不同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占全角膜面积的百分比。结果移植后的32眼(剔除1只死亡鼠及1只丢失鼠)中出现新生血管29眼,占90.6%。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第4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3.35)mm2、(18.52±3.96)mm2、(14.38±4.28)mm2和(6.00±1.84)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68mm±1.87)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均数分别为(30.76±8.72)%、(65.25±12.78)%、(59.35±14.48)%和(36.15±10.90)%,总体为(48.67±6.38)%。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极高,且新生血管来源于结膜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丛。术后血管新生立即开始,因此应尽早开始抗炎治疗,防止新生血管出现。
张研陆晓和李祥
关键词:新生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