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群祥

作品数:37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理学
  • 8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分子
  • 14篇单分子
  • 10篇扫描隧道显微...
  • 8篇电子结构
  • 8篇子结构
  • 6篇STM
  • 5篇第一性原理
  • 5篇酞菁
  • 5篇磁性
  • 4篇电子输运
  • 4篇输运
  • 4篇钴酞菁
  • 4篇分子器件
  • 4篇STM图像
  • 3篇电子输运性质
  • 3篇输运性质
  • 3篇碳60
  • 3篇图像
  • 3篇图像模拟
  • 3篇AU(111...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安徽建筑大学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合肥微尺度物...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李群祥
  • 28篇杨金龙
  • 13篇侯建国
  • 12篇朱清时
  • 7篇侯建国
  • 7篇黄静
  • 6篇王兵
  • 6篇赵爱迪
  • 4篇类淑来
  • 4篇李斌
  • 4篇武晓君
  • 3篇丁长庚
  • 2篇袁岚峰
  • 2篇李家明
  • 2篇李永庆
  • 2篇李斌
  • 2篇汪克林
  • 2篇曾长淦
  • 1篇赵瑾
  • 1篇陈招英

传媒

  • 6篇物理学报
  • 6篇电子显微学报
  • 5篇Chines...
  • 2篇物理学进展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2000年中...
  • 1篇第九届全国扫...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 1篇全国第七届扫...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_(60)不同吸附取向的STM图象的理论模拟被引量:8
1999年
采用离散变分局域密度泛涵( D V L D F) 方法,基于 Tersoff Hamann 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 T M) 理论,通过计算单个 C60 五种不同吸附取向的电荷密度分布图来模拟其 S T M 图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取向 C60 的电荷密度分布图有各自的特征‘指纹’,其中模拟正偏压情形下 C60 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 L U M O) 分布图与其 S T M 图象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与实验上已有的 S T M 图象和文献中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可以确定 C60 在一些表面上的吸附取向.根据我们实验上获得的 S T M 图象及理论模拟结果,发现 C60 在 Si(111)7 ×7 表面存在一种新的吸附取向,即5 —6 键朝上.计算结果还对 S T M 的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用来确定其他分子的吸附取向.
李群祥杨金龙侯建国汪克林朱清时
关键词:碳60
STM图像和单原子操纵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的研究
自Binnig和Rohrer研制出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以来,它已成为实验物理学中一个重要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学科。该论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针尖电子结构,STM图像模拟及单原子操纵机理三个方面作为了...
李群祥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第一性原理方法电子结构
钒氧酞菁(VOPc)与钒酞菁(VPc)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模拟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模拟了自由钒氧酞菁 (VOPc)和钒酞菁 (VPc)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图像 ,与实验观察结果相当符合 .理论STM图像都显示出亚分子内结构 ,外围呈四叶状 .其主要差异表现在VOPc分子中心处的钒氧离子在STM图像中为一空洞 ,而在VPc分子的STM图像中钒离子为突起的亮斑 .通过分析VOPc和VPc分子的电子结构 ,对模拟结果给出自洽的理论解释 .造成两者图像显著不同的物理原因是VPc分子在费米能级附近有明显含dz2 成分的分子轨道 ,导致钒离子在STM图像中央为突起的亮斑 .而在VOPc分子中dz2 分态密度峰位由于氧原子的加入使之远离费米能级 ,使STM不能“看到”VOPc分子中钒氧离子 .
李群祥杨金龙袁岚峰侯建国侯建国
关键词:VPC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模拟STM
Au(111)表面单个钴酞菁分子的去氢过程
2007年
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个钴酞菁分子实现了选键化学反应.通过对吸附于Au(111)表面的单个钴酞菁分子外围H原子的“剪裁”,并用实验图像和谱学方法,结合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研究了逐步去除钴酞菁分子8个外围H原子的过程.理论计算结果再现了实验中所观测到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变化,并阐明了吸附体系中局域自旋的恢复和变化过程.
李群祥赵爱迪杨金龙
关键词:态密度磁性
磁性单分子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
赵爱迪李斌李群祥王兵杨金龙侯建国
磁性单分子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
磁性单分子作为具备单个或少数自旋的最小物质载体,有望为新一代的磁存储器件、量子计算器件等提供基本单元.因其磁性可通过化学修饰、环境与衬底等手段进行调控,近年来受到了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磁性单分子可以大体上...
赵爱迪李群祥李斌王兵杨金龙侯建国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and Spin-Filtering Effects in Zigzag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Nitrogen-Vacancy Defects
2014年
We explore the electron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zigzag graphene nanoribbons (GNRs) with nitrogen-vacancy defects by performing fully self-consistent spin-polariz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combined with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technique. We observe robust negative di erential resistance (NDR) effect in all examined molecular junction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lculated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the bias-dependen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we find that the narrow density of states of electrodes and the bias-dependent effective coupling between the central molecular orbitals and the electrode subband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NDR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he obvious di erence of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two spin channels is observed in some bias ranges, which leads to the near perfect spin-filtering effect. These theoretical findings imply that GNRs with nitrogenvacancy defects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building molecular devices.
徐婷黄静李群祥
STM图像的理论模拟被引量:7
2000年
本文简要综述了STM基本理论和模拟方法 ,着重介绍了我们的一些工作 ,构造团簇模型和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 (DV LDF) ,模拟出不同取向C60 和它吸附在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的STM图像 。
李群祥杨金龙赵瑾侯建国朱清时
关键词:STM图像碳60
Au(111)表面自组装硫醇单分子膜的STM成像机理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算法模拟Au(1 1 1 )表面紧密堆构型的烷烃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 (SAMs)中单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图像 ,发现图像细节依赖于偏压和烃链链长 ,主要由受电子效应影响的形貌效应决定。同时进行了电子结构分析以研究硫醇SAMs的STM成像机制 。
李斌曾长淦李群祥杨金龙侯建国朱清时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电子效应
钴酞菁分子结中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半经验ExtendedH櫣ckel分子轨道方法和格林函数方法来研究钴酞菁 (CoPc)分子结的电子输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结 (器件 )电子输运性质对分子本身的电子结构、电极不同晶向表面、分子与电极间耦合强度、其界面的几何构型 ,对电极表面接触分子的末端原子的种类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关系。对于CoPc这类弱耦合分子结而言 ,可以通过测量其I V曲线来研究分子本身的电子结构。本文的理论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行为 ,还能用来研究扫描探针显微镜体系的伏安特性和扫描隧道谱。
李群祥武晓君李斌杨金龙侯建国朱清时
关键词:钴酞菁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扫描探针显微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