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莎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双链
  • 2篇双链断裂
  • 2篇同源
  • 2篇同源重组
  • 2篇DNA双链断...
  • 2篇DNA损伤
  • 2篇HR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多克隆抗体制...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原核表达
  • 1篇通路
  • 1篇肿瘤
  • 1篇周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周期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5篇李明远
  • 5篇李莎
  • 3篇王欢
  • 3篇任来峰
  • 2篇左斌
  • 2篇王保宁
  • 2篇杨靖
  • 2篇丁娜娜
  • 2篇刘聪
  • 1篇李婉宜
  • 1篇石新丽
  • 1篇郭莲娣
  • 1篇张菁
  • 1篇刘冯欢
  • 1篇曾鸣
  • 1篇王海斌
  • 1篇李燕

传媒

  • 3篇西部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BV干扰DNA损伤应答ATR通路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HBV对ATR信号通路沉默效应中的分子机制,寻找HBV与DNA损伤应答信号通路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从而为抗HBV相关性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研究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IF)技术,BrdU染...
李明远左斌王欢任来峰李莎郭连娣刘聪
关键词:乙肝病毒HBX细胞周期
RPA32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鉴定
2012年
目的原核表达人RPA32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RPA32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cDNA文库为模板,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41a-RPA32,转化受体菌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GST亲和纯化方法获得GST-RPA32融合蛋白,将该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RPA32多抗血清,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多种肝细胞株中的特异性。结果在受体菌E.coli BL21中成功诱导表达GST-RPA32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高效价RPA32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该血清能够识别多种肝细胞株中的RPA32及CPT作用后出现的RPA32磷酸化条带。结论成功制备兔抗人RPA32多克隆抗体,为RPA32在DNA损伤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左斌王欢王海斌曾鸣任来峰李莎郭莲娣李明远
关键词: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的表达与鉴定及其B细胞表位的预测
2013年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N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预测人NP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pcDNA3.1(+)/NP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NP,再将此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质粒转入表达菌Rosetta-gami(2)中,用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按Chou-Fasman和Gamier-Robson方法预测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Karplns-Schulz方法预测蛋白骨架区的柔韧性;用Kyte-Doolittle方法预测其亲水性,Emini方法预测蛋白质表面可能性及Jameson-Wolf方法预测抗原性指数。结果成功构建了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原核表达载体,经SDS-PAGE检测NP蛋白得到了表达,Western Blot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在蛋白质第6~11、79~91、241~248和319~326区段附近很可能为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结论流感病毒核蛋白的表达及B细胞表位的预测为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基础。
李莎刘冯欢李明远李燕张菁杨靖丁娜娜李婉宜王保宁
关键词:流感病毒核蛋白B细胞表位
携带HR-GFP报告基因的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3年
目的建立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检测系统(Ⅰ-Sce I-HR),应用该系统制备DNA双链断裂(DSB)的人骨肉瘤细胞(U2OS)模型,探索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构建携带Ⅰ-Sce I归位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R-GFP,将该质粒转染入U2OS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随后分别瞬时转染入携带归位内切酶Ⅰ-Sce I的表达质粒pCBASCEI,以及体外经Ⅰ-Sce I线性化pcDNA3-HR-GFP。48小时后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NA双链损伤效应分子-γ-H2AX,同时观察EGFP荧光信号;72小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报告蛋白EGFP的表达,评估DNA双链断裂后同源重组修复情况。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pcDNA3-HR-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Ⅰ-Sce I-HR系统引入U2OS细胞中后,γ-H2AX表达明显上调,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均显示EGFP表达。结论 DSB细胞同源重组修复模型构建成功,Ⅰ-Sce I-HR系统能够成功地诱导U2OS细胞株产生DSB,并出现同源重组修复,为进一步研究DNA同源重组信号传导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邓昭敏李莎李明远王欢任来峰郭连娣刘聪丁娜娜
关键词:同源重组DNA双链断裂
DNA损伤的同源重组修复机制被引量:5
2013年
自然界生物体的基因组保持其完整性是机体细胞发挥正常功能和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条件。基因组在染色体自我复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源性因素或者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存在多种形式的损伤。DNA的双链断裂(DSB)是DNA最为严重的损伤形式,是诱发细胞学的反应最为复杂的、生物学的后果最为严重的、与恶性肿瘤等等健康相关问题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损伤类型,如不能得到及时而准确地修复,可能会导致基因的突变、基因组的不稳定、细胞染色体的丢失和重组或者导致细胞的凋亡甚至癌变。现已发现同源重组修复途径(HR)是真核生物中DSB的主要修复途径和方式,本文就HR的组成和修复机制进行综述。
杨靖石新丽李莎王保宁李明远
关键词: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