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从《达罗卫夫人》到《时时刻刻》被引量:1
- 2012年
- 传播学者英尼斯、麦克卢汉、麦罗维茨等对媒介的作用提出了不同见解,而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视觉文化,是一种在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下立足于视觉因素,以“形象”或是“影像”主导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崭新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的小说《达罗卫夫人》以及由其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来说明在跨媒体传播中,文学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
- 李萌
- 关键词:媒介蒙太奇意识流
- 雌雄同体背后的死亡——论伍尔夫《奥兰多》中的死亡意识被引量:2
- 2019年
-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少有的一部采用传统叙事体创作的奇幻小说,探讨伍尔夫推崇的雌雄同体的女性主义观点,吸引大批的学者,而蕴涵其中的对于生命和死亡意义这一哲学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则更值得研究。本文拟从这一哲学角度来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探讨伍尔夫这部作品中体现的死亡意识。
- 李萌弋睿仙
- 关键词:《奥兰多》哲学
- 对人类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恒定电影主题
- 2018年
- 墨两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凭借处女作《爱情是狗娘》一举成名,随后的《21克》《通天塔》《鸟人》《荒野猎人》等影片都有不俗的表现。好口碑、高票房、多项大奖的取得无不彰显其不俗的艺术功力。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坚持人文主义创作,注重探索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通过电影挖掘生活本质,讲述人生百态。
- 李萌
- 关键词:电影主题人类生存境遇《通天塔》《21克》
- 《格萨尔》史诗1927年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描述性翻译研究将翻译语境化,把翻译从简单的文字转换中解放出来,旨在通过描述实际的翻译行为及其结果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通过对艾达·泽特林1927年出版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英文本进行描述来研究影响或制约译者翻译选择背后的规范。在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框架下,从结构安排、主要内容及文本风格三方面对该版本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译者翻译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三类规范,即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进行了阐释和解析,认为社会文化大语境对史诗译者的翻译选择有重要影响,从而加深了对《格萨尔》史诗海外英译本的认识,为《格萨尔》史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 弋睿仙李萌
-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翻译
- 浅析《奥兰多》中伍尔夫的死亡意识
- 2014年
-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因作品中有浓厚的死亡意识以及伍尔夫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独具特色的关注和剖析而闻名。本文旨在通过《奥兰多》这部著作来解析伍尔夫独特的死亡观。
- 李萌
- 关键词:《奥兰多》
- 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
- 2014年
-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之一,以对意识流这一写作手法的娴熟运用而著称。《达罗维夫人》被认为是她最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她运用多样的意识流叙述技巧来展示主观世界的真实。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对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死亡与生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死亡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人只有直面死亡、不惧怕拥抱死亡才能洞悉生命的真谛、才能赋予生命意义、才能向死而生从而超越死亡,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 李萌
-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
- 史诗《格萨尔》国内英译研究十年被引量:4
- 2018年
- 史诗《格萨尔》的英译研究是其域外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国内的研究迄今才走过十年的历程。本文以国内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史诗《格萨尔》英译研究论文及著作为语料,从研究队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成果发表或出版四个方面探讨了史诗《格萨尔》的英译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 郑敏芳李萌梁成秀(校对)
- 关键词:史诗《格萨尔》
- 印度议会涉藏法案探析(1959-1976)
- 2024年
-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在涉藏问题和边界冲突的双重叠加效应下,中印关系跌入历史低谷,为后期两国关系格局的演变带来长期深远的影响。在此期间,印度联邦议会和地方邦议会通过了涉及外交、国防、民防、东北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和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法案,为印度政府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改革边疆治理体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法理支撑。本研究将上述法案置于中印涉藏关系史的框架中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论证,揭示该历史时期印度议会涉藏法案的主要特征及立法动因,以期为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印度政府涉藏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 任娟李萌
- 关键词:联邦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