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峰

作品数:44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7篇腭裂
  • 15篇畸形
  • 13篇术后
  • 13篇唇裂
  • 12篇单侧
  • 9篇牙槽
  • 9篇正畸
  • 9篇唇腭裂
  • 7篇手术
  • 7篇鼻畸形
  • 6篇整复
  • 5篇单侧唇裂
  • 5篇整复术
  • 5篇正颌
  • 5篇术前
  • 5篇腭裂术后
  • 5篇颌面
  • 5篇唇腭裂序列治...
  • 4篇牙槽突
  • 4篇牙槽突裂

机构

  • 4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44篇李锦峰
  • 34篇任战平
  • 19篇文抑西
  • 16篇刘建华
  • 13篇陶永炜
  • 10篇马思维
  • 8篇周洪
  • 8篇侯玉霞
  • 8篇毕思思
  • 5篇张智勇
  • 5篇郭彦
  • 4篇曹慧琴
  • 4篇路海军
  • 3篇司新芹
  • 3篇邹敏
  • 3篇侯成群
  • 2篇屠军波
  • 2篇文星
  • 2篇王晓荣
  • 2篇吉玲玲

传媒

  • 11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第七届全国唇...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唇挡或颅颌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前后位的发育,上牙弓扩弓器扩大上颌骨左右位的发育并行牙槽裂植骨术;恒牙列期患者在完成排挤牙列、矫正错位牙、去代偿、关闭间隙等正畸治疗,手术方法如下:①伴牙槽裂的患者前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②上颌LeFortⅠ型截骨前徙术;③上颌多片段LeFortⅠ型截骨术;④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⑤BSSRO+颏成形术。所有病例骨间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并辅以2~3周颌间牵引固定。术后应配合正畸治疗并定期随访12~49月。结果:青少年患者经唇挡、腭弓扩大矫正器和上颌前牵引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发育,伴牙槽裂患者行牙槽裂植骨术,其颜面形态及牙关系明显改善;成人患者经正畸-正颌-正畸治疗模式后,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及面型均较满意。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确切;应以患者牙关系的具体情况、要求等因素,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宜于推崇。
李锦峰周洪任战平邹敏王晓荣司新芹张智勇鲍庆红文抑西刘建华
关键词:正畸治疗正颌外科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
李锦峰周洪任战平邹敏王晓荣司新芹张智勇鲍庆红文抑西刘建华
关键词:正畸治疗正颌外科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文献传递
Furlow手术在外科-语音模式治疗VPI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3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简称vPI)患者使用Furlow或Furlow+咽瓣(pharyngeal flap,简称PF)手术方法的前瞻性研究,进一...
任战平马思维文抑西李锦峰
改良的上唇星状皮瓣矫正双侧上唇裂术后鼻唇畸形32例报告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特点分析 ,寻找有效的矫正双侧唇裂术后鼻小柱过短、鼻尖低平、鼻翼塌陷、上唇后缩、红唇中部欠丰满等畸形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Brown鼻底上唇三角瓣和 Millard前唇两叉瓣加以改良 ,设计成改良鼻底上唇星状瓣法 ,用它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结果 共治疗 32例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 ,改良的星状皮瓣血运良好 ,无皮瓣坏死 ,术后鼻尖抬起 ,鼻小柱延长 ,上唇突度增加。结论 本法对前唇较宽 。
路海军刘建华李锦峰文抑西
关键词:双侧唇裂鼻唇畸形
完全性唇腭裂术前正畸和外科整复的实践
目的:探索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的时机、方法、特点并进行疗效的初步观察。方法:对45例单侧和23例双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了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
李锦峰周洪陈国鼎任战平张智勇侯玉霞文抑西刘建华
关键词:唇腭裂术前正畸唇腭裂序列治疗
文献传递
术前鼻模结合手术矫正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采用术前鼻模矫治(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鼻矫正术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行PNM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为治疗组;对照组35例未行术前治疗。在矫正前(T0)、唇裂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月(T3)、术后1年(T4)分别拍摄鼻部照片,测量分析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小柱倾斜度的对称性的变化。结果:T0-T1、T1-T2,患者的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和鼻小柱偏斜度明显改善(P<0.05),在T2-T3与T3-T4,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修复鼻畸形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提高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效果。
任战平陶永炜曹慧琴侯玉霞李锦峰马思维
关键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完全性唇裂序列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术前正畸-外科整复-术后护理之实践
李锦峰任战平陶永炜郭彦毕思思常晓云张子珍侯玉霞吉玲玲曹慧琴陈清霞杨斌婷
关键词:完全性唇腭裂唇腭裂序列治疗
凹面型患者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凹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52例凹面型患者,治疗前后对比临床评价面部畸形的矫治效果,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2个月拍摄头颅定位侧位/CBCT,测量A点水平移动量和ANB角变化。结果:术后,上颌骨前移明显,ANB角增加7°~10°,面部软组织鼻尖点、鼻底点及上唇最突点明显前移,面中部外形得到明显改善,上下前牙获得正常覆、覆盖关系。随访12~36个月,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保持稳定。结论:凹面型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并避免了口颌系统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陶永炜任战平郭彦王爽侯玉霞毕思思吉玲玲邹敏李锦峰张智勇邹蕊
关键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头影测量分析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21.0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状突顶点(condylion,Co)间距、喙突顶点(corsup,Cor)间距、下颌角点(gonion,Go)间距、下颌角外展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患者Go间距、C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37±3.32)、(1.58±1.51)mm及(5.92±2.04)°(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19±3.99)mm(P<0.05)。术后1年,患者G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2.43±3.04)mm及(5.08±2.59)°(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83±4.41)mm(P<0.05);而Co间距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SRO术后1周,髁状突及下颌角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展,喙突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内收;术后1年,髁状突的位置基本恢复,下颌角的外展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喙突的位置并未恢复。
高明陶永炜毕思思李锦峰任战平
关键词:锥形束CT
唇腭裂患儿的鼻牙槽塑形治疗: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采用鼻牙槽塑形器对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前唇、牙槽裂隙及鼻畸形矫正,观察鼻牙槽塑形疗效,总结矫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鼻牙槽塑形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鼻牙槽塑形治疗的患儿29例,其中单侧唇腭裂19例,双侧唇腭裂10例;初诊年龄为出生后3~150d,矫治周期2.5~3个月,每2周复诊,调整矫正器。结果:参照鼻牙槽塑形治疗评价标准,17例患儿矫治成功,唇、牙槽裂隙明显缩小,鼻不对称畸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延长;9例好转,唇、鼻畸形部分纠正,利于手术;3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鼻牙槽塑形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初诊年龄、印模、腭护板和鼻撑的调整、鼻模的应用;正畸科需要与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医师取得共识,尽早给患儿开始治疗,以提高手术效果。
侯玉霞任战平李锦峰李湘琳马思维曹慧琴
关键词:唇腭裂正畸婴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