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院生

作品数:52 被引量:16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冰芯
  • 11篇南极冰
  • 11篇南极冰盖
  • 11篇极冰
  • 11篇冰盖
  • 7篇DOME_A
  • 6篇同位素
  • 6篇气候
  • 5篇东南极冰盖
  • 5篇火山
  • 4篇冰层
  • 4篇冰川
  • 4篇DOME
  • 3篇雪冰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稳定同位素
  • 3篇积累率
  • 3篇冰下
  • 3篇值模拟
  • 2篇地球物理

机构

  • 49篇中国极地研究...
  • 7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2篇李院生
  • 17篇孙波
  • 15篇姜苏
  • 15篇安春雷
  • 15篇马红梅
  • 14篇史贵涛
  • 7篇任贾文
  • 6篇唐学远
  • 5篇侯书贵
  • 5篇效存德
  • 5篇马天鸣
  • 4篇周丽娅
  • 4篇崔祥斌
  • 4篇鄂栋臣
  • 4篇张向培
  • 4篇王帮兵
  • 3篇王如生
  • 3篇艾松涛
  • 3篇闫明
  • 3篇谭德军

传媒

  • 18篇极地研究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探矿工程(岩...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钻探工程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3
2004年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西南极洲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西部在增厚,而北面在更快地减薄。西南极冰盖总体可能正在减薄,其物质损失的速率可能足以使海平面每年上升近0.2mm。东南极冰盖物质不平衡可能很小,甚至其符号还不能被确定。南极半岛正在经历着快速变化。目前还不能可靠地估算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状态。同时,大型冰川的停滞,一些冰川流速加快,冰盖大范围加速减薄,冰架大面积的快速崩解和支流冰川的加速,以及着地线强烈的底部融化等显示出南极冰盖存在快速变化。南极冰盖物质平衡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开展冰盖表面高程变化的监测与模拟,确定表面物质平衡及其在各冰流盆地的分布,着地线的冰流通量,冰架底部的融化,了解冰后期冰盖退缩的动力过程,以及开发、对比和改进与冰盖物质平衡模拟和预测相关的各种模型。
温家洪孙波李院生潘增弟
关键词:南极冰盖冰川冰后期海平面减薄
南极冰盖最高点满足钻取最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Dome A最新实测结果被引量:23
2007年
在极地冰盖,“低温、低积累率”是获取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冰穹A)自动气象站连续记录的2005年和2006年10m深度雪温数据,得到Dome A的多年平均气温约为-58.3℃,较东南极冰盖分冰岭的其他冰穹如Dome C,Dome F,Dome B以及Vostok均低。是迄今地球上实测最低年平均温度;从雪冰气温代用指标δ^18O和δD测值看,Dome A在上述地点中亦最低.自动气象站记录的雪面高度数据表明2005—2006年间Dome A年积累率约0.01-0.02m水当量,是迄今在东南极冰岭测得的最小积累率.Dome A低温、低积累率特点是寻找年代超过1Ma冰芯的必要条件.
效存德李院生侯书贵Ian Allison卞林根任贾文
关键词:DOME积累率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夏季表层水与绕极深层水年际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中国第27、28、29和3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域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水团分布、夏季表层水年际变化及其原因和绕极深层水涌升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第27和31航次观测到的夏季表层水的温盐范围较大;第27航次观测到的夏季表层水温度相对较高,可达1.22℃;第29航次观测期间海冰较少,夏季表层水的厚度约为50 m(73.00°E、75.50°E和67.25°S断面),第31航次观测到的夏季表层水最深达到100 m;第28和29航次观测到较为明显的绕极深层水涌升,在73.00°E断面尤为突出;观测到的绕极深层水在第28航次向上涌升到90 m,在第29航次向南延伸较远,达到67.67°S;湾内气旋性环流对绕极深层水的涌升有明显的输运作用。
吴成祥李丙瑞左菲Jia Wang李院生
南极冰盖GLIMMER模式移动边界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欧洲冰盖比较计划(EISMINT)的移动边界条件EISMINT-1测试集,通过三维有限差分南极冰盖GLIMMER模式,采用浅冰近似计算了一个定义在方形冰盖积分区域的流场特征量,研究了冰盖在大尺度长时间序列条件下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考察了稳定态下冰盖演化的周期性行为.试验表明:GLIMMER模式在EISMINT-1移动边界条件下可以模拟出气候强迫下的冰盖演化趋势,在长时间尺度上可以刻画出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同时,对南极冰盖数值模拟面临的问题、GLIMMER模式以及EISMINT冰盖比较计划的内容和框架做了说明,对EISMINT比较计划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做了分析,并且对GLIMMER模式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唐学远孙波张占海李院生杨清华
关键词:南极冰盖数值模拟
利用GPS提取南极Amery冰架海潮信号被引量:2
2009年
潮汐运动是冰架短期垂直运动的来源,对冰架影响十分显著.选取2003/2004年度南极夏季期间中国在Amery冰架上连续5d的GPS数据,利用GAMIT/GLOBK进行数据处理,获取了由海潮引起的冰架垂向运动时间序列;垂直方向精度优于0.18m,并且和中国南极中山验潮站的潮汐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获得了一致的结论.利用GPS测量海潮可为精化南极地区的海潮模型提供可靠的现场数据,对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研究及冰海交互动力学模型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张胜凯鄂栋臣李斐黄继锋李院生王泽民张小红
关键词:AMERY冰架GPS海潮
极地冰川底部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概况与前景被引量:1
2017年
极地冰盖/冰川底部微生物的生命形态特征及其适应机制研究是当前最前沿的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极地冰盖/冰川底部存在液态水和有机质,可以为微生物生存提供生境。此外,微生物参与冰盖/冰川底部地球化学风化过程,对受气候变化驱使的环境变化尤为敏感。围绕着极地冰川底部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主题,重点介绍极地冰川底部微生物的生命形态特征、可能来源、所参与的地球化学反应机制以及与C、N循环的相互作用。旨在为未来关于冰川底部的研究提供参考。
马红梅闫文凯程永前张宇肖湘史贵涛孙波李院生
关键词:生命形态气候变化
白令海夏季水文结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2017年
基于2008、2010、2012和2014年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历史共享资料,通过对白令海水团、上层海洋热含量、净热通量变化、风场及海平面气压分布情况等的分析,探讨了白令海水文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白令海夏季的水团包括白令海上层水团(BUW)、中层水团(BIW)、深层水团(BDW)和白令海陆架水团(BSW)。白令海温盐分布差异最大、年际变化最剧烈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上层水团。对比4年水团分布情况,最明显的变化是2012年7月调查区上层海水温度偏低,2014年7月上层海水温度偏高。这种异常变化在热含量方面表现为:2012年7月调查区各个测站上的热含量异常低,而2014年7月测站上的热含量都高于平均水平。着重研究了2014年7月海温偏高的原因,认为是由于陆架和海盆区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机制造成:陆架区累积净热通量偏高,海水吸收热量升温;海盆区在异常强大而持久的海面气压(SLP)高压系统下,海面负的风应力旋度得到加强,从而引起持续的暖平流输送及强烈的Ekman抽吸作用,最终导致了上层海水偏暖。
左菲李丙瑞吴成祥Jia Wang李院生
关键词:白令海水团海平面气压
一种冰芯钻具
本发明公开一种冰芯钻具,涉及极地环境钻具技术领域。冰芯钻具包括驱动组件,还包括内壳体,内壳体与驱动组件连接,内壳体内部形成下端开口的容纳空间;刀头部,其可拆卸连接在内壳体的底端,并环绕容纳空间的开口设置,刀头部的外侧壁上...
胡正毅史贵涛邹明睿马红梅郭井学安春雷崔祥斌李霖李院生
文献传递
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雪坑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考察期间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沿线采集了4个雪坑,利用火山标志层确定了Dome A地区雪坑年层序列(1962—2018年)。雪坑离子浓度时空的分析表明,沿海地区Cl^(-)和Na^(+)浓度受海洋来源影响相对较高,Cl^(-)/Na^(+)比值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加,表明Cl^(-)除海盐源外存在其他来源或受到挥发性HCl沉积的影响。内陆地区雪坑SO_4^(2-)平均浓度较高,可能与该地区雪低积累率和中低纬度SO_4^(2-)远距离输入有关。海拔2000m以上雪坑中非海盐硫酸根(nssSO_4^(2-))占总SO_4^(2-)的比重大于90%,表明nssSO_4^(2-)的远距离输入是南极高海拔地区SO_4^(2-)离子的主要来源。积累率、下降风和沉积后作用等造成NO_(3)^(-)浓度变化复杂,显示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离海岸距离800 km处雪坑的NO_(3)^(-)浓度较高,推测是受该地区地貌、太阳辐射冰壳和沉积后作用等因素所致。沿海地区和800km处雪坑海盐离子、NO_(3)^(-)和nssSO_4^(2-)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性特征,而离海岸距离520 km和内陆地区雪坑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认为是物质源区、下降风、沉积后过程和积累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海冰形成的高盐度"霜花"和风吹雪,可能是沿海地区雪坑海盐离子浓度随时间增加的原因。
邓加元李院生马红梅史贵涛马天鸣鲁思宇
关键词:雪坑雪冰化学离子浓度
东南极冰盖/冰架变化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南北极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区域。"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南极地区系统开展了东南极冰盖/冰架变化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和发展了一批现场观测体系,发展了冰盖观测新技术并集成应用于东南极冰盖的综合观测,拓展了对冰穹A地区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在冰穹A边缘地区钻取的一支浅冰芯恢复了过去约780年的气候记录,记录了东南极地区存在小冰期的明显证据;发展了东南极冰盖积累和等时年层流动模型,研究在冰盖浅层、中层和深部的变化特征,反演了冰穹A地区的古积累率分布。本文概要介绍该项目基本情况。
吴荣荣何剑锋李院生单琰焱
关键词:全球变化环境预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