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隽

作品数:5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理学
  • 5篇核科学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催化
  • 7篇单原子
  • 7篇电子结构
  • 7篇原子
  • 7篇团簇
  • 7篇子结构
  • 6篇电子能
  • 6篇电子能谱
  • 6篇铀酰
  • 6篇光电子能谱
  • 6篇光谱
  • 5篇金属
  • 4篇配合物
  • 4篇锕系
  • 4篇密度泛函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4篇金属掺杂
  • 4篇泛函
  • 4篇泛函理论
  • 4篇

机构

  • 52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美国布朗大学
  • 1篇深圳湾实验室
  • 1篇北京计算科学...

作者

  • 52篇李隽
  • 5篇王阳刚
  • 5篇李婉璐
  • 4篇苏静
  • 3篇张希
  • 3篇常春然
  • 3篇杨小峰
  • 2篇王治强
  • 2篇焦阳
  • 2篇李亚栋
  • 2篇胡憾石
  • 1篇王海燕
  • 1篇周鸣飞
  • 1篇王溢磊
  • 1篇胡林华
  • 1篇傅强
  • 1篇乔波涛
  • 1篇杨俊林
  • 1篇戈钧
  • 1篇高飞雪

传媒

  • 5篇Chines...
  • 4篇第十三届全国...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化...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大学化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4
  • 9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u及Au-Pd催化剂催化甲醇选择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醇→醛的定向转化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反应之一,开发新型催化剂以实现醇类在氧气或空气条件下的选择性氧化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1-2]。为了探究醇类选择氧化的微观机理以及催化剂的构效关系,本文采用DFT计算方法,分...
常春然李隽
关键词:AU甲醇
文献传递
硼团簇及其材料化学研究进展(Ⅰ):硼墨烯被引量:1
2018年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位元素硼,其丰富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成键方式仅次于有机化学和生物科学中的核心元素——碳元素.硼的缺电子性质导致其必须通过多中心键的方式共享电子以平衡体系的电子分布,因此硼团簇多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离域的成键特性.近年来,硼团簇及其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小尺寸的硼团簇多具有平面结构.2014年,王来生与李隽两个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中心含六元环孔的平面B_(36)^-团簇并由此提出了硼墨烯(borophene)概念,为二维硼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最近中美科学家同时在金属衬底上合成了单层硼墨烯,使得二维硼材料备受关注.鉴于硼的缺电子特性,可以借助于金属掺杂等方式形成各种不同的金属硼化物结构.具有完美平面结构的CoB_(18)^-团簇以及准平面的RhB_(18)^-团簇的发现推动了金属掺杂硼墨烯(metallo-borophene)研究的发展.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具有平面或准平面结构的纯硼团簇、金属掺杂硼团簇、二维无限延伸硼墨烯材料等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展望了硼团簇二维材料的研究前景和潜在应用.
李婉璐胡憾石赵亚帆陈欣陈藤藤简添王来生李隽
关键词:光电子能谱金属掺杂多中心键
MXene负载3d金属单原子高效氮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筛选
2023年
氨是现代农业和工业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生产工艺需要高温(~400℃)和高压(约10-15MPa)等苛刻条件,从而导致大量的CO_(2)排放和全球年1%-2%的能源消耗.因此,开发低温/低压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剂对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剂(SAC)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友好的催化材料在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Xenes是一类新型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类金属的导电性、亲水性、良好的柔性、可调节的多原子类型和原子层厚度以及表面端基修饰等物理化学特性,是较好的负载单原子催化剂的载体.MXenes负载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C)因其具有高稳定性、独特的电子结构和最高的原子利用率而成为潜在的低成本、高效环保的合成氨电催化剂.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研究了Ti_(2)CO_(2)的Ti缺陷位点被3d过渡金属M(Sc,Ti,V,Cr,Mn,Fe,Co,Ni,Cu和Zn)原子占据所形成的SAC(记为M_1@Ti_(2)CO_(2))的电子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通过对3d过渡金属的筛选,考虑了可能的N_(2)还原生成NH_(3)(NRR)的电催化反应机理,发现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该催化剂对NRR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V_1@Ti_(2)CO_(2)不仅具有较强的N_(2)吸附和活化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NRR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随着吸附在V_1@Ti_(2)CO_(2)上活化的N_(2)分子电催化加氢,最优的混合路径中*NH*N,*NH_(2)~*N,*N,*NH,*NH_(2)和*NH_(3)中间体逐渐生成,直至两个NH_(3)分子从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表面脱附.在最优的混合路径中,电势决定步骤是*NH_(2)→*NH_(3),其催化NRR反应的极限电位仅为-0.20 V.相对于NRR的竞争反应析氢反应(HER),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上HER反应的极限电位为-0.73 V,远高于NRR反应的-0.20 V,说明V_1@Ti_(2
胡金念田玲婵王海燕孟洋梁锦霞朱纯李隽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催化
激发态UO_2~(2+)在非均相体系中的光催化行为与反应性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研究
<正>UO_2~(2+)作为含铀酰化合物中的功能单元,以其不与氧气相互作用以及显著的化学惰性为广大核化学研究者所熟知,究其原因可归结为铀酰分子中O-2p轨道与部分扩展的、杂化的U-5f/6d轨道对称匹配重叠,形成了强健的...
李雍李隽
文献传递
IB族金属二元氢化物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纳米金已被证实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使金原子簇引起了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界广泛的研究兴趣。与此同时,Au(I)配合物均相催化的研究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由于金的氢化物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是关键的中间产物,研究金和其它IB 族金属...
许聪俏李隽
基于ReaxFF的甲烷无氧转化气相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晶格限域的Fe■SiO_(2)催化剂在甲烷无氧直接转化生成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由于反应条件苛刻,对该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采用反应力场的方法模拟近反应条件下甲烷无氧直接转化气相机理,发现当气相只有甲基自由基存在时,很难产生高选择性乙烯产物。当在气相中加入氢自由基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甲烷的活化,但同样较难生成乙烯。高温下热裂解C_(10)H_(12)分子能同时产生氢自由基和乙烯分子,能合理地解释实验中加入C_(10)H_(12)分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乙烯选择性和甲烷转化率的现象。总之,甲烷无氧直接转化高选择性生成乙烯很难通过单纯的气相反应机理来实现,进而推断催化剂表面在甲烷活化和转化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源刘源李隽李隽
U6O192-团簇几何结构、振动及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氧化物是金属元素化合物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在核燃料运输、存储过程中,放射性元素(U和Pu)主要是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实验方面,以氧化物为基本构型的团簇结构已有相关报道。2001年,Duval等首次报道了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含有...
蒋宁李隽
文献传递
石墨炔负载的双金属单团簇催化剂用于碱性析氢反应
2023年
氢气(H_(2))可以存储可再生能源并应用于燃料电池,其中电化学析氢反应(HER)是可持续制备高纯氢气的方法之一.铂(Pt)是HER最有效的电催化剂之一,但其在碱性介质中存在较高的水解离能垒,限制了Pt电催化剂整体的HER活性,而提高水解离动力学可能会增强H吸附,不利于制H_(2),这使得进一步优化Pt基碱性HER电催化剂面临类似Sabatier原则的限制.本文预测,石墨炔(GDY)负载的具有金字塔结构的双金属M1A3(M为后过渡金属,A为前过渡金属)四原子单团簇催化剂(SCCs)是高性能的碱性HER电催化剂.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Pt_(1)Ti_(3)/GDYSCC在工作条件下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能够通过Volmer-Heyrovsky机制提供碱性HER的高催化活性.一方面,Ti金属位点可以协同促进水的解离,降低水解离能垒,并促进水解离形成的H中间体(*H)向邻近的Pt金属位点转移,从而加快了碱性HER过程的Volmer决速步;另一方面,相邻带负电荷的Pt金属位点的d带中心下移,从而有利于H的脱附,提供了更优化的H吸附自由能(ΔG*H).因此,Pt_(1)Ti_(3)/GDY SCC有希望突破Pt基电催化剂类似Sabatier原则的限制.通过筛选M1替代Pt1,获得最佳的ΔG*H和水解离,进一步预测Ir1Ti3/GDY SCC在低*OH覆盖率下是一个更有前景的碱性HER电催化剂.综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1A3/GDYSCCs,它具有作为碱性HER高性能电催化剂的巨大潜力,同时为碱性HER电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新见解.
陈斌蒋亚飞肖海李隽
纳米金催化中动态单原子的理论研究
1987年,Haruta等首次报道2-5 nm的负载纳米金可以催化CO低温氧化,过去三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负载纳米金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和载体效应。但由于在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原子分辨的原位表征十分困难,目前对金催化剂...
刘锦程王阳刚李隽
关键词:尺寸效应二氧化铈
纳米金催化丙烯环氧化中水助催化效应的DFT研究
常春然王阳刚李隽
关键词:丙烯环氧化DFT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