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超滤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滤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库及中文万方数据库,检索超滤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照PRISMA声明筛选文献,分析超滤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2项临床研究1070例患者。与应用常规利尿剂组比较,超滤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标准均数差(SMD)=-0.18,95%CI:-0.47~0.10,P=0.21]、肾小球滤过率(SMD=-0.38,95%CI:-1.03~0.27,P=0.25)和肾衰竭发生率(RR=1.25,95%CI:0.88~1.77,P=0.21)均无显著影响,但超滤治疗能降低血钠水平(SMD=-0.38,95%CI:-0.67~-0.08,P-0.01),增加液体排出总量(SMD-1.06,95%CI:0.29~1.83,P-0.007)和降低体重(SMD=-1.34,95%CI:-1.98~~0.71,P〈0.001)。结论虽然超滤治疗可促进液体排出,减轻液体潴留,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和肾衰竭发生风险无明显影响。
- 时秋宽李鹏于普林
- 关键词:超滤心力衰竭肾机能不全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女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中期预后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女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某院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0岁老年女性HFpEF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按照1:3选择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匹配、且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治疗的HFpEF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次要结局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6分钟步行距离,安全性指标为症状性低血压。结果258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71.2±8.3)岁。两组的年龄、肾功能、血压、合并疾病、心功能和药物治疗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2.5±11.6)个月。研究组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23.3%比38%,(P=0.035)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7.9%比44.2%,P=0.0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总病死率为7%比10.1%,心血管病死率为4.6%比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T-proBN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04.5±183.2)pg/ml比(388.3±129.7)pg/ml,P=0.032;6MWT显著增加(337.4±116.4)m比(281.1±94.3)m,P=0.002,且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为10.2%比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0岁(OR=1.824,95%CI:1.246~2.672,P=0.00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OR=1.507,95%CI:1.116~2.042,P=0.007)、糖尿病(OR=2.317,95%CI:1.534~3.516,P=0.001)、NT-proBNP≥862.4pg/ml(OR=3.826,95%CI:1.107~13.328,P=0.035)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沙库巴曲/缬沙坦(OR=0.767,95%CI:0.604~0.976,P=0.029)是保护因素。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老年女性HFpEF患者的左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并降低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杨鲲刘文娴徐冠一朱佳佳李鹏
- 关键词:心力衰竭女性再住院
- 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和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critically il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外文数据库,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重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另检索谷歌学术作为补充,检索SPN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结局指标包括:感染率、抗感染时间、无抗生素时间、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794例患者,包括接受SPN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SPN组患者387例和仅接受肠内营养的肠内营养组患者407例。纳入的8项研究存在的偏倚风险不确定。与肠内营养组比较,SPN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0.79,95%置信区间=0.66~0.94,P<0.01)。2组患者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相近。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随访时间可能是机械通气时间异质性的来源。除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存在发表偏倚(P<0.05)外,其他结局指标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SPN支持治疗虽然可降低ICU重症患者感染率,但对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 楚歆常志刚李鹏朱明炜韦军民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重症监护
- 大动脉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大动脉炎(TA)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行开放血管重建治疗的TA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6例患者共行开放手术141例次,涉及病变257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发生36例次(25.5%),其中5例患者(3.7%)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病史、术前CRP升高、颈动脉受累、围手术期输血、血管受累数量、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梗死病史(OR=3.141,95%CI=1.062~9.288,P=0.039)、血管受累数量(OR=1.280,95%CI=1.016~1.612,P=0.036)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OR=1.045,95%CI=1.007~1.084,P=0.019)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脑梗死病史,血管受累数量多和术中动脉阻断时间长会增加TA患者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 刁永鹏苗雨晴陈作观谭树平兰勇李鹏王吉阳陈跃鑫田新平李拥军
- 关键词:TAKAYASU动脉炎血管外科手术手术中并发症
- 腔静脉滤器置人对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经超声检查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已发生肺动脉栓塞,均接受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180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成功,滤器全部置入在肾静脉水平下方1~3em的下腔静脉之内,无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部血栓形成,149例(82.8%)随诊1、6、12个月,其中55例(30.6%)随诊超过36个月,均未见有滤器漂移、变形、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出现致死性肺动脉栓塞;腔静脉通畅率约95.6%。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是目前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叶国栋朱明炜崔红元李大军谭树平李鹏韦军民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静脉血栓肺栓塞
- 肉碱对腹部术后接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
- 目的 评价补充肉碱对腹部术后接受肠外营养的老年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盲法、随机和对照的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4例老年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给予6d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脂肪由长链脂肪乳提供,研究组补充肉碱...
- 李鹏朱明炜崔红元谭树平叶国栋门吉芳韦军民
- 关键词:肉碱腹部手术肠外营养三酰甘油
- 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治疗肺动静脉瘘2例
- 2019年
- 病例1:患者女,44岁,以活动后胸闷、气紧入院。专科检查:左胸上部及左后背上部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可见明显口唇发绀、有杵状指。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肿块影。心电图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93 g/L;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40.8 mmHg,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O2)58.0mmHg,余未见异常。
- 孙磊李鹏谭树平郝斌李拥军
- 关键词:动静脉瘘栓塞术介入治疗
- 主动脉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9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43例(EVAR组)和传统开腹手术54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 h观察,两组患者9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无患者死亡。开腹组实施单纯人工腹主动脉瘤血管移植(I型)18例,采取腹主-双髂动脉移植(IIa和IIb型)30例,腹主-双髂股动脉移植6例(IIc型);EVAR组中I型患者选择直管型支架置入11例,IIa和IIb型15例选择主-髂单臂型支架置入,IIa、IIb及IIc型17例选择分支型支架置入。与开腹组比较,EVA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或减少(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0%vs.11.11%,χ~2=0.085,P=0.771)。结论:主动脉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较开腹手术的主要优势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手术效果可靠。
- 兰勇王征李大军李拥军李鹏谭树平王吉阳刁永鹏
- 关键词:主动脉瘤主动脉瘤
- 消脱止-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多中心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消脱止-M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临床研究,对18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予以口服消脱止-M,连续服用60d。4片/次,3次/d。儿童患者用量减半。观察服药后30d和60d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口服消脱止-M,能够明显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P<0.001),明显加快患肢溃疡的愈合速度(P<0.001)。用药60d时,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未出现需要减量或停药的不良反应。结论:消脱止-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吴庆华张福先陈学明庄百溪刘建龙李大军韩延民冯亚平朱仁明张童田轩李鹏王海涛
- 关键词:消脱止-M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管疾病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论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2005年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例。结果5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术后短肠综合征,出院后未访;1例术后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史(37.5%)和肝硬化(25.0%)是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明确诱因;D二聚体(D-dimer)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有效的检查手段;坏死肠段切除术后严格抗凝、袪聚治疗效果满意。
- 李鹏李大军谭树平叶国栋韦军民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肠坏死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