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世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蓄冷
  • 3篇制冷
  • 3篇水冷式
  • 3篇冷头
  • 3篇半导体
  • 2篇直接接触式
  • 2篇制冷效率
  • 2篇相变蓄冷
  • 2篇换热
  • 2篇传热
  • 1篇蓄冷介质
  • 1篇蓄冷器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平埋管
  • 1篇土壤源
  • 1篇土壤源热泵
  • 1篇热泵
  • 1篇热系数
  • 1篇埋管
  • 1篇换热技术

机构

  • 6篇哈尔滨商业大...

作者

  • 6篇李晓燕
  • 6篇杜世强
  • 3篇李天阳
  • 3篇杨柳
  • 3篇毕玉
  • 2篇李立
  • 1篇刘家庆
  • 1篇于佳文

传媒

  • 2篇建筑热能通风...
  • 1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地下水平埋管换热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严寒地区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规律及其制约因素,建立加土壤保温层水平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不稳定温度场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研究加保温层前后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以及不同运行方式下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结果显示:加土壤保温层后,单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提高1.30℃,双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提高约1.20℃。间歇运行比连续运行更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埋管换热量也得到提高。
李晓燕于佳文杜世强李立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水平埋管
直接接触式蓄冷器蓄冷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研究了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蓄冷特性,并建立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热平衡法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利用相变温度为6℃~8℃的有机相变蓄冷介质,利用水为载冷剂,使两者在蓄冷器内直接接触换热进行蓄冷。研究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蓄冷剂进口温度与流量、载冷剂进口温度与流量的变化对蓄冷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蓄冷时蓄冷器的总蓄冷量随着蓄冷剂的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载冷剂进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载冷剂的出口温度随着蓄冷剂和载冷剂进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李晓燕刘家庆杜世强李立
关键词:数值模拟蓄冷器
水冷式双制冷型半导体蓄冷保温箱
水冷式双制冷型半导体蓄冷保温箱,涉及一种水冷式半导体保温箱。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保温箱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采用空气冷却,热端散热效果差,导致了制冷效率低,恒温时间短,制约了其推广应用的问题;本发明的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保温...
李晓燕赵乔乔曲冬琦李凯娣伊智慧李天阳马冰奇杜世强毕玉杨柳黄荣鹏
文献传递
水冷式半导体蓄冷保温箱
水冷式半导体蓄冷保温箱,涉及一种水冷式半导体保温箱。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保温箱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采用空气冷却,热端散热效果差,导致了制冷效率低,恒温时间短,制约了其推广应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保温...
李晓燕赵乔乔曲冬琦李凯娣伊智慧李天阳马冰奇杜世强毕玉杨柳黄荣鹏
直接接触式空调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直接接触式蓄冷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而直接接触式蓄冷技术研究模型的发展是此项技术的难点之一。本文阐述分析了直接接触式蓄冷技术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直接接触式蓄冷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根据国内外直接接触式换热技术的研究情况,本文提出了直接接触式换热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李晓燕杜世强
关键词:蓄冷传热系数
水冷式双制冷型半导体蓄冷保温箱
水冷式双制冷型半导体蓄冷保温箱,涉及一种水冷式半导体保温箱。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保温箱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采用空气冷却,热端散热效果差,导致了制冷效率低,恒温时间短,制约了其推广应用的问题;本发明的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保温...
李晓燕赵乔乔曲冬琦李凯娣伊智慧李天阳马冰奇杜世强毕玉杨柳黄荣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