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勤 作品数:99 被引量:41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奥美拉唑致胃上皮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致胃上皮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测定奥美拉唑对SGC 790 1细胞株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 ,并检测 p5 3、GADD4 5、p15 ,16 ,18,19和bcl 2的表达改变和ATP合酶活性。同时用TUNEL法检测奥美拉唑作用原代胃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奥美拉唑作用 2 4h引起SGC 790 1细胞周期发生显著改变 ,G1期百分比减少 ,G2 期百分比增加 ,以后者改变较明显 ,然无细胞凋亡峰出现 ,作用 72h出现细胞凋亡峰。p5 3、GADD4 5、p15 ,16 ,18,19和bcl 2表达均无显著改变 ,奥美拉唑作用前胞内ATP合酶活性为 0 .32 6~ 0 .387,奥美拉唑作用 72h后显著下降为 0 .0 5 4~ 0 .10 3。奥美拉唑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奥美拉唑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胃上皮细胞凋亡 。 朱永良 杜勤 钱可大 沈建根 梁刚关键词:奥美拉唑 细胞凋亡 线粒体 抗溃疡病药 三叶因子2表达与胃溃疡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三叶因子 (trefoilfactor)是一组新发现的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的多肽类物质 ,通过对三叶因子 2 (TFF2 )mRNA在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 ,探讨其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胃镜下钳取 32例胃溃疡内侧缘、溃疡远处和 3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组织标本 ,利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对不同组织中TFF2mRNA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测定 ,比较TFF2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TFF2mRNA主要分布于胃小凹基底部的柱状细胞、幽门腺腺泡及导管细胞中。TFF2mRNA在浅表性胃炎组的表达高于胃溃疡内侧缘组 ,在胃溃疡内侧缘表达要高于溃疡 5cm外的胃黏膜 ,但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而浅表性胃炎标本TFF2mRNA阳性程度显著高于溃疡外 5cm组 (P <0 .0 5 )。结论 TFF2mRNA在胃黏膜中广泛分布 ,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中TFF2mRNA的低表达可能是胃溃疡易患因素之一。 蔡建庭 钟丹丹 杜勤 彭佳萍关键词:三叶因子2 胃溃疡 浅表性胃炎 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基因bcl-2和bax之间的关系. 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透射电镜和TUNEL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三羟基异黄酮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 法检测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三羟基异黄酮对胃癌原代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随三羟基异黄酮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三羟基异黄酮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形态; TUNEL染色法可见,经三羟基异黄酮处理24,48,72, 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数明显随时间增加(1.25±0.30%→4.97±0.80%,18.44±1.92%,35.18±0.35%, 43.93±1.11%,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经三羟基异黄酮处理24,48,72,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率减少(36.34±0.72%→21.62±0.08%,10.60±0.49%,7.21±0.45%,4.54±0.36%, P<0.01),Bax蛋白阳性率增加(10.73±0.57%→20.63 ±0.86%,34.3±0.81%,45.96±0.42%,58.61±1.46%, P<0.01).RT—PCR也发现经三羟基异黄酮处理24,48, 72,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的bcl-2 mRNA条带密度降低,bax mRNA条带密度加强. 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 周海波 颜云 蔡建庭 杜勤 陈金明关键词:胃癌 原代细胞 异黄酮 凋亡 TUNEL 基因BCL-2 羟基 GERD患者夜间症状与睡眠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和并发症,可伴有食管外表现。国外报道其与睡眠障碍有关。目的研究GERD患者中夜间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率,GERD对睡眠和一些日常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杭州市四大医院门诊的GERD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49名GERD患者中99名患者存在夜间烧心等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43.48%);睡眠障碍者多同时有日间及夜间烧心、反流症状(69.70%),绝大多数(97.98%)每周发生2次以上夜间烧心症状,并且46.47%睡眠障碍患者烧心症状受睡眠体位的影响;睡眠障碍多表现为睡眠维持障碍(82.83%)和睡眠质量下降(69.70%)。结论在GERD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夜间烧心、反流等症状,从而导致夜间睡眠障碍,并且存在残留效应严重影响次日的学习和工作,应引起重视给予有效治疗。 晁冠群 吕宾 范一宏 孟立娜 陈春晓 王杭勇 宋震亚 杜勤 高敏 吴加国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睡眠障碍 症状 升血小板胶囊致缺血性肠炎一例 被引量:7 2014年 患者女,45岁。因下腹痛1个月、便血2 d 于2011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阵发性绞痛,不剧烈,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无放射痛,无其他不适,入院前2 d 再次出现下腹持续性绞痛,以左下腹明显,解2次黄色水样便后解暗红色血便3次,量共约200 mL,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有干燥综合征病史10年,现口服泼尼松10 mg,1次/d,硫酸羟氯喹0.1 g,3次/d 等。有海鲜过敏史,表现为皮疹。 王彩花 金丹 张晗芸 蔡建庭 杜勤关键词:升血小板胶囊 缺血性肠炎 阵发性绞痛 干燥综合征 硫酸羟氯喹 下腹痛 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的干预的基础上,观测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PGE_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PGE_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分泌,其可能在COX-2参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谢传高 王兴鹏 董育玮 杜勤 蔡建庭 钱可大关键词:PGE2 胰腺癌 PC-3细胞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和探讨 目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胶囊内镜检查的最常见入选指征。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小样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OMOM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以探讨胶囊内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间入我院胶囊内镜检查的... 陈佳敏 蔡建庭 杜勤 陈焰 谢传高 钟丹丹 陈妙研 钱可大文献传递 大黄素对大鼠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正> 目的研究大黄素抗鼠胰腺纤维化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注射胆胰管建立大鼠慢性胰腺为模型,造模后第3天于不同剂量大黄素鼻饲干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0 mg/kg、40mg/kg... 王彩花 谢传高 叶斌 蔡建庭 杜勤文献传递 肝硬化患者β-胡萝卜素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 β 胡萝卜素 (P β CAR)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6 3例肝硬化患者和 6 3例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人P β CAR和血浆过氧化脂质 (P 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E SOD)、红细胞过氧化脂质 (E LPO)和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 ,并对肝硬化患者的多个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肝硬化组P β CAR和E SOD含量明显降低 (P值均 <0 .0 1) ,而P LPO、E LPO和CRP含量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1)。在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中P β CAR和E SOD依次降低 ,而P LPO、E LPO和CRP依次升高 ,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相关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P β CAR与年龄、E SOD、P LPO、E LPO和CRP含量相关 (P值均 <0 .0 1) ,而与患者Child Pugh积分无关 (P >0 .0 5 )。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P β CAR含量与E SOD和CRP的关系最密切。 结论 肝硬化患者P β CAR含量显著下降 ,与肝硬化病因和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 陆新良 宋燕华 周君富 钱可大 杜勤关键词:肝硬化 Β-胡萝卜素 C-反应蛋白 血浆过氧化脂质 幽门螺杆菌CagA C-端功能域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克隆源自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 (Hp)菌株CagADNA序列 ,比较其C 端氨基酸序列与国外菌株的差异 ,并分析其磷酸化能力和转染胃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 39株临床分离的HpDNA基因组中用PCR方法扩增cagAC 端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割胶回收DNA片段进行测序。分别构建cagA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CagAC 端氨基酸磷酸化能力测定。 结果 有 38株菌株检测到CagADNA片段 ,CagA阳性率为 97.4 % (38/ 39)。测序后发现 ,克隆的 38株阳性菌株CagA蛋白均仅含 1个重复序列和 2~ 4个串联的谷氨酸 脯氨酸 异亮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EPIYA)序列 ,且在重复序列的D2区氨基酸序列均为天冬氨酸 苯丙氨酸 天冬氨酸 (DFD)。来自胃癌和非胃癌患者的CagA蛋白串联的EPIYA序列数目差异无显著性。用原核细胞表达的CagA蛋白进行体外磷酸化试验 ,重复序列中的酪氨酸能被磷酸化 ,其余的在EPIYA中的酪氨酸也能被磷酸化 ,但转染的AGS细胞株中仅重复序列中的酪氨酸能被磷酸化。在转染AGS细胞株后少数细胞 (<10 % )因骨架重构而出现典型的“蜂鸟”样改变 ,与直接用Hp感染AGS细胞时类似 ,且对转染的AGS细胞再用Hp感染后 ,其“蜂鸟”样细胞的百分比也无明显增加。 朱永良 杜勤 钱可大 方平楚 郑树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 C-端 生物学功能 氨基酸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