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金花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地质样品
  • 2篇溶样
  • 2篇释光测年
  • 2篇同位素
  • 2篇光释光
  • 2篇光释光测年
  • 2篇SR-ND同...
  • 2篇测年
  • 1篇单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过程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预热
  • 1篇预热温度
  • 1篇石英
  • 1篇衰变
  • 1篇衰变规律
  • 1篇全岩
  • 1篇钕同位素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5篇杜金花
  • 3篇王旭龙
  • 2篇刘民武
  • 2篇卢演俦
  • 2篇康树刚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单次溶样地质样品Sr-Nd同位素全岩分析方法研究
2015年
同位素化学是研究自然体系中同位素的形成、丰度以及在自然作用分馏和衰变规律的学科,在地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球化学示踪。
谭细娟杜金花刘民武
关键词:SR-ND同位素地质样品地质过程全岩衰变规律
黄土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中预热温度选取的简易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实验是光释光(OSL)测年中确定预热温度的常用手段,一般选择坪区温度作为OSL测年的预热温度。对于黄土细颗粒石英,无论采用单片再生法(SAR)还是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以10s为预热时间,其天然和再生剂量预热温度坪区间均为250~280℃,试验剂量的预热温度分布较广,如180~260℃。常规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实验需要耗费较长的实验室时间。通过对SMAR法测试数据的再分析发现,天然与再生剂量OSL信号校正强度的比值(N/R)随预热温度的变化与常规等效剂量坪实验中等效剂量随预热温度的变化有着相似的趋势,这样,N/R预热温度坪就可作为黄土样品细颗粒石英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的替代,为实验室OSL测年确定预热温度提供一个简捷途径。
康树刚卢演俦王旭龙杜金花
关键词:细颗粒石英
单次溶样地质样品Sr-Nd同位素全岩分析方法研究
本研究主要涉及Sr-Nd同位素二元体系分析,首先采用四酸密闭消解法溶解地质岩石样品,再用AG50W-X8阳离子交换树脂、Sr特效柱、Ln特效柱分别对样品中的Rb-Sr-REE、Sr和Nd进行连续分离富集和纯化。多接收器等...
谭细娟杜金花刘民武
关键词:岩石学锶同位素钕同位素
文献传递
年轻沉积物的石英光释光测年研究
光释光测年方法测定年轻(小于1000年)的或与古地震事件相关的碎屑沉积物的年龄中,往往因为石英颗粒光释光信号较低而较难测定此类沉积物埋藏年龄。针对年轻碎屑沉积物中石英光释光信号量普遍不足的问题,选取黄土高原南缘大荔沙苑(...
杜金花王旭龙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晋豫间黄河峡谷黄土状沙丘的光释光年代学探讨被引量:27
2010年
通过对风陵渡-三门峡晋豫间黄河峡谷的地貌考察和1:50000地形图(1970年)的分析,初步查明了黄河南岸黄土状沙丘的分布特征。选取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阌底约75m高的黄土状沙丘剖面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根据该剖面的粒度分布特点,选取中颗粒(40~90μm)石英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研究。采用简化SAR法测量样品的等效剂量(D_e),其中5个样品与SAR法测量的,D_e值对比,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对阌底剖面自上而下19个样品运用简化SAR法做了OSL年龄测定,其中8个还进行了4~11μm细颗粒石英简易多测片再生法(SMAR)OSL测年,两个粒级石英的OSL年龄测定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初步结果表明,晋豫间黄河峡谷阌底黄土状沙丘发育不晚于距今约5.5万年前,并延续到全新世初期,风沙堆积速率在3.2万年前后曾出现显著变化。
杜金花卢演俦王旭龙康树刚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