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理
  • 7篇细胞
  • 6篇肿瘤
  • 6篇临床病理
  • 4篇血管
  • 3篇蛋白
  • 3篇皮肤
  • 3篇病理学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瘤
  • 2篇纤维瘤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临床病理观察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2篇恶性
  • 2篇复习

机构

  • 13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职工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8篇束木娟
  • 4篇鲍泳扬
  • 4篇金嘉平
  • 3篇林梅绥
  • 3篇周恒花
  • 2篇陈颖
  • 2篇陈颖
  • 1篇查健忠
  • 1篇孔蕴毅
  • 1篇孙孟红
  • 1篇杨践
  • 1篇施达仁
  • 1篇汤君彦
  • 1篇俞蕾
  • 1篇向祖琼
  • 1篇张廷璆
  • 1篇武耀龙
  • 1篇程开祥
  • 1篇陈骏
  • 1篇储谦

传媒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七次全国妇...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种类及演变和命名
1997年
作者通过对10例婴幼儿全身性巨细胞包涵体病(CID)尸检切片的观察,发现各例累及器官数目悬殊,为2~18个不等.好发器官为肺、肝、肾。据每张切片上典型巨细胞数大于10个的7张HE切片光镜检查,可将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CIC)分为肿胀细胞、典型巨细胞和退变巨细胞三类,其构成比分别为0~43.5%、48.9%~74.2%和7.6%~38.9此如结合近期文献中采用核酸杂交技术和减)免疫组化等检测结果的报道,则进一步可依CIC演变过程分为四期.第一期隐匿期,第二期肿胀期,第三期包涵体期和第四期退变期。作者还就命名问题进行了探讨。
束木娟鲍泳扬韩忠镕董陵浦张忠德何茂棠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感染细胞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 1例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 ,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发生于成人 ,位于小脑。形态学上是一个小细胞肿瘤 ,由神经细胞和散在或成簇的脂肪样细胞组成 ,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 :Syn、NSE阳性 ,Ki 6 7弱阳性。 结论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是一非常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依赖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预后相对良好 ,不同于髓母细胞瘤。
束木娟陈颖张福林金嘉平
关键词:病理特点预后
面部海绵状硅橡胶置入的远期演变与组织学反应
2001年
邹丽剑冯胜之朱萍束木娟
关键词:组织学反应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探讨被引量:6
1999年
为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的可靠性,对52例4~13岁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作^(13)C-UBT检测,并与HP的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比较。结果:^(13)C-UBT检测HP阳性39例,阴性10例,敏感性100%,特异性76.92%。其中^(13)C-UBT诊断HP感染与胃粘膜3种检测HP方法完全符合33例(63.46%),与胃粘膜两种方法完全符合44例(84.61%),胃粘膜一种方法完全符合49例(94.23%)。结论提示:^(13)C-UBT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对确诊儿童胃内HP感染状态是一种可靠、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康宏庄马菊珍束木娟查健忠李冰冰武耀龙向祖琼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
颞叶胶质肉瘤1例
2001年
陈颖林梅绥束木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肉瘤病例报道罕见肿瘤
血管内肌周细胞瘤1例报道被引量:3
2006年
林梅绥束木娟金嘉平
关键词: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
卵巢肝样癌一例报告
卵巢肝样癌是一非常罕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由片状,巢状或小梁状排列的肝细胞癌样细胞组成.迄今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报道一例并对其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探讨其发生来源.
束木娟
关键词: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中、高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c-Kit、PDGFRA基因突变分析与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中、高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患者中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A)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08年改良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危险度评估标准筛选出160例中、高危险度GIST,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电话随访临床预后。结果:160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89例,年龄29~87(54.9±11.0)岁,肿瘤大小2~27(9.5±4.6) cm;肿瘤原发部位以胃肠道及胰腺为主(141例,88.1%),消化道外19例(11.9%)。组织学类型以梭形细胞型为主(150例,93.8%)。中危组47例(29.4%),高危组113例(70.6%)。中危组随访29~97(60.0±10.0)个月。除外1例合并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4例复发,其余42例均无病生存。高危组随访9~103(58.6±12.5)个月。17例患者死亡,26例复发,70例无病生存。c-Kit基因共检测151例,包括中危组43例,高危组108例。共计129例(85.4%)患者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以第11号外显子突变最为常见,其次为第9号外显子和第13号外显子突变,第17号外显子未检测到单独突变。中危组c-Kit基因突变率为93.0%,高危组突变率为82.4%。且高危组患者中检出4例c-Kit基因双外显子突变。PDGFRA共检测91例,包括中危组25例,高危组66例,共检出5例第18号外显子突变和9例同义突变(15.4%)。未检测出第12号外显子突变。结论:中、高危险度GIST患者主要为c-Kit基因突变,且以第11外显子突变最常见。高危组中见双突变,提示c-Kit基因突变类型在GIST的危险度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陈颖朱延波柳菊王渊鲍泳扬束木娟周恒花
关键词: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C-KIT突变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γ受体、IgH基因重排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临床病理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6例C-ALC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用PCR方法对石蜡标本进行T细胞γ受体(TCRγ)和重链免疫球蛋白(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临床起病以孤立性结节多见,病情进展缓慢,个别可自行消退。5例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1例死于淋巴结及肝脏转移。镜下以75%以上CD30+间变性大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为特点,多数瘤细胞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5例标本TCRγ基因重排阳性。结论:C-ALCL是少见的原发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孔蕴毅王坚束木娟孙孟红施达仁许越香孔今城
关键词:基因重排
不同部位恶性黑色素瘤DNA倍体分析和PCNA、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对不同部位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的DNA倍体、PCNA阳性指数及p53蛋白的表达作对比性分析,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1例MM按部位、临床复发情况分为眼球脉络膜组、皮肤组、中轴腔黏膜组及复发组,对它们进行激光扫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合随访,作各组间比较。结果PCNA阳性百分率在脉络膜MM中最低,其次为皮肤MM,中轴腔黏膜MM更高,复发组最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死亡率也呈同样增长趋势;异倍体在前两组中发生率低,而在后两组中各占50%。绝大多数MM不表达p53蛋白,仅在部分复发MM中可检测到p53。结论不同部位MM的PCNA指数、异倍体比例及存活率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有一定关联;复发的MM中PCNA指数、异倍体的比例最高,并表达p53蛋白。测定PCNA和异倍体对判断MM的预后有意义。
束木娟林梅绥花井淳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脉络膜肿瘤皮肤肿瘤DNA倍体蛋白质P5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