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预后
  • 2篇溶栓
  • 2篇脑损伤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凋亡
  • 1篇动脉内
  • 1篇多发
  • 1篇血肿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增殖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治疗临床分析

机构

  • 6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8篇杨卫泷
  • 7篇张永森
  • 5篇王玉峰
  • 5篇赵家鹏
  • 2篇祖向阳
  • 2篇刘辉
  • 2篇邢俊领
  • 2篇张鹏
  • 2篇刘鹏宇
  • 2篇王玉峰
  • 2篇马鹏
  • 1篇杨利敏
  • 1篇许国栋
  • 1篇张峥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8—2014-02 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内镜微创组与开颅血肿清除组,2组均31例,内镜微创组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不良反应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内镜微创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明显较开颅血肿清除组少(P<0.05),二者引流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微创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3%、3.23%、0,与开颅血肿清除组6.45%、6.45%、3.2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微创组血肿清除率明显较开颅血肿清除组低(P<0.05),内镜微创组Ⅰ级患者占54.84%,较开颅血肿清除组的29.03%高(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微创、高效等优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血肿清除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家鹏杨卫泷王玉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钻孔引流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患者多见[1].本组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张永森王玉峰赵家鹏杨卫泷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钻孔引流术
脑微出血对脑卒中溶栓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对脑卒中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64例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脑微出血将其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研究组合并脑微出血,对照组无脑微出血症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脑微出血分布情况、治疗后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新发脑微出血率、生存率。结果研究组腔隙性脑梗死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生存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新发脑微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卒中患者给予溶栓临床治疗时,脑微出血为主要危险因素,可提高患者新发脑微出血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机率,对溶栓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张永森吕林亚马鹏张鹏杨卫泷王玉峰
关键词:脑微出血脑卒中溶栓预后
替莫唑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U251细胞,分别加入0.02、0.06、0.1 g/L替莫唑胺,空白对照组不加替莫唑胺,分别培养24、48、72 h,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取对数生长期U251细胞,加入0.06 g/L替莫唑胺(0.06 g/L替莫唑胺组),细胞培养48 h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测算细胞凋亡率,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存活素(Survivin)mRNA、蛋白。结果随着替莫唑胺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越高。0.06 g/L替莫唑胺组细胞凋亡率为22.6%±2.3%,对照组为3.3%±1.1%,两组比较,P<0.05;0.06 g/L替莫唑胺组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5±0.11,对照组为0.96±0.15,两组比较,P<0.05;0.06 g/L替莫唑胺组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5±0.03,对照组为0.49±0.04,两组比较,P<0.05。结论替莫唑胺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表达有关。
张永森杨利敏杨卫泷吕林亚王玉峰
关键词:替莫唑胺细胞增殖存活素
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近几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且表现为低龄化趋势。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成为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它发病急且病情转变快。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由于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
张永森王玉峰赵家鹏杨卫泷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溶栓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86例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格拉斯哥评分(GCS)为3~8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明确诊断后,及时行手术治疗的46例,非手术治疗40例,采用规范的神经外科救治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结果恢复良好19例(22.1%),中残16例(18.6%),重残14例(16.3%),植物生存7例(8.1%),死亡30例(34.9%)。结论尽早明确诊断是成功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建立规范的救治体系,对于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规范的药物及物理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祖向阳张峥王玉峰张永森刘辉赵家鹏刘鹏宇杨卫泷邢俊领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壳聚糖-三聚磷酸酸钠包载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TPP)包载EPO的纳米粒对受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作用。方法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chitosan,CS)-三聚磷酸钠(TPP)/EPO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表征。TBI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用PBS、1 mg.mL-1壳聚糖(CS)-TPP 300μL、200 U.mL-1EPO 300μL和CS-TPP/EPO 300μL分别皮下注射,用水迷宫法评价其对脑损伤的作用。结果壳聚糖-三聚磷酸钠/EPO纳米粒的粒径(348±8)nm,EPO的包封率为75.16%,在pH 7.4的释放曲线成典型的双相释放。载EPO纳米粒对TBI大鼠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壳聚糖-三聚磷酸钠/EPO纳米粒能显著改善TBI的损伤。
刘辉张永森赵家鹏祖向阳刘鹏宇杨卫泷邢俊领许国栋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促红细胞生成素外伤性脑损伤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多发腔隙性梗死的关系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多发腔隙性梗死的关系及与多发腔隙性梗死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34例腔隙性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梗死灶数量情况分为2组,其中单发腔隙性梗死(SLI)组130例和多发腔隙性梗死(MLI)组104例,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肥胖情况等临床资料,并对2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结果,同时对MLI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LI组较SLI组肥胖比例、血脂异常比例、卒中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提示,肥胖、血脂异常、卒中史、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狭窄是MLI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不稳定斑块可引起多发腔隙性梗死的发生,防治多发腔隙性梗死应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张永森吕林亚马鹏张鹏杨卫泷王玉峰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