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宪文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烧伤
  • 2篇蛋白
  • 2篇严重烧伤
  • 2篇特定蛋白
  • 2篇头皮
  • 2篇联检
  • 1篇愈合
  • 1篇中厚
  • 1篇伤创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烧伤创面
  • 1篇特重度
  • 1篇特重烧伤
  • 1篇自体
  • 1篇微粒
  • 1篇IGA
  • 1篇补体
  • 1篇超微粒
  • 1篇创面

机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唐山钢铁集团...
  • 2篇山西省烧伤救...
  • 2篇唐山市第三医...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4篇杨宪文
  • 2篇张明珠
  • 2篇赵志伟
  • 2篇冯玉柱
  • 2篇纪文军
  • 2篇齐长春
  • 2篇孙拥新
  • 1篇董运凤
  • 1篇何方勇
  • 1篇宋群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08
  • 1篇1999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严重烧伤特定蛋白动态联检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严重烧伤后血浆特定蛋白浓度发生明显改变,通过对29例TBSA30~97%(平均50.03±21.16)严重烧伤病人10项特定蛋白C3(补体C3)、C4(补体C4)、IgA(免疫球蛋白肋、IgM(免疫球蛋白M)、ALB(白蛋白)、PAB(前清蛋白)、TRF(转铁蛋白)、CER(铜兰蛋白)、HAP(结合珠蛋白)、AAT(α-1抗胰蛋白酶),分四个时相(2、7、14、21天),用法国赛诺菲集团生产的QM3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进行动态联检,观察严重烧伤后血浆特定蛋白的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数据经多元方差分析,t检验,正常人对照组作为各项指标伤前对照。C3、C4、PAB、ALB、TRF、CER降低非常显著(P<0.001),C3、C4恢复较慢且与烧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CER、TRF、PAB、ALB伤后一周内降低非常显著(P<0.001),在14-21天开始恢复且伤情愈重,恢复愈慢。IgA、IgM在伤后2天时降低非常显著(P<0.001),IgM随之逐渐回升,IgA可持续一周,AAT各时相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01),同组各时相间差异不显著,伤情愈重,升高愈剧;HAP在伤后7天升高显著(P<0.05),组间及各时相间差异不显著。严重烧伤后这些特定蛋白总的变化趋势,认为严重烧伤后在内稳态失恒的状态下,血浆蛋白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血浆蛋白的免疫、载运、营养、
杨宪文冯玉柱纪文军孙拥新
关键词:烧伤特定蛋白补体IGA
严重烧伤特定蛋白动态联检及其临床意义
<正>通过对29例TBSA30-97%(平均50.03±21.16)严重烧伤后10项特定蛋白C3(补体 C3)、C4(补体C4)、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ALB(白蛋白)、PAB(前白蛋白)、TR...
杨宪文冯玉柱纪文军孙拥新
文献传递
自体微粒头皮与第二层头皮微粒混合移植修复特重度烧伤创面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以往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常采用带有表皮的正常头皮微粒+异体(异种)皮混合移植。由于患者自身皮源缺乏,手术次数多,创面暴露时间长,死亡率高。目的:观察自体微粒头皮与第2层微粒头皮混合移植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效果,并与常规微粒头皮移植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5—01/2008-01在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科、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唐山路北红十字医院、唐山二五五医院烧伤科及唐山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完成。对象:选取特重烧伤患者10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60.55±3.21)%,Ⅲ度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1.74±2.98)%,手术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2.19±5.44)%。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进行对照。实验组行带表皮的正常自体微粒头皮与缺表皮的第2层自体微粒头皮混合移植;对照组移植常规微粒头皮。自头部取下的皮片面积与受皮区面积之比均为1:10~1:15。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网格计数法统计头皮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均〉0.05)。结论:自体微粒头皮与第2层微粒头皮混合移植是一种治疗特重度烧伤的有效方法,可使头部供皮增加2倍,缓解了特重度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的困难,与传统正常头皮微粒移植相比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张明珠何方勇周桂芬董运凤齐长春宋群赵志伟郭振存杨宪文
关键词:头皮自体烧伤伤口愈合
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修复特重烧伤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特重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只有开发新的皮源才能缓解这一难题。目的:在微粒皮移植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拟观察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修复特重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体对照观察,于2005-01/2008-01在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科、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唐山路北红十字医院、唐山二五五医院烧伤科及唐山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完成。对象:选取特重烧伤患者10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60.55±3.21)%,Ⅲ度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1.74±2.98)%,手术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2.19±5.44)%。方法: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且采用不同厚度头皮微粒移植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记为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组及常规微粒头皮移植组。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组移植薄中厚超微粒头皮,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20;常规微粒头皮移植组移植正常头皮微粒,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1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网格计数法统计头皮移植后3,4,5周末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均>0.05)。结论: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特重烧伤的方法,与传统常规头皮微粒移植相比,在供皮面积相同、受皮区面积增加1倍的情况下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张明珠董运凤齐长春周桂芬宋群郭振存赵志伟杨宪文
关键词:烧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