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峻

作品数:56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血液
  • 4篇抗体
  • 4篇教学
  • 4篇肝癌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生化
  • 3篇生化检验
  • 3篇数字化
  • 3篇耐药
  • 3篇类风湿
  • 3篇基因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本科
  • 3篇标本
  • 2篇代谢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机构

  • 44篇桂林医学院附...
  • 13篇桂林医学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9篇杨峻
  • 16篇石青峰
  • 7篇全裔
  • 6篇欧阳清
  • 6篇秦韬
  • 5篇容桂荣
  • 5篇钱玉兰
  • 5篇何永玲
  • 5篇刘健
  • 4篇秦辛玲
  • 4篇赵立民
  • 4篇王玉春
  • 3篇欧镔进
  • 3篇周玲
  • 2篇海华
  • 2篇胡玉芳
  • 2篇文素芳
  • 2篇欧超燕
  • 2篇王锦恒
  • 2篇马韵

传媒

  • 7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华夏医学
  • 4篇右江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52通过靶向下调AGTR1抑制人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152模拟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GTR1 mRNA表达,Transwell^(TM)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AGTR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2和AGTR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未转染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52组细胞miR-152表达水平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CE、AngⅡ、AGTR1 mRNA表达水平和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以及vimentin、N-cadherin、AGT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果证实miR-152可与AGTR1靶向结合。结论miR-152可能通过靶向下调AGTR1表达抑制肝癌HCCLM3细胞的EMT及RAS。
全裔杨峻秦韬王秀娟胡玉芳
关键词:肝癌
毕博平台支持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自建毕博网络课程平台支持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2017级(118名)和2018级(97名)检验技术本科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通过QQ群沟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网络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通过毕博平台互动沟通。最终通过对比两组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收集教学参与度信息,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对比学生授课后学习能力兴趣的提升程度,研究新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课堂活跃度、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检验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毕博平台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适应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总评成绩,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梁骥张宇飞杨峻王秀娟邹霞钟毓娟韦平英张彩香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教学研究教学模式
铅中毒大鼠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实验研究铅中毒以阐明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组10,30和60mg/kg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酶活性.另分别向大鼠血清中加入醋酸铅使其终浓度为0,30及300μmol/L,37℃孵育3h,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体内实验表明,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血清ALP与LDH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而γ-GT及AST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ALT活性变化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后随铅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体外实验表明,铅对ALT活性抑制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对LDH,ALP,AST及γ-GT活性未见有抑制作用.结论:铅中毒所引起的部分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是由于其活性受到铅等因素不同程度的抑制所致.
李胜联周英琼石清峰罗云杨峻欧超燕黄玉梅陈翔应翔
关键词:血清酶
肠道病毒71型的生物学特征与实验室诊断被引量:14
2008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无菌性脑膜炎(asepicmeningitis)、脑炎(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EV71的预防和隔离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因具有高通量性、快速、准确性强等特点,成为新兴的病毒检测技术。
杨峻郑文岭马文丽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生物学特征
数字化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质量培训模块的研制与应用
容桂荣赵立民欧镔进杨峻周玲文素芳钱玉兰黄明炜蒋明华
该课题是卫生厅自筹计划课题,合同号为:2008318。背景: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是医学实验室实验前质量的重要部分,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其质量已经成为国际关注重点,这一质量问题的存在可导致检验数据的误差,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
关键词:
关键词:循证医学方法
miR-30基因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含有21~25个核苷酸。它们通过靶向特定的miRNA来破坏mRNA、抑制蛋白质产生和导致翻译沉默,从而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发挥关键调节作用。作为miRNA的重要成员之一,miR-30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代谢等各种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参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该文简述miR-30基因簇的功能作用及其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理念和策略。
罗艳萍杨峻
关键词:MIRNA心脑血管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阴沟肠杆菌流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调查下呼吸道感染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及药敏,对检出的阴沟肠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2010年全院阴沟肠杆菌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5%、2.4%、1.5%,神经外科、泌尿内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水平;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出现耐药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4.0%、27.1%,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30.0%。结论阴沟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为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要以药敏结果为依据。
王玉春郑桂银杨峻
关键词:下呼吸道阴沟肠杆菌耐药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项联合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探讨这些指标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抗CCP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RF阳性率75%,抗CCP抗体阳性率72.7%,ANA阳性率达79.7%。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ANA 3项指标可将RA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5.3%。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与RF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结论对RA患者进行RF、抗CCP抗体、ANA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并且能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从而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石青峰马韵杨峻何永玲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
结核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根据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1],结核感染排名感染病原致死率的第九位,全球约有13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新发病例1040万例,其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儿童占10%。新发病例中约60%出现在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南非。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2017年全球结核菌耐药范围进一步扩大,有60万例新发病例为利福平耐药,且有48万例新发生的多重耐药性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病例[2]。
杨峻何永玲唐文军王凤王艳霞
关键词:结核免疫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HBV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IDO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吲哚胺2,3-二氧酶(IDO)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IDO的表达水平。结果 IDO mRNA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CHB组、肝硬化组、对照组。对照组与肝硬化组IDO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H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O mRNA、Treg表达相关性分析:r=0.912,P=0.000,表明患者外周血中IDO的表达与Treg细胞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组中Treg细胞与IDO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患者外周血中IDO表达与Treg细胞间呈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Tregs比例增高。IDO和Treg细胞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调节环路,二者共同诱导肝癌的免疫耐受,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杨峻杨峻王前石青峰
关键词:肝癌TREG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