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峻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学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5例HIE和2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hs-CRP、cTnI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CK、CK-MB、LDH、ALT、AST。结果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TnI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CK、CK-MB、LDH、AST、ALT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恢复期CK、CK-MB、ALT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AST降低不明显(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cTnI的动态变化与HIE的疗程相平行,能较敏感地反映HIE患儿病情程度及转归趋势,与血清酶学改变一起可作为了解HIE的疗效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 邓慧延杨峻廖伟强
- 关键词:心肌钙蛋白I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附29例报告
- 2010年
-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严重MAS患儿在呼吸支持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外源性PS,给药时间为出生后6~24(14)h,初始用量为100~200mg/kg,8~12h后重复剂量给药,共给药2次;给药方式为气管内给药。另选择15例应用相同呼吸支持及常规治疗的前期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结合功能及转归。结果:治疗1、12、24h后,两组患儿的氧结合功能均比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各时点的动脉/肺泡氧分压分数(a/APO2)均高于对照组,氧结合指数(O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于12、17h各死亡2例,24h病死率为14%,对照组治疗后14h死亡1例、18h死亡1例、22h死亡2例,24h病死率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存活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相近(P>0.05)。结论:PS能有效改善MAS患儿氧结合功能,且安全性好。
- 邓慧延杨峻廖艳霞陈燕霞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胎粪吸入综合征机械通气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MP-IgM滴度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MP-IgM不同滴度时的C反应蛋白变化及肺外脏器损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MP-IgM滴度分为A组(1∶80),B组(1∶160),C组(≥1∶320),统计分析CRP阳性率和肺外脏器损害例数。【结果】MP-IgM滴度≥1∶320时,CRP阳性率升高,发生肺外脏器损害的机率明显升高。【结论】联合MP-IgM滴度和CRP检测对MP感染患儿的病情判断有很大作用,有利于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 廖伟强杨峻张国华邓慧延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 d。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相近(P>0.05)。治组患儿用药前后肝功能无变化。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结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 邓慧延杨峻廖伟强陈燕霞
- 关键词:早产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