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旋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荆芥挥发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采用卵白蛋白致哮喘模型小鼠,探讨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小鼠卵白蛋白致敏哮喘模型,荆芥挥发油0.4、0.2ml.kg-1灌胃给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ELISA法测定肺组织白三烯B4(LTB4)含量;TBA显色法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硝酸氧化酶还原法测定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荆芥挥发油0.4、0.2ml.kg-1连续给药7d,能明显降低卵白蛋白致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PGE2、LTB4、MDA和NO的含量,以0.4ml.kg-1作用为优;0.4ml.kg-1荆芥挥发油在末次攻击前急性给药2次,亦可显著降低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LTB4和MDA的含量。结论:荆芥挥发油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花生四烯酸环氧酶和脂氧酶代谢途径产物PGE2、LTB4的生成;通过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MDA和NO等自由基介质的生成,发挥其良好的抗炎作用,是其祛风解表之功效及治疗过敏性炎症疾病的药理学依据。
- 曾南杨旋周桢昊赵璐罗静
-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哮喘小鼠炎症介质
- 荆芥挥发油体外对大鼠胸腔白细胞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
- 目的:荆芥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有关,本研究基于荆芥挥发油可抑制炎症模型动物白三烯生成的前期研究基础,探讨其对5-脂氧酶(5-LO)活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其抗炎机制,并同时摸索...
- 赵璐曾南刘晓帅唐永鑫杨旋
- 文献传递
- 两种产地的荆芥挥发油化学与药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成分、药理作用的不同。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测定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半数致死量(LD50);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观察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河北与湖南荆芥挥发油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比例分别为3.7∶1、1.1∶1;河北荆芥挥发油的LD50为(6.894±0.611)mL/kg,湖南样品为(0.842±0.092)mL/kg;河北样品0.4 mL/kg连续给药3天能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湖南样品同等剂量单次给药即表现出明显对抗作用。结论: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比例的差异,可能造成其LD50、有效浓度及起效时间发生改变,但有待进一步探讨。
- 杨旋曾南付田赵璐周桢昊
-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药理
-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荆防散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实验观察荆防散对急性炎症的影响;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防散的抗过敏作用。结果:荆防散5、2.5、1.25g/kg能显著抑制动物的急性炎症反应和大、小鼠的PCA反应。结论:荆防散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是其功效与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
- 刘晓帅曾南赵璐宋美芳杨旋王诒振陈海晖
- 关键词:抗炎抗过敏
-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荆防散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实验观察荆防散对急性炎症的影响;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
- 刘晓帅曾南赵璐宋美芳杨旋王诒振陈海晖
- 关键词:抗炎抗过敏
- 文献传递
- 荆芥挥发油对胸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研究荆芥挥发油对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为其祛风散寒之功效与治疗表证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胸腔注射角叉菜胶制备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荆芥挥发油(0.4、0.2mL·kg-1)于致炎前后1小时分别灌胃给药1次,造模后5小时处死大鼠,测定胸腔渗出液体积,进行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蛋白质含量测定来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测定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IL-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来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荆芥挥发油对模型大鼠胸腔炎性渗出液体积有降低趋势,能显著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蛋白质含量;能显著降低渗出液中炎症介质PGE2、IL-1与TNF-α含量,同时对模型大鼠肺组织中MDA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降低MPO含量的趋势。结论:荆芥挥发油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急性胸膜炎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 曾南杨旋赵璐刘晓帅周桢昊宋美芳
-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角叉菜胶抗炎
- 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机理研究Ⅱ
-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干燥地上部分,是常用解表中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荆芥挥发油含量高,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Sto)连...
- 杨旋
-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抗炎机理药代动力学急性炎症
- 文献传递
- 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比较研究
- 本文对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直接给动物灌胃脂肪乳剂是一种简便、周期短、可行的制备方法,具有定量、造模效果肯定的特点。本文比较了三种不同高脂乳剂配方对小鼠的造模效果。
- 熊静悦曾南周桢昊赵璐杨旋
- 关键词:高脂血症中药筛选药理实验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完善脂肪乳剂制备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胆固醇与猪油不同比例配方的脂肪乳剂连续灌胃给予小鼠7天,及停脂肪乳剂7天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胆固醇20%、猪油40%比例的脂肪乳剂配方连续灌胃7天,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以升高甘油三酯水平作用显著,但停脂肪乳剂后7天血脂水平即恢复正常,不能维持;胆固醇10%和15%、猪油20%和30%比例的脂肪乳剂配方升高血脂水平作用不明显。结论:脂肪乳剂中胆固醇和猪油的含量高低是制备高脂血症的关键,此外实验动物种类、实验的操作及其他试剂的质量亦为影响因素。
- 熊静悦周桢昊赵璐杨旋曾南
- 关键词:脂肪乳剂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 荆芥挥发油对大鼠胸腔白细胞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荆芥挥发油对5-脂氧酶(5-LO)活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抗炎机制。方法:以角叉菜胶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的胸腔白细胞为基本反应体系,分别加入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与不同质量浓度的荆芥挥发油(0.011,0.022,0.043,0.087,0.179,0.255,0.364g·L^-1)、齐留通(0.625×10^-3g·L^-1),在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下,提取完整白细胞的5-LO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和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HETE),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分离测定LTB4和5-HETE水平。结果:荆芥挥发油在0.022—0.364g·L^-1内,对大鼠胸腔白细胞LTB4与5-HETE的生物合成均呈现显著性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01),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其对LTB4与5-HETE生成的IC50分别为0.124g·L^-1和0.142g·L^-1。结论:荆芥挥发油体外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胸腔白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酶5-LO的活性,表明其良好的抗炎作用与抑制5-LO活性,减少致炎物质LTB4的生成有关。
- 赵璐曾南唐永鑫刘晓帅杨旋瞿礼萍
-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5-脂氧酶白三烯B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