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旸 作品数:21 被引量:4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固定头架上的压力可调式固定头钉 本发明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固定头架上的压力可调式固定头钉,包括头架连接装置,固定头钉活动安装在头架连接装置上;固定头钉包括由内侧向外侧依次相连的螺纹尖锥、圆筒型外壳、尾环、压力调节旋钮,内侧为颅骨侧、外侧为远离颅骨侧,压... 陈亮宇 李姝毅 李苗 杨旸文献传递 6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夹闭39例和介入栓塞26例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手术夹闭组39例患者预后良好34例,良好率87.2%。介入栓塞组26例患者预后良好23例,良好率88.5%。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其预后良好率没有差别。对于分级低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杨旸 奚卓 谭旭 刘云会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学 一种新型颅脑手术用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柔性扩张大脑皮层的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脑深部组织病变开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管状牵开器,对照组使用金属脑压板。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度、皮层切口面积、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去骨瓣、GO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皮层切口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度、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去骨瓣、GOS评分等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新型颅脑手术用管状牵开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脑皮层损伤,有利于保留皮层功能。 奚卓 杨旸 李新星 刘静 刘云会关键词:脑深部病变 一种新型气压塑型手术床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压塑型手术床,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方的床垫,所述床垫包括两层、分别为弹性床垫与刚性床垫,所述弹性床垫设置在刚性床垫上方;在所述的刚性床垫内固定安装有若干加压部件,在所述的刚性床垫内、若干加压... 陈亮宇 李姝毅 李苗 杨旸文献传递 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在“先天性脑积水”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入学成绩相仿的120名学生分为2组,以"先天性脑积水"教学为例。实验组:课前将录制的微课、教学课件及相关文献上传至网络,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完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应用、分析、综合、评估。对照组实施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随堂测试成绩、满意度比较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随堂测试成绩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有利于医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实践和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陈亮宇 李姝毅 杨旸 洪杨 李新星 李岩关键词:先天性脑积水 一种脑脊液外引流自动测速并自动脉冲清洗装置 本发明一种脑脊液外引流自动测速并自动脉冲清洗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液滴监测装置、积液侧单向泵、生理盐水侧单向泵、连杆、齿轮、驱动齿轮、电机、电脑控制芯片,所述积液侧单向泵由积液腔与设在积液腔内的同步活塞左侧组... 陈亮宇 李姝毅 李苗 杨旸新团队学习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新团队学习(新TBL)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入学成绩相当的12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新TBL模式和传统TBL模式,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施新TBL模式的试验组个人知识储备测试(IRAT)和团队知识储备测试(TRAT)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个人终结评估测试(ISAT)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认为新TBL模式下测试更合理,压力减轻。结论新TBL模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陈亮宇 李姝毅 杨旸 洪杨 李新星 李岩一种用于悬挂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头的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悬挂双极电凝镊和吸引器头的收纳盒,包括收纳盒主体,收纳盒主体的顶部为开口,收纳盒主体上设置有底垫海绵、吸引器头挂圈、固定夹、清除双极电凝尖糊垢部件;所述底垫海绵设置在收纳盒主体内底部,所述底垫海绵的形态... 陈亮宇 李姝毅 李苗 杨旸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固定头架上的压力可调式固定头钉 本发明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固定头架上的压力可调式固定头钉,包括头架连接装置,固定头钉活动安装在头架连接装置上;固定头钉包括由内侧向外侧依次相连的螺纹尖锥、圆筒型外壳、尾环、压力调节旋钮,内侧为颅骨侧、外侧为远离颅骨侧,压... 陈亮宇 李姝毅 李苗 杨旸文献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13年 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N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可栓塞材料的改进, 杨旸 刘云会 关俊宏 喻博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夹闭 血管痉挛 血管内介入技术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