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望
- 作品数:34 被引量:22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环境资源代际信托的权利基础及其制度属性
- 2015年
- 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在"风险社会"下发展为"后代人生活和发展模式选择权"。当代人对后代人享有环境资源权利所负有的保有义务,信托制度发展的新动向决定了建立环境资源代际信托法律制度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种新型的环境资源代际信托具有公益信托、宣言信托、他益信托、积极信托、不可撤销信托的多重属性,由此有效解决了环境资源代际信托法律制度建构面临的"双向互惠性特征""信托财产扩大化"和"后代人身份不确定"三大难题,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制度建构的基本要求。
- 杨清望陶华强
- 关键词:环境资源
- 爱国主义教育法:挺起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被引量:1
- 2024年
- 作为与教育相关的一项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性、互促性是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理论前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宪法精神是其内在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立法不仅是有力应对内外挑战的现实需要,而且在填补立法空白、促进与世界文化强国接轨、健全爱国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法治培育爱国意识、规范爱国行为,切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小学乃至全社会全面深入落实,有助于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内核、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有助于挺起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杨清望范若婷
- 关键词:民族精神法治保障
- 俄罗斯烈士保护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逐步加强烈士保护的立法,特别是明确了侵犯烈士权益、篡改国家历史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烈士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参考俄罗斯烈士保护立法,可以发现我国烈士保护仍存在缺乏对烈士精神权益的保护、侵犯烈士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烈士保护机构职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在我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制定中将烈士记忆规定为国家共同记忆、建立国家烈士信息数据资源库、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民事—行政—刑事"三级责任制度。这一方面有利于烈士及国家共同记忆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保障。
- 杨清望张磊
- 关键词:法律保护
- 论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同立法之完善——以《酉水河保护条例》的立法模式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区域协同立法已成为区域协同治理的重要举措。这一创新的立法模式也面临着一些难题,譬如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区域合作协议缺乏法律效力、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公众参与度低等。《酉水河保护条例》立足区域实际,对上述问题均作出了针对性回应和破解,为广泛推进区域协同立法初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鉴于《酉水河保护条例》的经验和掣肘因素,建议从完善中央立法、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凝炼协同立法共识、完善协同立法程序制度、保障区域合作协议效力等措施着手,综合推动区域协同立法的完善。
- 杨清望熊小雅
- 司法主体现代化:从“表演者”到“观众”
- 2018年
- 目前学界提出的'司法剧场化'理论主要是处理司法参与主体与旁听者的关系,认为旁听者可以感受到司法正义甚至由此接受普法教育,进而培育起司法和法律权威。到波士顿法院旁听案件并没有泛起心中早已'准备好的'对'现代化司法'的崇高敬意,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有点困惑。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耶鲁大学交响乐大厅,貌似杂乱而又秩序井然的乐团表演者各司其责、精心演奏,让人如痴如醉又感叹它的严肃。弦乐组有点像原告方。
- 杨清望
- 关键词:陪审制度司法参与司法主体表演者审查证据司法工作人员
- 司法权中央事权化:法理内涵与政法语境的混同被引量:21
- 2015年
- 司法权本质上属于中央事权的判断为中央统一开展司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前提,但是这种判断却将司法权的法理内涵和本质规律与政法语境下的政治要求混同起来,从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地方化和司法行政化的难题。司法改革必须首先回到司法本质属性上来,遵循司法权的内在运行规律,才能在救济权利、定分止争和制约公权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其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功能。
- 杨清望
- 关键词:司法权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
- 全球化下中韩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现代性方案”的反思
- 全球化要求多元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这种新型法律人才反映了“全球共识”和“中国特色”的要求.中韩两国以解决法律缺失和人才缺失、确立“规则至上”和“权利本位”的“现代性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新需要.而以培养“应...
- 杨清望
-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
- 文献传递
- 法律信任初论被引量:32
- 2006年
- 当下中国学者的法律信仰研究的理论前设和结果实际上是对法律的神化。然而,法律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这决定我们在法律之上只能产生法律信任,即理性主体对这种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的法律的宽容和尊重。从本体意义上说,法律信任是一种关系性质的信任,它以三大支配关系为特征。从价值意义上说,法律信任是法律权威性的直接来源。
- 马新福杨清望
- 关键词:法律信任法律权威性
- 权利的根基——兼评《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和《可操作的权利》被引量:1
- 2010年
- 寻求权利的正当性基础是一项永恒的课题。辛格的实用主义权利观从对传统权利观的权利基础不可证实的批判出发,主张将权利放在人与人所属的共同体的关系之中来理解,进而主张权利存在于涉他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之中,体现为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尊重权利的义务。因此,这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权利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也开放出一个到底是权利行为在先还是权利规范在先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她却假定了我们社会交往关系在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展开,而且我们的理性可以洞察权利行为与权利规范的转化。恰恰是这种理论预设迫使她的权利理论陷入一种难以克服的内在紧张之中。但这都为当下中国社会在权利的舶来与内生的矛盾中寻求权利的根基提供了重要启示。
- 杨清望
- 关键词:权利正当性基础
- 论法律服从的产生机制及实现途径被引量:7
- 2012年
- 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是建构法治的前提问题。服从发生的基本类型是主动服从和被动服从,基本变量是权力和利益,发生机制是奖励—惩罚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按照认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对法律信息进行加工,核心就是利益主导法律信息的编码化、主导信息整合、主导权力预警。对于正处于利益多元化的转型中国社会而言,必须遵行法律服从产生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将"权利本位论"深入推进到法律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之中,建构权力保护权利和权力服从法律的信息、重构权利的德性基础、创新和健全权利的表达机制并促进权利的包容性发展。
- 杨清望
- 关键词:权力权利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