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珏慧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8篇多层螺旋CT
  • 8篇血管成像
  • 5篇血管
  • 5篇能谱CT
  • 4篇CT血管成像
  • 3篇动脉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腹部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能谱成像
  • 2篇肿瘤
  • 2篇主动脉
  • 2篇静脉
  • 2篇积液
  • 2篇浆膜

机构

  • 17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17篇林珏慧
  • 14篇林顺发
  • 10篇黄旭璇
  • 7篇李彩霞
  • 5篇许伟雄
  • 4篇周实
  • 4篇陈素华
  • 4篇吴敏
  • 3篇曹楚瑜
  • 3篇郭仕涛
  • 2篇黄朝华
  • 2篇江森
  • 2篇郑邦豪
  • 2篇陈建伟
  • 1篇柯锐钿
  • 1篇王庆文
  • 1篇黄映玲
  • 1篇刘源
  • 1篇黄钟杰
  • 1篇王楷莲

传媒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转移瘤CT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肝转移瘤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肝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并观察其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HAP)和门脉期(PVP)增强的征象。结果:CT平扫44例中39例为多发病灶[以结节或(和)巨块出现,而结节可以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钙化及囊肿等多种形式出现],5例单发病灶[1例单发巨块型瘤灶(>3 cm),1例等密度灶,3例低密度结节]。HAP和PVP增强扫描36例,HAP瘤灶边缘部出现不均匀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实质低于主动脉,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范围不扩大,密度高于或等于同层肝实质,此种方式见于4例巨块型瘤灶及16例低密度结节灶,或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下降,密度低于同层肝实质,见于2例巨块型瘤灶及10例低密度结节灶;2例低密度结节灶HAP等密度强化而PVP密度下降低于肝实质;7例低密度结节HAP、PVP无强化;10例低密度结节HAP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PVP密度下降;2例囊性转移瘤为囊壁不均匀强化及结节样强化,6例等密度灶及1例高密度结节瘤灶呈结节样或边缘环形强化。结论:肝转移瘤常见征象为多发低密度结节,瘤灶大于1.0 cm时以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HAP边缘环形强化或全瘤均匀、不均匀强化而PVP强化密度下降呈等或低密度,其中典型征象表现为"瞳孔征"或"牛眼征";而少见征象为平扫病灶以高密度结节或等密度结节存在,HAP、PVP则表现为少血供/乏血供征象;不典型征象表现为单发转移瘤灶、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及囊性瘤灶。
黄旭璇林珏慧陈素华李彩霞吴敏陈建伟
关键词:肝肿瘤转移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单层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运动性伪影上的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单层螺旋CT(SCT)与多层螺旋CT(MSCT)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显示的差异性。方法40例患者同时或3个月内分别行SCT和MSCT扫描。主动脉运动性伪影依其形态分夹层样搏动伪影与内膜搏动伪影,分别统计两种伪影各自的显示率、部位和伪影上下径累及的层面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SCT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率为50%,其中夹层样搏动伪影有17.5%的显示率,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是82.5%;而MSCT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率是58.8%,其中对夹层样搏动伪影显示率为35%,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是82.5%。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SCT与MSCT对内膜搏动伪影的显示率一致,无差异;而对夹层样搏动伪影的显示率不同,但两者统计检验结果仍然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结论SCT与MSCT两种扫描方法对主动脉运动性伪影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黄旭璇郑邦豪陈素华林珏慧刘源林顺发
关键词:单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黄朝华林顺发黄旭璇林珏慧李彩霞江森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技术学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及优化扫描参数。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3例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颅脑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使用直接确定延时时间法及智能监测自动触发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通过3D软件的多平面重建(M RP),最大密度投影(M IP)及立体漫游容积技术(VRT)重建颅脑血管图像。结果:33例中31例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颅脑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6例,颅脑肿瘤性病变4例,颅脑血管未见异常14例,通过CTA重建均能明确诊断。结论:C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扫描延迟时间以智能监测触发扫描方法为优,VRT重建的图像质量最佳。
林珏慧林顺发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脑血管技术学
宝石能谱 CT 鉴别体外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 CT 鉴别体外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价值。方法41例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样本行能谱 CT 扫描,其中良性组30例,恶性组11例。应用能谱成像软件,测量样本的有效原子序数、水(碘)浓度、碘(水)浓度、各单能量 CT 值(40~140 KeV,间隔5 KeV)及混合能量 CT 值,并计算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将所得数据用 SPSS 18.0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良性积液与恶性积液有效原子序数、水(碘)浓度、碘(水)浓度及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7.26±0.25)和(7.31±0.10)、(1021.82±6.37)mg/mL 和(1016.17±5.32))mg/mL、(-3.23±1.53)mg/mL 和(-3.06±1.18)mg/mL 及(0.26±0.12)和(0.24±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52、2.016、0.332、0.482,均 P >0.05)。良性组和恶性组40~50 KeV 时 CT 值分别为(-5.51±11.82)和(0.96±11.59)、(-0.41±9.77)和(5.75±9.85)、(2.47±8.21)和(8.19±8.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59、1.785、1.984,均 P >0.05)。55~140 KeV 时 CT 值分别(4.87±7.13)和(10.66±6.70)、(7.17±6.48)和(12.71±5.94)、(9.58±6.11)和(14.96±5.65)、(11.63±5.97)和(16.77±5.52)、(13.31±5.93)和(18.36±5.52)、(14.66±5.98)和(19.52±5.52)、(16.06±6.06)和(20.90±5.63)、(17.03±6.10)和(21.42±5.88)、(17.58±6.12)和(22.29±5.59)、(18.05±6.14)和(22.74±5.49)、(18.52±6.17)和(23.19±5.51)、(18.74±6.20)和(23.33±5.46)、(19.16±6.20)和(23.80±5.47)、(19.30±6.26)和(23.87±5.45)、(19.57±6.26)和(24.19±5.48)、(19.66±6.28)和(24.21±5.43)、(19.92±6.31)和(24.46±5.4
郭仕涛周实林珏慧林顺发
关键词:能谱CT浆膜腔积液恶性
小儿胰腺囊肿性病变的CT诊断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胰腺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外伤所致胰腺假性囊肿及2例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征象。结果:胰腺损伤5例,表现为胰腺炎型3例,其中2例胰腺弥漫性水肿,1例胰腺局限性肿胀;1例胰腺断裂型表现为胰腺颈部斜行线条状透亮影;1例胰腺血肿型表现为胰腺头颈部交界区高密度血肿影。5例均可见胰周渗出或积液,CT随访以上病例10d~2周4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其中3例合并胰外脏器损伤。2例囊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为囊实性圆形肿块,边界清晰,瘤体有实性密度灶、出血及囊性低密度灶,囊性部分CT值较高,其内无分隔,实质部分可有强化,囊性部分及出血无强化。结论:CT可以显示胰腺损伤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CT可以提示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常合并出血。
黄旭璇林珏慧李彩霞许伟雄王楷莲
关键词:胰腺囊肿儿童
高分辨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拟诊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进行常规横断CT扫描及多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分别对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及分级进行分析,并在CT引导下对该组病人进行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将CT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40例中病理诊断骶髂关节炎36例,其中常规横断CT扫描诊断骶髂关节炎的35例中,30例诊断正确,准确率85.7%,病变分级为1~2级的病例诊断准确率70.6%,3~4级准确率100%。假阳性5例,假阴性4例;多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诊断骶髂关节炎39例中,36例诊断正确,准确率92.3%,病变分级1~2级准确率85.7%,3~4级准确率100%。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病理变化,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对疾病的分级评估。
林顺发林珏慧吴敏周实王庆文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
能谱CT肝脏门静脉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最佳对比噪声比(CNR)技术对肝内门静脉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患者分成常规CT扫描组和能谱CT扫描组两组,每组22例,均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 HD机进行上腹部常规增强扫描,能谱CT扫描组利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门静脉最佳CNR单能量图像,常规CT扫描组获得门静脉混合能量图像(120 kVp),计算门静脉期两组图像门静脉及肝实质的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以及门静脉的信噪比(SNR)、CNR和主观评分,对两组图像的各项指标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能谱CT扫描组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对比、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门静脉SNR和门静脉CNR比常规CT扫描组的相应指标均有增加,能谱CT扫描组门静脉主观评分亦高于常规CT扫描组门静脉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能谱CT扫描组的DLP与常规CT扫描组的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最佳CNR技术,能谱CT成像能够明显提高常规增强扫描肝脏门静脉图像质量。
许伟雄曹楚瑜林顺发黄旭璇林珏慧
关键词:腹部能谱成像CT门静脉成像
能谱CT体外鉴别渗出性与漏出性浆膜腔积液的价值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体外鉴别浆膜腔渗出性与漏出性积液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2例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体外样本,根据Light's标准将其分为渗出液组(n=32)和漏出液组(n=10)。对积液进行体外能谱CT扫描,应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测量样本的有效原子序数、水(碘)浓度、碘(水)浓度、40-140KeV(间隔5KeV)单能量CT值和混合能量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别,组间计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渗出液组的有效原子序数、混合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7.26±0.24、13.16±7.64HU和0.25±0.12)与漏出液组的(7.32±0.09、8.56±4.89HU和0.23±0.09)无差别(p>0.05)。渗出液组水(碘)浓度(1024.87±5.44mg/ml)高于漏出液组(1017.60±4.45mg/ml)(p<0.05);而碘(水)浓度渗出液组(-3.24±1.51mg/ml)与漏出液组(-3.04±1.10mg/ml)无差别(p>0.05)。在40-50KeV单能量区间两组CT值无差别(p>0.05);在55-140KeV单能量区间渗出液组CT值高于漏出液组(p<0.05)。结论能谱CT体外测定浆膜腔积液的水(碘)浓度和55-140KeV单能量区间CT值可能对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有帮助,其临床应用价值需待进一步研究。
郭仕涛周实黄钟杰马兴灿林珏慧林顺发
关键词:能谱CT浆膜腔积液渗出液漏出液
腹部动脉能谱CT混合能量与单能量图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腹部动脉能谱CT成像中混合能量重建模式图像与单能量重建模式图像的质量,筛选适宜观察腹部动脉的图像重建模式。方法 80例患者采用GE公司的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获得腹部动脉混合能量图像(140kVp)和40-140keV范围内的单能量图像。对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进行感兴趣区CT值的测量,计算腹主动脉、肝动脉的SNR和CNR;各组图像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后进行腹部动脉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综合比较。所获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keV值的降低,腹部动脉CT值逐渐升高,图像噪声同时发生改变。根据腹部动脉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SNR和CNR)和主观评分,对混合能量图像与各组单能量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50-60keV单能量组腹部动脉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组,同时单能量成像对腹主动脉和肝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别。结论在腹部能谱CT常规增强扫描所获得的腹部动脉不同类型重建图像中,50-60keV单能量重建模式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重建模式,推荐其作为腹部动脉能谱CT扫描的常规重建模式。
许伟雄黄旭璇林顺发曹楚瑜林珏慧
关键词:腹部能谱成像CT血管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