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
-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安徽仙寓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值物叶水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通常是C、N、P)平衡的科学。现在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种、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统一起来的纽带,并且成为研究全球C循环、土壤...
- 柯立
- 关键词:养分利用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植物叶片
- 文献传递
- 不同绿地类型城市土壤呼吸特点及影响因素
- 陶晓柯立朱琳琳除小牛
-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呼吸绿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素
- 不同绿地类型城市土壤呼吸特点及影响因素
- 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市土壤呼吸的研究意义更为重要.本研究选取不同绿地类型(校园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工厂绿地)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呼吸、土壤...
- 陶晓柯立朱玲玲徐小牛
-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呼吸绿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素
- 实生毛竹林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 鲍晓钟徐小牛方大月钱张吴家华左燕平吴礼华施文涛柯立
- 该项目采用了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长期对比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总结,解决了毛竹实生苗繁育和实生林培育关键技术,提出了毛竹实生林培育技术体系。提出了适合该省长江以北及大别山区的毛...
- 关键词:
- 关键词:毛竹林造林技术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被引量:4
- 2014年
- 以安徽省祁门县查湾林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0~30 cm土层DOC平均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的变化范围为126~298 mg kg-1。中坡林分不同处理土壤DOC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N(300 mg kg-1)>N+P(257 mg kg-1)>CK(241 mg kg-1),坡顶林分施N处理和N+P处理间的DOC含量接近,差异不显著。中坡和坡顶林分土壤MBC季节变化基本呈双峰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中坡林分土壤MBC含量在2013年的1、5、7月施N和N+P处理都低于CK,而坡顶林分MBC含量在2012年7月和9月2013年5月与7月MBC含量都表现为N+P>CK>N。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及土壤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相关。
- 杨佳柯立崔珺徐小牛
- 关键词:亚热带林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 安徽仙寓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水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通常是C、N、P)平衡的科学。现在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种、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统一起来的纽带,并且成为研究全球C循环、土壤...
- 柯立
- 关键词:养分利用效率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植物叶片
- 文献传递
- 不同绿地类型城市土壤呼吸特点及影响因素
- 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市土壤呼吸的研究意义更为重要.本研究选取不同绿地类型(校园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工厂绿地)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呼吸、土壤...
- 陶晓柯立朱玲玲徐小牛
-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呼吸绿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素
- 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叶片养分特征被引量:15
- 2014年
- 对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 Thunb.) Nakai〕、乌药〔L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sterm.〕、香桂(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 Kochs ) H. J. Veitch〕、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ex Benth.) Tutch.〕、矩叶鼠刺( Itea oblonga Hand.-Mazz.)、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和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 ( Hance) Merr.〕叶片养分(包括C、N、P、K、Ca和Mg)含量、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比叶面积与养分含量和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树种叶片的C、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438.09~492.31、9.79~15.60、0.33~2.06、11.39~32.52、3.84~13.34和2.85~14.05 g·kg^-1,单位叶面积C、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4.48~47.38、0.66~1.03、0.02~0.21、0.73~1.82、0.22~1.35和0.20~1.05 g·m-2,C/N比、C/P比和N/P比分别为31.40~47.88、227.76~1495.66和5.26~32.90。9种树种叶片的比叶面积平均值为14.5 m2·kg^-1,其中草珊瑚的比叶面积最大(17.90 m2·kg^-1)、小叶蚊母树的比叶面积最小(9.89 m2·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叶片的C/P比与N/P比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位叶面积C、N和Ca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叶片的养分含量及比叶面积差异明显,其中,乌药、草珊瑚、矩叶鼠刺和香桂叶片的养分含量较高,而小叶蚊母树、红淡比和红楠的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较高。
- 崔珺柯立张驰周佳佳徐小牛
-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层叶片养分特征比叶面积
- 安徽大别山区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模型及碳贮量被引量:11
- 2015年
- 根据杉木人工林年龄(10、22、45、48和50年生)梯度,在安徽大别山海拔较高山地调查了23块20m×20m的样地,采集18株不同径阶和树高的标准木,进行了生物量测定。利用7种常用的分别以D、D^2、DH和D^2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35个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项式模型效果较差,从中优选出5个最优模型,枝、干、根和全株的最优模型是W=aDb形式的幂函数模型,叶的最优模型是W=a+bD^2+cD^4形式的多项式模型。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在46.64%-53.13%,过熟林(45-50年生)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按高低排列均为树皮〉树根〉树叶〉树枝〉树干,根系碳含量高于地上部枝叶的碳含量,而中幼林龄(10和22年生)杉木地下部分树根的碳含量明显低于地上部分。碳贮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10和22年生的高低排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过熟林杉木的高低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碳贮量分别为10年生59.39、22年生59.55、45年生136.92、48年生201.25和50年生134.60Mg C/hm^2。不同林龄的杉木林根系生物量碳贮量比例为14.84%-23.79%,随林龄的增长而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较高海拔的立地环境促进了杉木林地下根系生物量积累,这种生物量分配可能对土壤有机碳蓄积产生重要影响。
- 施文涛谢昕云刘西军张驰柯立徐小牛
-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生物量模型碳贮量杉木人工林
-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优势树种叶水平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1
- 2014年
- 为了解北亚热带林植物叶水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安徽石台常绿阔叶林三种优势乔木(甜槠、树参和老鼠矢)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季节采集其成熟叶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树种叶片C含量全年变化规律一致,呈先减后增趋势。区域中N元素相对充足,而P元素成为植物生长受限元素。C/P与C/N比值之间比较发现,甜槠对N、P的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老鼠矢,树参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3树种叶片N、P含量及C/N、C/P和N/P周年变化规律各不相同,N、P含量呈现高度正相关,叶片C/N和C/P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叶片N、P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叶片N/P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叶片P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表明了叶片N、P含量对叶片C/N与C/P的主导作用以及叶片N/P主要受P含量决定。本实验中,各指标全年变异系数大小为:P>C/P>N/P>N>C/N>C。C、P、C/N、C/P以及N/P的变异来源均表现为植物种类影响最大,月份间差异次之,月份和植物种类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小。
- 柯立杨佳余鑫李鹏徐小牛
- 关键词: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