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新胜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急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急救
  • 5篇院前急救
  • 5篇卒中
  • 4篇院前
  • 4篇脑卒中
  • 4篇救治
  • 3篇院外急救
  • 3篇卒中单元
  • 2篇血管
  • 2篇卒中单元模式
  • 2篇卒中患者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急救模式
  • 2篇急救新模式
  • 2篇急性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糖昏迷
  • 1篇血管病

机构

  • 11篇武汉市急救中...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柳新胜
  • 7篇雍永权
  • 3篇万何琴
  • 3篇赵剡
  • 3篇王飞
  • 3篇邓学军
  • 2篇郭章宝
  • 2篇刘厚俭
  • 2篇罗双萍
  • 1篇刘厚检
  • 1篇梅俊华
  • 1篇熊悦安
  • 1篇陈国华
  • 1篇宋鹤
  • 1篇徐燕琴
  • 1篇江旺祥
  • 1篇林丹
  • 1篇艾芬
  • 1篇周冰凌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对武汉市院外急救影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重度污染雾霾天气与院外急救病种发病的关系。方法以武汉市急救中心数据库、武汉市环保局网站、中国气象数据网为数据来源,依照空气污染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排序,选取30d污染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急救数据和非雾霾天气急救数据,分析急救人群的一般特征和发病病种,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通过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导致80岁以上老年人哮喘、脑卒中、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心血管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慢阻肺等疾病发病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在雾霾天气,应加强上述高发病种、重点人群的防护,120急救站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急救策略,做好相应准备。
柳新胜杨振东罗双萍刘丹雍永权
关键词:院外急救
血清miRNA-192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度及结局转归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92(miRNA-192)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情严重度及结局转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武汉市急救中心姑嫂树路急救站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3月1~2015年8月接诊的VAP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结果。依据预后转归的不同将其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CURB-65评分及肺炎危重度指数(PSI)评估两组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差异,分析CURB-65评分及PSI分级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3例VAP患者,其中1例患者失访。依据随访结果 ,40例成功脱机、22例死亡。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iRNA-192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PSI及CURB-65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分级与mi RNA-192(r=0.768,P〈0.05)及hsCRP(r=0.496,P〈0.05)呈正相关,其中mi RNA-192的相关性更为显著;CURB-65评分与mi RNA-192(r=0.822,P〈0.05)及PCT(r=0.687,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i RNA-192对于评判VAP患者病情严重度及结局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柳新胜艾芬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
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SU)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发急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随机分为SU组98例、传统急救组106例,观察两组现场确诊率、延续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发病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SU组现场确诊率(99.0%)明显高于传统急救组(91.5%)(P<0.05),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SU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SU院前急救模式能尽快明确诊断,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万何琴邓学军赵剡王飞徐燕琴刘厚检柳新胜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卒中单元
结构化的院外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结构化的院外干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通过卒中绿色通道收治的发病6~24 h以内的小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6例,按是否进行结构化的院外干预分为干预组(n=68)及对照组(n=178).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院内急救时间[(42.03±12.87)min vs.(61.81±15.88)min,P<0.001]、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59±3.54)分vs(5.89±3.23)分,P=0.006]和住院天数[(7.07±2.72)vs(8.34±3.66)d,P=0.010]明显降低.干预组的满意度(98.5%vs.89.9%,P=0.045)和临床有效率(79.4%vs 65.2%,P=0.031)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构化的院外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郭章宝柳新胜梅俊华周冰凌陈国华魏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探讨——以武汉市急救中心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武汉市急救中心近年来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成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人才引进、培养、科研管理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所做工作,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结果:近年来,武汉市院前急救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指挥高效、反应灵敏、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网络、急救医疗体系和人才队伍,在完善城市功能和保障人民健康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结论:促进院前急救事业加速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步伐,领导高度重视,重点倾斜扶持,落实相关政策与措施。
雍永权柳新胜
关键词:院前急救
移动ICU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在院前急救中创建移动ICU,使灾害事故现场急救、院际间转诊、远程转运中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挽救生命的确定性救治、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院前移动ICU的设备配置、人员配置标准、武汉市院前移动ICU创建及应用概况、院前移动ICU的作用与创建意义进行阐述。
柳新胜雍永权
关键词:院前急救移动ICU
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按照2013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要求的院外急救流程对脑卒中的救治影响。方法分析武汉市急救中心利济北路站经洛杉矶院外中风筛检表(LAPSS)筛查可疑中风的57例患者为标准组,严格按照指南完成相关评估和管理,见表1。但汉西分站仅完成普通的院外急救措施。同期武汉市急救中心汉西分站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救时间、院外救治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住院天数和脑梗塞患者的溶栓率。结果标准组的院外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准组脑梗塞患者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中风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自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化的急救流程能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柳新胜郭章宝雍永权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新模式的建立
2013年
本文评价卒中单元模式下院前急救新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选择武汉地区两江三镇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2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办法,新模式组收治98例,传统急救对照组106例,入院后两组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各97例。主要观察指标有,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病死率、院前诊断正确率。卒中单元新模式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传统对照组缩短,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改善,以卒中单元新模式组明显优于传统急救模式对照组。卒中单元模式下院前急救新模式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医疗费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病死率,也提高了院前脑卒中院前诊断正确率。
王飞雍永权万何琴邓学军赵剡刘厚俭柳新胜
关键词:院前急救
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新模式的建立
万何琴熊悦安邓学军赵剡王飞柳新胜刘厚俭雍永权林丹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住院费用高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卒中单元(strokeunit,SU)是近年来脑血管病治疗的热点话题,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广义的卒中单元...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脑血管病治疗临床救治
武汉院外急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践与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为院外急救体系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自2019年12月29日以来,武汉院外急救体系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3个月的实践,从组织管理、调度指挥、急救转运、消洗防护、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应对处置COVID-19疫情3个月的进程中,武汉急救中心紧抓日常院外急救和COVID-19患者转运两条战线,受理120电话24万余次,救治转运4.4万余人次,其中救治转运发热患者1.6万余人次,执行COVID-19患者集中转运5000余人次,实现了COVID-19患者转运“零事故”、COVID-19患者转运专班急救人员“零感染”目标。结论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院外急救体系构建、120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等方面应予以加强。武汉市急救中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处置上在当前条件下是有效可行的,为以后应对类似重大传染病疫情积累了资料。
罗双萍宋鹤柳新胜胡萌雍永权江旺祥
关键词:院外急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