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贤
- 作品数:53 被引量:316H指数:8
-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的变革及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相继推出并调整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从孟席斯政府时期的《马丁报告》,到1988年的达金斯改革,再到21世纪初尼尔森对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每一次高等教育改革都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改革不仅提高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梁中贤
- 书写她的痛——评《有所作为的生命:伊丽莎白·乔利传记》被引量:7
- 2010年
- 布赖恩.迪波尔撰写的《有所作为的生命:伊丽莎白.乔利传记》,是对继帕特里克.怀特之后对澳大利亚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生平的最好写照,具有历史意义。评论界普遍认为,乔利是继怀特之后最难解的作家,这部传记的出版,为读者找到了解读她作品的钥匙。迪波尔以翔实的资料和可靠的证据揭示了乔利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多数都与她的生活有关。迪波尔揭示,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就是乔利心中永远的"痛"。书写她的"痛",成就了她的作家之梦。
- 梁中贤
-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传记
- 高校讨论式教学之哲思被引量:24
- 2011年
- 注重学思结合,这是教学中需要大力倡导的。然而,受传统讲授法影响,绝大多数人潜意识中都认为内容比方法更重要.对讨论式教学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殊不知,方法的问题是思的问题。不注重方法,就是不注重思考,就难以实现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学思结合”的目的。要认识到这一点,有必要从哲学的高度去审视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 梁中贤
-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哲思高校传统讲授法教育规划潜意识
- 哲学·语言学·语言哲学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阐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研究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语言学的独立及其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的语言研究,哲学的语言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是哲学、语言掌、语言哲学研究的共同关注的问题。
- 梁中贤
- 关键词:哲学语言学语言哲学
- 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国内外研究述评
- 2020年
- 文学是一个国家精神的旗舰,文学奖是旗舰的领航。为摆脱英国文学的枷锁,打造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民族文学,著名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用遗产设置了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62年以来,作为澳大利亚文学最权威、最有价值的奖项,为澳大利亚文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成为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迈奖颁奖以来学界的研究状况,探讨迈奖评审为谁服务的问题。通过对民族主义批评、新民族主义批评和全球化语境下的后现代批评三个阵营的研究,揭示了迈奖助推澳大利亚文学追求独立的民族意识、谋求平等的国家共同体意识和获得国际认可提振国家自信的价值和意义。
- 梁中贤
- 以文济世: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学创作观被引量:4
- 2020年
- 创作与世界、创作与意志、创作与爱和创作与自我疗伤四对关系,构成了伊丽莎白·乔利以探索内心世界为创作对象、以情感意志为创作动力、以疗愈社会为目的的"以文济世"创作观,突破了澳大利亚当时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关于征服外部世界、塑造丛林英雄和文学政治化的局限。乔利认为,创作是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作家在描写外部世界的同时,更应关注人的内心,体验人的精神困苦,从而更好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创作是意志行为,意味着作家不是独立于世界的天才,而是凭借意志不断调节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智者,通过认识世界而提升自我。创作是爱的行为施与,以爱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既要表现宏大的"丛林英雄"题材,更要再现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化解人的痛苦,以爱的力量润泽小人物的生命尊严。创作是自我疗伤,揭示了创作可以释放人的内心苦楚,滋养人类心灵和匡正社会微恙。乔利的创作观全方位浸透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人文内涵。
- 梁中贤
-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伊丽莎白·乔利文学创作观
- 澳大利亚小说《牛奶与蜂蜜》中边缘人物形象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伊丽莎白·乔丽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作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牛奶与蜂蜜》是她打破个人创作传统,另立文风的一部重要小说。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路易丝的边缘人悲剧,认为作者通过路易丝的悲剧达到了用边缘颠覆中心、否定权威、批判理性的目的,再现了重建人类关系多元共生的后现代文化的普遍涵义。
- 梁中贤
- 关键词:小说《牛奶与蜂蜜》文学评论
- 怪诞叙事之惑——伊丽莎白·乔利的多元叙事解读被引量:2
- 2019年
- 伊丽莎白·乔利是驰名世界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其怪诞的创作风格一直是评论界热议的主题。从乔利的叙事风格上探索其怪诞的根源,与澳大利亚现实主义写实叙事理论相背,乔利的怪诞叙事风格关注人的心理乱象、人们超现实的欲望和人对传统价值观的僭越,所采用的碎片化、虚实交错和悖谬的手法,意在引起读者对自我与社会、现实与想象、传统与价值重建等三对关系的叩问,思考在复杂多元的世界重建社会规则和道德约束。
- 梁中贤
-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怪诞叙事
- 边缘与中心之间——对伊丽莎白·乔丽作品的符号学研究
- 从符号学意义上讲,真正的符号所触及的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澳大利亚小说家伊丽莎白·乔丽的作品,认为乔丽小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对西方传统二元论的消解与超越。这是她的小说反传统意义的出发点,也是批评...
- 梁中贤
- 关键词:符号学小说创作澳大利亚文学后殖民主义
- “孤独”在小说《土乐》中的文化符号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孤独"作为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它反映的不仅是个体的生存状态,更折射出被社会"异化"的人类的一种通病。在小说《土乐》中,蒂姆·温顿丰富了"孤独"在当今社会的所指意义,揭示了处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在面对压力时所流露的情感挣扎和迷茫无助。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孤独"的能指超越其所指的孤单寂寞心态,蕴含更为丰富的隐喻意义。通过人群中的他者、心灵的漂泊者和逃避者的自由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更能进一步解读"孤独"在小说《土乐》中蕴含的文化符号意义。
- 梁中贤王福禄
- 关键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