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VA技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仪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在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拟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四期增强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学表现,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经手术后病理证实8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醛固酮腺瘤,诊断符合率为88.9%(8/9)。结论: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血供变化,结合平扫,可大大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梁琳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LAVA技术MRI
- 低场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1999年
- 我们于1996年5月—1998年12月,应用低场强磁共振行脑血管成像检查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本组80例,男57例,女23例,年龄13岁~63岁,平均47.5岁,临床以脑血管疾病或脑内占位性病变行MRI检查,发现病变后,再...
- 梁琳
- 关键词:NMR成像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动脉瘤
- 磁共振泌尿系造影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图像经过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后处理,对17例尿路梗阻患者行MRU检查。结果:17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8例,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1例,输尿管先天发育畸形3例,膀胱癌2例。膀胱包虫1例。结论:MRU可以直观而明确地显示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形态及扩张情况,是梗阻性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 梁琳唐桂波
- 关键词:磁共振尿路梗阻
- 西宁地区脑血管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 唐桂波周环郭红张永海张明郭建忠梁琳张忠李彦梅
-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足够强的外加恒定磁场中产生共振信号来检测人体内部信息,以其多参数、多方位、任意断面成像以及血液流空效应等独特技术而获得清晰逼真的断面解剖影像,能够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磁共振成像
- 低场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低场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open0.2T常导磁共振仪,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T1WI冠状位、矢状位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瘤易向鞍区多个方向侵犯,其中以海绵窦和颅底骨质侵犯为主要特征,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可伴有坏死和出血,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结论:MRI可清楚反映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侵袭特征,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梁琳唐桂波
- 关键词:垂体瘤磁共振成像
- 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MRI特征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行MRI、CT、B超和实验室检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结果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有原发肝泡型包虫病史,其中12例曾行手术治疗,8例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治疗或活检;20例中,单发病灶4例(20%),多发病灶16例(80%);合并肺转移6例,肾和肾上腺转移3例。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聚集的小囊泡样改变,断面呈"蜂窝状",T1WI和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周围伴有明显水肿。4例于肝静脉和门静脉内显示"泡球蚴"栓子。结论 颅脑是泡型包虫病最好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MRI"蜂窝状"小囊泡样改变,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
- 唐桂波杨国财张庆欣杨珍梁琳郭建忠张忠
-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磁共振成像
- DWI结合LAVA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DWI及LAVA增强扫描对膀胱癌诊断及在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癌患者的常规MRI平扫、DWI及LAVA增强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膀胱癌在DWI结合LAVA增强中的表现,判断其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膀胱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肿瘤平扫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其生长方式为:乳头状16例,广基底肿块型8例,沿膀胱壁浸润生长型6例。LAVA增强所有病例在动脉早期显著强化。MRI对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DWI结合LAVA与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率为93.3%(28/30),且均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DWI及LAVA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肿瘤术前诊断及分期尤其有明显优势。
- 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梁琳
- 关键词:膀胱癌DWILAVA
- 高场MR DWI结合LAVA技术在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在MR DWI和LAVA动态增强上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血管瘤18例,肝细胞癌17例,共35例病例的MRI图像,随机选取37个病灶,其中肝血管瘤20个病灶、肝细胞癌17个病灶,同时选取20例无肝脏病变者的正常肝组织。扫描序列为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I、正反相位)、LAVA动态增强序列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s/mm2),对病灶DWI的信号及LAVA增强扫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病灶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进行测量,比较是否有差异。结果:多数(15/20)肝血管瘤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多数(14/17)肝细胞癌病灶表现为高信号,两者信号特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的平均表观扩散现象(ADC)值为(1.16±0.12)×10-3mm2/s,肝血管瘤平均ADC值为(2.03±0.15)×10-3mm2/s,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的平均值(1.42±0.16)×10-3mm2/s(P<0.05)。20个肝血管瘤病灶LAVA动态增强表现出两种方式,15个(15/20,75.0%)病灶呈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向心性充填;5个(5/20,25.0%)病灶呈动脉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而17个肝细胞癌病灶LAVA动态增强表现出两种方式,14个(14/17,82.4%)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消退,强化表现为"快进快出";3个(3/17,17.6%)病灶于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11个(11/17,64.7%)肝细胞癌病灶显示完整的假包膜,且于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结论:DWI结合LAVA技术对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梁琳左言芳
-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细胞癌DWILAVA
- 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研究
- 2009年
-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B)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价值。方法:胆道系统阻塞病变15例,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open0.2T常导磁共振仪,先进行腹部常规,轴位T1WI、T2WI成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采用屏气、一次激发,四次采集,快速自旋回波(TSE)、脉冲序列。检查前禁食水8小时,并训练患者呼吸度。结果:15例MRCP图像清楚显示了梗阻部位及狭窄形态,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临床治疗确诊。结论:低场MRCP技术能显示胰胆管系统,图像清晰直观,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显示肝内外胆管解剖和病变的形态,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
- 梁琳唐桂波
- 关键词:磁共振水成像胰胆管造影梗阻性黄疸
- MLRAVA技术在肝脏病变中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GE 1.5 THDX MR使用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诊断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四期增强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表现,分析病灶的强化规律及血供关系。结果:45例中19例拟诊为恶性肿瘤,经手术、穿刺病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9%(17/19);26例良性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5%(22/26)。结论: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动态变化及血供,结合平扫,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杨国财唐桂波郭建忠梁琳左言芳
- 关键词:肝脏病变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