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振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壳
  • 9篇青藏高原
  • 6篇接收函数
  • 5篇青藏
  • 4篇东北缘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青藏高原西部
  • 4篇接收函数反演
  • 4篇北缘
  • 4篇S波
  • 4篇S波速度
  • 4篇S波速度结构
  • 4篇波速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反演
  • 2篇地壳速度
  • 2篇地壳速度结构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模型
  • 2篇噪声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3篇武振波
  • 5篇徐涛
  • 4篇滕吉文
  • 3篇张忠杰
  • 3篇张明辉
  • 2篇田小波
  • 2篇李飞
  • 1篇邓阳凡
  • 1篇梁晓峰
  • 1篇孙新蕾
  • 1篇吕庆田
  • 1篇白志明
  • 1篇刘震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2014年中...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青藏高原西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8
2016年
相对于宽阔的腹地,青藏高原西部南北向宽度仅约600km,却记录了印度和欧亚板块汇聚的深部过程及其响应.本文用22台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在西缘构建了一条南北向探测剖面(~80°E,TW-80试验).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剖面下方S波速度结构,综合西部已有的宽频带探测结果,分析认为: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可能已到达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附近,俯冲过程中下地壳发生榴辉岩化;喀拉昆仑断裂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阿尔金断裂带均为切穿地壳的深断裂,莫霍面发生错断;喀拉昆仑断裂带和龙木错断裂带之间的中上地壳没有发现连续的S波低速体,说明可能缺乏解耦层,支持青藏高原西部地壳为整体缩短增厚模式.
武振波徐涛武澄泷张明辉田小波滕吉文
关键词:青藏高原接收函数S波速度结构莫霍面
远震体波接收函数揭示的东昆仑造山带地壳结构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记录了古生代昆仑造山和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和汇聚的远场效应,代表了青藏高原早期的生长阶段。地壳速度结构对了解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及高原变形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已经进行的贵德-莫坝380km深地震测...
徐涛武振波张忠杰田小波邓阳凡武澄泷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14
2015年
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跨越宁芜矿集区地质廊带内的非纵剖面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和时深转换处理,获得了非纵方向的Moho面深度;联合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上Moho面深度数据,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三维Moho面深度结构.结果显示宁芜矿集区下方的Moho面整体较浅,约32~34km,华北块体合肥盆地内Moho面整体较深,约34~35km.Moho面深度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变化趋势对应良好.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呈上隆特征,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模式中增厚岩石圈发生拆沉、软流圈的上隆及底侵作用等动力学过程.Moho面平行于成矿带走向的变化趋势,预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和上地幔在板块边界发生了NE-SW向的切向流动变形.郯庐断裂带两侧,Moho面深度变化较大,表明地表近陡立的郯庐断裂为深大断裂,深部可能切穿Moho面并延伸至上地幔.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纵剖面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中部拉张区地壳结构
青藏高原是大约50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汇聚、地壳增厚、地表隆升形成的.在这种持续的近南北向的挤压环境下,高原中部广泛发育着很多代表拉张作用的正断层和东向逃逸的共轭走滑断层,同时该区域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直接作用的...
段耀晖田小波梁晓峰刘震武振波滕吉文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结构接收函数
文献传递
基于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
为了研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远程效应,青藏高原侧向生长的机制,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布设的23个天然地震台站的接收函数,并结合400多个地震台的噪音层析成像互相关理论得到的青藏高原东部8-65Rayleigh波相速...
邓阳凡Weisen Shen徐涛武振波孙新蕾Michael H Ritzwoller
关键词:接收函数反演分析
文献传递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青藏高原西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
<正>印度和欧亚板块在50Ma发生汇聚碰撞(Molnar&Tapponnier,1975;Rowley,1996),造就了地球上最宏伟的高原——'青藏高原',为我们研究陆陆碰撞过程和高原隆升机制提供了最佳实验场。青藏高原...
武振波徐涛武澄泷张明辉田小波滕吉文
文献传递
利用背景噪声成像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速度结构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Yin et al,2000),东北缘反映了陆陆碰撞导致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阿尼玛卿缝合带(或东昆仑断裂)是东北缘现今仍在活动的一条重要构造带,反映了松潘-甘孜地体和柴达木-东昆仑...
武振波徐涛姚华健武澄泷张忠杰藤吉文
三维非均匀地质模型中的逐段迭代射线追踪被引量:34
2013年
地震射线追踪是地震定位、层析成像、偏移等领域的重要正演环节.随着这些领域研究的深入,针对传统的网格结构和层状结构在描述复杂地质模型遇到的很大困难,我们采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质块组成的集合体来描述三维复杂地质模型,并用三角形面片来描述地质块之间的物性间断面,理论上可以描述任意复杂的地质模型.为适应任意非均匀速度分布的地质模型,基于费马原理,本文发展了与之相适应的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方法.该方法属于弯曲法范畴,对路径点采用一阶显式增量修正,相对于传统的迭代法,高效省时.数值试验表明,联合逐段迭代法和伪弯曲法的射线追踪扰动修正方案在三维复杂非均匀块状模型中有适用性和高效性.
李飞徐涛武振波张忠杰滕吉文
关键词:射线追踪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青藏高原西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
相对于宽阔的腹地,青藏高原西部南北向宽度仅约600 km,却记录了印度和欧亚板块汇聚的深部过程及其响应。本文用22台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在西缘构建了一条南北向探测剖面(~80°E,TW-80试验)。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剖面下方...
张明辉田小波武振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接收函数S波速度结构莫霍面
三维非均匀地质模型中的逐段迭代射线追踪
<正>地震射线追踪广泛应用于地震定位、层析成像、偏移以及地震数据采集设计等领域。随着地球深部探测的发展,迫切需要重建更加精细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以及发展相应的复杂三维介质快速射线追踪方法。射线追踪方法建立在一定的模型参数化...
李飞徐涛武振波张忠杰滕吉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