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莉

作品数:51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瘢痕
  • 24篇瘢痕疙瘩
  • 11篇细胞
  • 10篇增生
  • 9篇手术
  • 9篇皮肤
  • 8篇增生性瘢痕
  • 6篇纤维细胞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基因
  • 4篇愈合
  • 4篇正常皮肤
  • 4篇糖皮质
  • 4篇糖皮质激素
  • 4篇皮肤瘢痕
  • 4篇皮质激素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4篇激光
  • 4篇激素

机构

  • 5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51篇武晓莉
  • 22篇刘伟
  • 20篇高振
  • 9篇夏玲玲
  • 8篇曹谊林
  • 5篇王文波
  • 5篇崔磊
  • 4篇宋楠
  • 3篇王丹茹
  • 3篇刘天一
  • 3篇刘科
  • 2篇吴娟娟
  • 2篇刘德莉
  • 2篇周广东
  • 2篇蔡泽浩
  • 2篇陈付国
  • 2篇魏娴
  • 2篇邓丹
  • 2篇曲淼
  • 2篇陈亚红

传媒

  • 10篇组织工程与重...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大众医学
  • 4篇中国美容整形...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医药食疗保健
  • 1篇第六届全国组...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低密度培养的克隆能力分析
2014年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和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NFs)间克隆形成能力的差异,探讨瘢痕疙瘩中病理性干细胞是否存在,及其对瘢痕疙瘩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获得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的原代细胞,以4 000个/皿的密度接种,进行低密度培养,2周后观察细胞克隆的形成及形态变化。结果低密度培养条件下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都可形成克隆,但KFs可形成明显的克隆集落,NFs形成的克隆不明显且松散。KFs克隆形成率高于NFs,为(0.80±0.21)%,而NFs为(0.18±0.0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密度培养条件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与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病理性瘢痕疙瘩干细胞有关。
曲淼武晓莉柴岗
关键词:瘢痕疙瘩克隆形成率
手术联合5-氟尿嘧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与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共19个腹股沟瘢痕疙瘩,平均病史2.7年。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后2~3周将0.05ml5-FU注射液与1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1ml2%利多卡因混合后适量注射入伤口内,以后逐渐降低5-FU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浓度并延长注射间歇期。平均治疗时间为8个月。结果手术联合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治愈者72.2%,效果良好者27.8%。结论手术联合5-FU与糖皮质激素注射是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安全有效的方法。
高振武晓莉宋楠刘伟
关键词:瘢痕疙瘩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腹股沟
一种复方全反式维甲酸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全反式维甲酸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乳膏,由全反式维甲酸10-50份、丙酸倍氯米松10-50份、尿素5000-20000份、基质80000-95000份组成;乳膏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尿素...
刘伟武晓莉高振
文献传递
化疗和放疗在普通胸腹部瘢痕美容整形中的应用
胸部开胸手术或剖腹产后遗留的胸腹部瘢痕整形是我院瘢痕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以美容为主要述求的病种之一。鉴于该类瘢痕多为普通瘢痕,而非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等病理性瘢痕,故化疗或放疗一般不是该类病种治疗的指证。然而在实际的治疗中,...
刘伟武晓莉高振
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刘伟曹谊林王丹茹蔡泽浩武晓莉崔磊刘德莉陆峻泓殷德民吴娟娟
该课题通过一系列研究证明可以用基因治疗手段来抑制伤口的瘢痕形成。应用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将截断型TGF-βⅡ型受体基因及反义Smad3基因转入细胞内,阻断TGF-β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并发现能改变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包括抑制...
关键词:
关键词:伤口瘢痕基因
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瘢痕疙瘩(Keloid)自发或继发于皮肤损伤,以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的异常沉积为特征,是人类特有的病理现象。瘢痕疙瘩具有超过原始损伤边界,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单纯的注射、手术切除、激光或放射等治疗后均易复发,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的"良性肿瘤"。我们就近几年来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亚红武晓莉
关键词: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干细胞炎症微环境
瘢痕治疗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瘢痕是皮肤在各种创伤后形成的自然产物,病理性瘢痕是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病理性结果,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表现为瘢痕组织过度生长,其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于影响病人容貌或心理健康的轻度瘢痕以及导致肢体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瘢痕,均需要进行治疗。
高振武晓莉李青峰
关键词:瘢痕
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0.25%)5-氟尿嘧啶(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将本组的98例患者(共有167个胸骨前瘢痕疙瘩,病史1~42年)分成A、B、C三组,均行瘢痕疙瘩全层注射。对A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2.5%5-FU0.6 ml+2%利多卡因5.4 ml)注射,对B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和糖皮质激素(1%曲安奈德5 ml+2%利多卡因1 ml)交替注射,对C组的54例患者行5-FU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注射(2.5%5-FU 0.6 ml+1%曲安奈德5 ml+ 2%利多卡因0.4 ml)。在瘢痕疙瘩完全萎缩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并延长注射间隔期。治疗次数为6~22次,治疗3~36个月,随访6~26个月。结果局部注射低浓度5~FU,能够减轻瘢痕的充血程度和痛痒症状(有效率均为95.5%),但只有在与糖皮质激素交替或联合使用后,才能促使瘢痕明显萎缩(P<0.05),而联合使用比交替使用更为有效(P<0.05)。结论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具有较良好的疗效。
武晓莉刘伟高振曹谊林
关键词: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
瘢痕疙瘩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瘢痕疙瘩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皮肤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局部张力以及免疫内分泌有关,但瘢痕疙瘩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没有对应的高效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对近几年来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和发病机制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文波武晓莉高振
关键词: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最新治疗进展被引量:34
2020年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外伤、烧伤、手术、疫苗接种、皮肤穿刺、痤疮和带状疱疹等,但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病理性瘢痕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压迫治疗、硅胶制剂、药物治疗、手术、放射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自体脂肪移植、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但尚未有令人满意的单一疗法,因此综合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的首选。
马倩玉武晓莉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