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逢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10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胡杨种子散布的时空分布格局被引量:56
- 2005年
- 以额济纳胡杨为研究对象,对种子雨的散布时间、强度、散布距离以及种子雨和空气湿度、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胡杨种子雨可以分为初始期、高峰期和消退期3个阶段,大部分的种子集中在高峰期落下。种子的散布主要受湿度和风的影响。湿度对种子雨的强度起主要作用,在一天之中,种子在湿度较低的中午和下午集中散落。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种子雨强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分析后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种子的散播距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部分种子落在母树附近,少部分种子能够进行长距离传播。风对种子的传播的方向和距离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方向上的种子传播距离和强度相差很大。在顺风方向上,种子的传播距离最远,所有的长距离传播现象几乎都发生在这一方向上;而在主风向的垂直方向和逆风方向上,种子的散布距离较小,很少有种子能够进行长距离传播。对风的观测表明中午后和下午初的风力较强,而此时种子雨强度又最大,有利风力条件和高种子雨强度出现的同步性可能是促进胡杨种子进行长距离传播最有效的生物控制机制。由于胡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时间非常短暂,所以研究中不同胡杨母树林间种子散播时间的差异可能是胡杨种群内部为适应不同洪水期所表现出的风险分摊机制所造成的。
- 张玉波李景文张昊邹大林武逢平程春龙李俊清李帅英
- 关键词:种子扩散
-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在额济纳绿洲三种生境内的根蘖繁殖特性被引量:29
- 2008年
- 以额济纳荒漠绿洲胡杨根蘖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绿洲内胡杨分布的3种主要生境内根蘖幼苗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近年来绿洲内胡杨种群的更新几乎完全依赖于无性繁殖更新,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在调查地内没有发现。河岸沙丘地及胡杨林下地的根蘖幼苗中,3龄幼苗所占比重最大,龄级越小的根蘖苗在群落中的数量越少;在河水漫灌后的林间空地,2龄幼苗的数量最多。水漫灌后的林间空地中根蘖幼苗密度显著大于其余两生境内根蘖幼苗密度,同时该生境内每段胡杨根系萌生出的不定芽也大于另两生境。随着龄级增加,未枯枝根蘖幼苗的比率逐渐减小。根蘖幼苗的萌发点分布于土层30cm以内的根系上,分布深度大于30cm的根系不能萌发出根蘖幼苗。
- 武逢平李俊清李景文程春龙王旭航
- 关键词:生境
- 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酚类物质含量和分布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被引量:15
- 2008年
-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披针形叶、卵圆形叶、嫩枝、枝(D〈5mm)、枝(5~10mm)、主干树皮、根(D〈2mm)、根(2~5mm)和根(5~10mm)9类器官中的总酚、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总酚含量较高的器官为皮(27.93mg/g),叶、根、枝中总酚含量分别为17.64mg/g(两类叶均值)、16.72mg/g(三类根均值)、12.19mg/g(三类枝均值);黄酮含量较高的器官为皮(51.30mg/g),叶、根、枝中黄酮含量分别为28.45mg/g(两类叶均值)、39.99mg/g(三类根均值)、23.67mg/g(三类枝均值);根中缩合单宁含量较高,三类根均值为22.10mg/g,皮、叶、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8.41mg/g、4.03mg/g(两类叶均值)、4.47mg/g(三类枝均值)。披针形叶和卵圆形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枝不断成熟,嫩枝、枝(D〈5mm)、枝(5~10mm)中酚类物质逐渐减少;随着根直径减少,根中缩合单宁逐渐增加,细根(D〈2mm)中的缩合单宁含量最高(25.95mg/g)。分析胡杨各器官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卵圆形叶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总酚:r=-0.949;黄酮:r=-0.923;缩合单宁:r=-0.944)。研究揭示了极端干旱地区胡杨各器官中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 程春龙刘松廖容苏武逢平李俊清
- 关键词:多酚总酚缩合单宁水分
- 额济纳荒漠绿洲胡杨繁殖特性的研究
- 本文以额济纳荒漠绿洲胡杨种群更新状况,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胡杨繁殖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胡杨种群更新主要依赖于无性繁殖方式,其中根蘖萌生方式在种群更新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种子繁殖更新方...
- 武逢平
- 关键词:种群更新繁殖策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