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安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水土
  • 5篇水土流失
  • 5篇水土流失区
  • 3篇生态
  • 3篇农业
  • 3篇乡村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系统
  • 2篇生态足迹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农户
  • 2篇溪河
  • 2篇流域
  • 2篇经济系
  • 2篇经济系统
  • 2篇景观
  • 1篇大学城
  • 1篇大学生
  • 1篇再开发
  • 1篇社会保障

机构

  • 9篇闽江学院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宣汉县第二中...

作者

  • 15篇毕安平
  • 5篇朱鹤健
  • 2篇李江苏
  • 2篇王德光
  • 2篇骆华松
  • 1篇潘辉
  • 1篇徐恒
  • 1篇杨云燕
  • 1篇林美玲

传媒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闽江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安市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
2013年
利用2001~2010年南安市土地利用和三次产业产值等数据,分析了南安市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土地利用效率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安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持续转化为建设用地;地均产值年均增长20.25%,但总体水平偏低;土地产值结构系数农业用地从8.27急剧上升到18.50,非农用地微升,土地利用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最后针对性地为南安市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毕安平杨云燕唐令玉
关键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效率
农业生产力再开发研究
2008年
从影响农业生产力的生产要素视角出发,阐释了农业生产力再开发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力开发不足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力再开发对策。
毕安平骆华松李江苏
关键词:农业生产力再开发
基于C-D函数的长汀县水土保持投资贡献测算
2013年
水土保持投资效益测算是水土保持项目评估中的重要内容,但既有效益测算方法很难排除非水土保持因素的贡献,也难以测算系统的综合效益。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理论分析了水土保持投资对当地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汀县农业投资产出弹性最高,科技和制度创新贡献则较低。1999—2009年11a间,水土保持投资贡献了长汀县同期农业GDP的5.20%,产投比为5.9。随着农业物质资本投入的快速增长,水土保持投资对农业GDP的贡献逐年降低,这可能会抑制农户水土保持投资的积极性。
毕安平朱鹤健
关键词: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区农业耦合模式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农业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领域,农户是水土流失治理的行为主体.采用农户调查资料,构建了产投比、区域收入系数和利益平衡系数等指标分析水土流失区常见农业耦合模式经济效益及其分配情况.效益排序结果表明,产投比为杨梅>芋头>板栗>茶叶>养鸭>烟草>养猪>水稻;区域收入系数为茶叶>芋头>烟草>水稻>板栗>杨梅>养鸭>养猪;利益平衡系数为水稻>茶叶>烟草>芋头>板栗>杨梅>养鸭>养猪;综合为茶叶>芋头>烟草>杨梅>板栗>水稻>养鸭>养猪.总体而言规模种植模式优于规模养殖模式,带给当地农户的收益更多,收益分配更均衡,可行性更高,建议政府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
毕安平朱鹤健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
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
生态系统退化是近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是生态系统退化的基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干扰才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持续性触发因素。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部门,与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重建关系密...
毕安平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农户行为
文献传递
基于PSR模型的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以朱溪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8
2013年
本研究利用2000年和2009年两期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数据,建立了朱溪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PSR模型,并采用熵权法为指标体系确权;利用压力、状态、响应、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等指标,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态势和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压力指标呈不均衡变化,得分从80.0微降为79.0;系统状态改善明显,人类响应积极,得分分别从70.9和67.5上升到94.0和87.5;综合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得分从66.1上升为93.6)且空间差异缩小(变异系数从0.07缩小为0.05),耦合协调程度下降(得分从92.7下降为83.8)且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变异系数从0.09扩大为0.19),表明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迅速但还没有实现系统耦合协调。(2)种植业比重、非农收入、耕地面积、人口流出、土地流转、纯收入和水土保持投入等关键因子控制着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压力、响应因子是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状态因子则是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是人为调控关键着力点。(3)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正从高水平不稳定状态向高水平稳定状态过渡,处于"系统重建"向"系统耦合"演进的阶段。
毕安平朱鹤健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PSR模型
基于区域产量法测算的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使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实际,文章对生态足迹模型中的计算项目做了较大改进。首次计算了肉类的耕地生态足迹和人畜排泄物污染生态足迹。新建了纳污土地、CO2吸收林地、水资源地三种生态足迹类型以强调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土地、林地的多重生态功能;将化石能源地并入CO2吸收林地;剔除牧草地类型,将肉类耗粮生态足迹并入耕地类型;将污染源从化石燃料扩展到人畜排泄物、化肥、农药领域,计算了CO2、N、P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生态足迹。用福建省最近5 a的平均产量测算了2007年福建农业生态足迹,包括农业投入品生态足迹、农业劳动力消费生态足迹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生态足迹三部分,然后与生态承载力分类比较以测度农业生产的生态占用情况。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中,林地、水域、建成地、纳污土地占有实际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4%、1.2%、13.4%和24.6%;而耕地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达到了94.2%;水资源地是实际生态承载力的2.2倍,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毕安平朱鹤健王德光
关键词:农业生态足迹
乡村地域系统退化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乡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乡村住宅闲置废弃,导致村庄"空心化"。村庄"空心化"的实质是以人口骤减、经济衰退、景观退化等为特征的乡村地域系统整体退化。文章界定了乡村地域系统退化内涵,梳理了有关乡村地域系统退化特征、成因、影响、重建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等研究成果,得出了研究区域有待拓展、研究视野偏窄、研究方法综合少、3S技术应用不够、对策设计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最后列出山区案例研究、村庄空心化与乡村地域系统退化耦合机制、退化乡村地域系统重建策略、多学科交叉与系统综合集成等研究重点。
毕安平
关键词:乡村
基于文化基因的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研究——以福建元坑古镇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始发地,保留至今的传统村落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为了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得以延续,本文试图把元坑历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对元坑历史文化中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进行调查,总结出元坑文化基因构建图.进而进行文化基因的梳理,从而整理出元坑古镇的景观问题,并以相应的更新方式对元坑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黄豪璐潘辉毕安平陈硕吕梁徐恒
关键词:文化基因传统村落
乡村聚落系统退化类型特征分析——基于中东部10个村庄的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乡村聚落系统退化是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典型的现象。以中东部10个村的农户调研资料为基础,选取交通、人口、收入、住房等8个指标建立分类指标体系,划分了乡村聚落系统退化类型并分析各自特征。结果表明10个村可以分为较低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较高度退化三种类型,且平原聚落较山区丘陵聚落退化程度更轻。针对不同退化类型提出了不同的重建措施。
林美玲毕安平
关键词:乡村聚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