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伟

作品数:30 被引量:68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植物
  • 8篇沙地
  • 8篇土壤
  • 8篇科尔沁沙地
  • 7篇植被
  • 7篇群落
  • 5篇沙质草地
  • 5篇荒漠
  • 5篇草地
  • 4篇性状
  • 4篇植被群落
  • 4篇功能群
  • 3篇氮素
  • 3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补给
  • 3篇地下水水位
  • 3篇地下水位
  • 3篇地下水位变化
  • 3篇养分
  • 3篇叶性状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作者

  • 30篇毛伟
  • 22篇赵学勇
  • 16篇李玉霖
  • 11篇张铜会
  • 9篇王少昆
  • 8篇曲浩
  • 7篇左小安
  • 6篇刘新平
  • 4篇连杰
  • 4篇崔夺
  • 4篇黄文达
  • 4篇罗亚勇
  • 4篇李玉强
  • 4篇岳祥飞
  • 4篇黄迎新
  • 3篇郭轶瑞
  • 3篇云建英
  • 3篇苏娜
  • 3篇冯静
  • 3篇孙殿超

传媒

  • 11篇中国沙漠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集成了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定向培养技术、有机混合物发酵与制备技术、混合物撒播技术和沙丘裸露创面修复技术。本技术充分利用农牧业生产冗余物,制备成具有一定保水性和粘...
王少昆赵学勇王晓江周欣张铜会李玉霖左小安云建英李玉强刘新平苏娜冯静曲浩毛伟黄文达连杰
文献传递
科尔沁沙地雨后黄柳灌丛内外土壤水分动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以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冠幅的黄柳为对象,利用Diviner2000对降雨后(65.9mm)灌丛内外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降雨后0.5d内,灌丛内外0-90cm的土壤含水量均明显增加,降雨在灌丛基部的入渗深度(110cm)大于中部(90cm)和外部(100cm);灌丛中部0-20cm和0-80cm储水量在0.5d-15.5d内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88mm.d-1和2.64mm.d-1,分别低于灌丛外部的0.90mm.d-1和2.88mm.d-1,说明灌丛中部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降雨后7.5d时,灌丛基部储水量增加(12.20mm)显著高于中部(8.79mm)和外部(7.29mm)(P<0.05)。随着灌丛冠幅的增加,灌丛下0-80cm土壤截留降雨能力和保水能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降雨的入渗能力逐渐减弱。
岳祥飞崔建垣张铜会刘新平王少昆毛伟
关键词:土壤水分动态科尔沁沙地
氮素及水分添加对科尔沁沙地4种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氮素和水分是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氮沉降和降水量与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沙地生态系统功能。本文通过科尔沁沙地草地连续2年增加水分(夏季增雨,冬季增雪)、添加氮素和同时添加氮素和水分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4种优势草本植物种(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地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添加氮素或水分对当地4种优势植物平均地上总生物量、各构件平均生物量及繁殖体和茎平均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夏季增雨×氮素添加使4种植物平均地上总生物量及各构件平均生物量在2010年显著增加,冬季增雪×氮素添加使叶生物量分配在2010年显著增加;但是在2012年各处理对生物量的分配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夏季增雨×氮素添加能够解除氮素对水分的限制作用,使植物将所获得的有限资源供于叶片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但是添加氮素与水分影响的生物量分配变化程度因物种而异,对尖头叶藜、白草、糙隐子草的影响不明显,对狗尾草的影响显著。
陈静李玉霖崔夺毛伟赵学勇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氮沉降地上生物量生物量分配
一种野外生态环境变化对地下水位响应的试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生态环境变化对地下水位响应的试验系统,其结构特征上是在试验样地内掏挖的基坑内放置有地下水水箱,基坑四周及底板进行隔水处理,地下水水箱底部安装有排水阀,地下水补给管垂直安放于地下水水箱中,试验用原状土柱...
王俊峰毛伟刘亚丽
文献传递
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被引量:150
2010年
区域尺度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于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中国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热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24.45±8.1)mg/g,P含量的平均值为(1.74±0.88)mg/g,氮磷比平均值15.77±7.5.与全球、全国以及区域尺度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些区域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叶片N和P含量,但是叶片N/P无显著差异,具有保守性的特点.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含量N/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灌木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N含量,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P含量,灌木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氮磷比,说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研究区植物叶片N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和N/P含量差异显著.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植物叶片P含量较高.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阿拉善高原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6,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4,说明不同研究区的土壤养分有效性存在差异.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以及N/P与各研究区年平均温度没有明确相关性,但多年平均降水与叶片P含量以及N/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李玉霖毛伟赵学勇张铜会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生活型
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集成了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定向培养技术、有机混合物发酵与制备技术、混合物撒播技术和沙丘裸露创面修复技术。本技术充分利用农牧业生产冗余物,制备成具有一定保水性和粘...
王少昆赵学勇王晓江张铜会李玉霖左小安云建英李玉强刘新平苏娜冯静曲浩毛伟黄文达连杰
文献传递
沙地生态系统持续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
赵学勇张铜会李玉霖张文军高永李玉强左小安刘新平王少昆罗亚勇黄文达曲浩毛伟潘成臣罗永清
该课题依托野外试验观测,系统分析了沙地的生态系统过程,提出了物种配置、恢复体系合理结构与密度模式,为促进退化沙地稳定恢复提供科技支撑。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提出了基于水分承载力的半干旱沙地林-草系统稳定建植技...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恢复技术
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发育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的影响被引量:44
2009年
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过程中(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的特征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灌丛的发育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沙丘小叶锦鸡儿灌丛下植物的盖度、高度和密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围,由灌丛内向灌丛外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通过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和冷蒿3种灌丛内、外的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表明,沙地灌丛的形成对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特别是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大小顺序为小叶锦鸡儿>冷蒿>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灌丛对全磷和有效磷的富集作用明显大于其它灌木。这些结果表明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灌丛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保种"作用和"肥岛"效应,促进了沙丘植物的侵入和土壤的进一步恢复。
左小安赵学勇赵哈林郭轶瑞李玉霖刘任涛毛伟
关键词:灌木草本植物土壤特性
春季小降雨事件对科尔沁沙地尖头叶藜萌发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优势草本植物尖头叶藜萌发和幼苗建成对春季小降雨事件(2、4、8 mm和自然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处理对尖头叶藜的萌发和幼苗建成有显著影响(P<0.05)。8mm降水量是促使尖头叶藜萌发的最小降雨阈量。不同降雨量处理下尖头叶藜萌发数量大小顺序为:8mm处理>对照>4 mm处理>2mm处理;而高度和冠幅依次是2 mm处理(2.23 cm和7.15 cm2.)>对照(2.03 cm和6.21 cm2)>4mm处理(1.86 cm和5.01 cm2)>8mm处理(1.48cm和4.72 cm2);降雨量为8mm的地上生物量最多(45.26 g/m2),对照为35.49g/m2、4mm处理为26.54g/m2、2mm处理为15.26g/m2。尖头叶藜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每次降水量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随着每次降雨量的增大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大。本试验中各处理的总降雨量一致,但地上生物量不同且差异显著。每次降雨量×降雨次数的分布状况影响了尖头叶藜幼苗的地上生物量。科尔沁沙地尖头叶藜萌发及其幼苗建成在密度、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和地上生产力上对不同模式的小降雨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马赟花张铜会刘新平毛伟岳祥飞
关键词:降雨强度萌发生态特征科尔沁沙地
围封和放牧对沙质草地碳水通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碳、水循环是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两个关键生态过程,认识碳、水循环的变化对了解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利用箱式法对科尔沁围封和放牧的沙质草地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在观测周期内,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ER)、蒸散量(ET)在围封和放牧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围封17年样地的GEP、ER、ET均最大,其次为围封22样地的,放牧样地的最小,且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23倍、1.65倍、1.94倍。(2)碳水(GEP和ET)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ET可解释GEP58%–60%的变异,水分利用效率(WUE)从大到小依次为:围封22年(2.85μmol·nmol–1)>围封17年(2.75μmol·nmol–1)>放牧(2.10μmol·nmol–1)。(3)GEP、ER和土壤含水率之间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p<0.05),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ER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ER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围封17年(1.878)>围封22年(1.733)>放牧(1.477)。因此,围封能够使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速率提高,但围封时间不宜过久。
孙殿超李玉霖赵学勇左小安毛伟
关键词:生态系统呼吸蒸散量沙质草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