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崎孝行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岐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对伤寒沙门氏菌应答的特性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探讨人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对伤寒沙门氏菌应答的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和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测定其内在化和杀伤伤寒沙门氏菌的活性,以及以伤寒沙门氏菌诱导的上述两种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情况。结果PMA诱导的THP1细胞可分化成巨噬细胞;THP1细胞和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的内在化,杀伤伤寒沙门氏菌的能力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显箸不同。结论人类巨噬细胞可能是机体抗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细胞。
- 李铁民徐浩江崎孝行
- 关键词:伤寒沙门氏菌THP-1细胞细胞因子
- 伤寒沙门氏菌诱导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为探讨伤寒沙门氏菌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因子在宿主防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中的调节作用,我们应用人类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对伤寒沙门氏菌诱导不同分化和活化状态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伤寒沙门氏菌不能诱导THP1细胞产生TNFα,但可诱导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TNFγ既可增强伤寒沙门氏菌诱导THP1细胞产生IL12,又可增强伤寒沙门氏菌诱导的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以上结果提示,TNFα的产生可能与单核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TNFα和IL12的产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诱导机制;IFNγ对TNFα和IL12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 李铁民江崎孝行
- 关键词:伤寒沙门氏菌TNF-ΑIL-12
- 耐热碱性磷酸酶在细菌染色体定量杂交方法中的应用
- 2003年
- 王卉放许化溪黄新祥王胜军夏圣许文荣江崎孝行
- 关键词:耐热碱性磷酸酶细菌遗传学
- 单核吞噬细胞应答伤寒沙门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单核吞噬细胞应答伤寒沙门菌的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PMA分化的THP - 1细胞 ,检测其内化和杀伤胞内伤寒沙门菌的活性 ,以及伤寒沙门菌诱导PMA分化的THP - 1细胞产生TNF -α和IL - 12的情况。结果 PMA分化的THP - 1细胞内化和杀伤Vi 阴性伤寒沙门菌的活性明显高于内化和杀伤Vi阳性伤寒沙门菌的活性。IFN -γ明显增强此活性。伤寒沙门菌诱导PMA分化的THP - 1细胞可以产生一定量的TNF -α和IL - 12 ,然而 ,IFN -γ活化的PMA分化的THP - 1细胞产生TNF -α和IL - 12的量明显增加。结论 伤寒沙门菌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的存活可能与Vi 抗原的存在有关 ;IFN -γ在调节机体细胞免疫 。
- 李铁民徐浩江崎孝行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单核吞噬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免疫学
- 肺炎支原体16SrRNA基因引物A(201)B(629)多聚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用肺炎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A(201)B(629)做引物,以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口腔支原体、唾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DNA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肺炎支原体呈阳性,但与生殖支原体有交叉;可检出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最少菌量小于10~3/ml,敏感性高于核酸杂交。
- 陈庆学李娜江崎孝行
- 关键词:枝原体核糖核酸
- IFN-γ调节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为了探讨IFNγ在增强宿主防御沙门氏伤寒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IFNγ对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IFNγ显著促进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1细胞内化和杀伤沙门氏伤寒菌,并明显增强沙门氏伤寒菌诱导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增强诱导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IL12。
- 李铁民江崎孝行
- 关键词:干扰素Γ细胞因子
- 耐热AKP在高GC含量细菌染色体杂交方法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应用耐热碱性磷酸酶(AKP)于微孔板DNADNA杂交技术,建立高G+C含量细菌染色体DNA同源性测定的特异性方法,为此类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奠定基础。方法细菌染色体DNA经分离纯化并变性后,直接非共价结合于固相微孔板中,与标有光标生物素的DNA探针进行杂交。借助抗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的特异性结合,通过与板上带有生物素的杂交体作用,使得链霉亲和素连接的耐热AKP固定于板上,根据底物加入后的酶促反应强度,定量判读杂交结果。结果微孔板中1μg/孔DNA的包被浓度与25~50ng/孔的生物素探针呈现较为理想的杂交结果,pH95TrisHcl缓冲液系耐热AKP的最佳作用条件。应用该法于高G+C含量的分枝杆菌种间染色体同源性分析表明,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简便等优点。结论耐热AKP应用于微孔板定量杂交,可不受较高杂交和测定温度的影响,适用于高G+C含量的结核杆菌等分枝杆菌属以及假单胞菌属的定性检测和同源性的定量分析。
- 黄新祥许化溪王卉放王胜军王锁英喻杰夏圣马洁许文荣江崎孝行
- 关键词:细菌
- 高效液相色谱与荧光法测定细菌染色体碱基组成的比较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比较连续荧光检测法 (荧光法 )与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细菌染色体鸟嘌呤、胞嘧啶百分比 (GC % )的稳定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方法 应用双股DNA结合染料 (SYBRGreen1)和能够快速升降温度的连续荧光检测仪 ,测定 9株细菌染色体的变性温度℃值 ,并根据相应的公式算出GC % ;以HPLC法直接检测细菌染色体的GC %。结果 DNA纯度对荧光法测得的GC %结果无显著影响 ,但影响HPLC的测定结果 ,荧光法 3次检测获得的 9株细菌GC %有 4株略高于文献值 ,而HPLC法测得的结果与文献值完全相符 ;用荧光法测得的标准差 ,7/ 9的菌株高于HPLC法。结论 荧光法检测细菌染色体GC %具有简便、快速且不受DNA纯度影响等优点 ,适用于临床微生物的快速诊断。HPLC法在DNA高度纯化的基础上测得的GC %准确、可靠、结果稳定 ,适于细菌分类研究 ,然而限于对标本纯度的要求及操作的复杂性 ,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许化溪王胜军黄锡全李娜江崎孝行刘恭植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 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高浓度NaCl明显减少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 ;低浓度的H2 O2 对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伤寒沙门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对其存活于体内及逃避机体的防御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 李铁民徐浩江崎孝行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VI抗原单核吞噬细胞毒力因子致病机理
- 两株钩端螺旋体16s rRNA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 1993年
-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爪哇型和帕托克型两株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部分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已报道的犬型钩体序列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爪哇型钩体与犬型钩体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在爪哇型与帕托克型之间则存在着较明显差别。
- 陆淼泉李娜桥本安弘江崎孝行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RRNA核苷酸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