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睿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纤维分解菌对稻草田间腐解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发酵试验和2年稻田水稻栽培试验验证了自选纤维分解菌的腐草效果。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在稻草腐解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适当的水分管理、良好的通气状况、较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等有利于稻草快速降解。所选纤维分解菌在3种试验条件下均能明显的促进稻草快速腐解,且不同菌种混合接种的腐草效果好于单一菌种接种。室内模拟试验中施用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未施用的30d内提高12.6%~22.8%。在较好的培养条件下,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模拟田间条件下的自然腐解率30d内提高42.7%~59.9%。田间试验表明,稻草翻埋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翻埋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3.5%,稻草覆盖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覆盖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10.7%。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稻草还田结合此菌剂的施用,可减轻和防止多量稻草还田给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稻草覆盖的产量提高较明显。
- 汤海涛李明德张一扬汤睿余崇祥何英豪郭志强
- 关键词:纤维分解菌稻草腐解水稻
- 嘉禾县红火蚁疫情调查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访问调查、踏查法和诱饵法等调查了嘉禾县不同生境(农田、村居、道路两侧、学校、小河旁、荒地)下红火蚁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红火蚁疫情发生区在嘉禾县石丘村呈中心辐射分布,可能是随建筑木料从广东携带至该村后蔓延传播,疫情发生区面积约8.91 hm^2,疫情潜在发生区36.20 hm^2,疫情发生区踏查发现蚁巢数量5 857个,蚁巢密度为657.35个/hm^2,达到严重发生程度;其中以荒地的蚁巢密度最大(0.38个/m^2),诱集的红火蚁数量最多(7 890只);各生境严重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荒地>农田>小河旁>道路两侧>村居>学校。最后针对嘉禾县红火蚁的疫情提出了2点建议。
- 胡永生曾艳花汤睿陈鹏
- 关键词:红火蚁生物入侵疫情
- 湖南省饭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评价被引量:9
- 2021年
-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开展了湖南省饭豆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并筛选了优异种质,为湖南省饭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收集到的76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区,0~6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5项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5个农艺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其主要与株高、籽粒大小、产量、花色粒色相关,累计贡献率68.330%;聚类分析将76份资源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蔓生、无限结荚,第Ⅱ类群直立、有限结荚,第Ⅰ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类群Ⅰ-1株型较小,单株产量较低,籽粒较大,类群Ⅰ-2株型较大,单株产量较高,籽粒较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及数量性状极值和质量性状变异类型提取出22份饭豆特异种质,并从中筛选出3类可以代表类群特征的资源:直立适合密植机收的资源,大粒型优质资源,高产、高生物量的粮肥两用资源。
- 王艳兰李基光王利群邓晶汤睿余应弘
- 关键词:饭豆种质资源
- 国内69份穇子营养品质与籽粒颜色关系初探
- 2024年
- 本研究测定了69份穇子资源的籽粒颜色(明度:L^(*),红度:a^(*),黄度:b^(*))及淀粉和总黄酮含量等12个营养指标,并根据L^(*)、a^(*)和b^(*)值分析各类粒色的营养指标差异及粒色值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聚类分析将69份穇子资源分为棕黄色、褐色和黑红色3类。黑红色穇子的平均蛋白质、总氨基酸、钙、铁、钾、镁、维生素B2含量均高于其他颜色穇子,其中镁含量与其他2种粒色穇子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由相关性结果可知,钙、镁含量均与L^(*)、b^(*)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L^(*)和b^(*)越低,钙和镁含量越高。总糖含量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与b^(*)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均与粒色值相关性不大。
- 胡丽琴王素华张璐杨学乐何录秋汤睿李基光
- 关键词:粒色营养指标黄酮含量
- 69份穇子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评价被引量:6
- 2021年
- 中国对穇子种质资源开展的系统性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挖掘穇子的利用价值,选育高品质的穇子品种,本研究对从湖南、江西、广西以及西藏40个县市收集的69份穇子种质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收集到的69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于201~6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9个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9个农艺性状分为7个主成分,其主要与单株草重、主穗分枝数、幼苗叶色、生育期、粒色、千粒重、米粳糯相关,累计贡献率75.525%。聚类分析将69份资源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44份种质,株型小、生物量小、产量较低;第Ⅰ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相比于亚群Ⅰ-1,亚群Ⅰ-2株型、生物量更小,产量更低。第Ⅱ类群包括25份种质,株型大、生物量大、产量较高;第Ⅱ类群又可以分为2个亚群,与亚群Ⅱ-1相比亚群Ⅱ-2生物量相对较小,产量较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及数量性状极值和质量性状变异类型提取出12份穇子特异种质,并从中筛选出4类可以代表类群特征的资源:生物量大适合作饲草的资源,长穗型优质资源,糯性优质资源,高产、高生物量的粮饲两用资源。
- 李基光王艳兰向兰舟邓晶朱建宇王利群汤睿余应弘
- 关键词:种质资源
- 优质专用系列甘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张超凡周虹黄艳岚张亚喻名科金志刚易九红李宏志汤睿张道微
- 在国家与省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下,项目组历经12年的技术攻关,通过种质和育种技术创新,培育了系列专用甘薯新品种并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湖南在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与利用上的突破,解决了甘薯高产、优质与抗病的育种难题,...
- 关键词:
- 关键词:甘薯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 调亏灌溉和秸秆覆盖对苦荞生物学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讨调亏灌溉和秸秆覆盖对苦荞生物学特性和水分调亏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秸秆覆盖(裸地S_(1)、秸秆覆盖S_(2))和灌溉方式(常规灌溉M_(1)、轻度调亏灌溉M_(2)、重度调亏灌溉M3)组合共6个处理,比较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产量和水分调亏利用效率等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和水分调亏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5%和32.9%。与全灌处理相比,轻度调亏灌溉处理的产量、水分调亏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3%和52.8%。调亏灌溉和秸秆覆盖互作后,M_(2)S_(2)处理下产量和水分调亏利用效率最高。M_(2)S_(2)的产量、水分调亏利用效率较M_(1)S_(1)分别增加16.1%,95.7%,主要是因为M_(2)S_(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单株分枝数、生物量及结实率较M_(1)S_(1)分别显著增加13.0%,12.1%,12.5%和8.3%。综上所述,轻度调亏灌溉和秸秆覆盖能显著提高苦荞产量和水分调亏利用效率,可为苦荞的节水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王艳兰胡丽琴王素华张腊梅杨学乐张璐何录秋何录秋汤睿
- 关键词:苦荞秸秆覆盖调亏灌溉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