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端文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突触
  • 4篇端脑
  • 4篇前背侧室嵴
  • 4篇蛤蚧
  • 3篇电镜
  • 3篇外侧区
  • 3篇侧区
  • 2篇电镜研究
  • 2篇神经元
  • 2篇细胞
  • 1篇电镜观察
  • 1篇神经节
  • 1篇水蛭
  • 1篇通路
  • 1篇突触结构
  • 1篇鸟类
  • 1篇爬行纲
  • 1篇爬行类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细胞

机构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沈端文
  • 4篇姜世英
  • 4篇张杏辉
  • 2篇张人骥
  • 1篇唐宗湘
  • 1篇莫小阳
  • 1篇沈猷慧
  • 1篇王莉
  • 1篇余欣欣

传媒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Curren...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第九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2008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突触的电镜研究
<正>夜行性爬行动物蛤蚧的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是其视觉通路之一——离顶盖通路的中继站,该区是视觉信息加工处理的高级中枢。至今国内外没见有蛤蚧该区突触类型、定量及超微结构的报道。揭示其此方面内容无疑可为其视觉机能活动及与...
沈端文张杏辉姜世英王炫燊
文献传递
中国肥螈属(两栖纲:蝾螈科)一新种——弓斑肥螈Pachytriton archospotus sp. nov.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ion labiatus)(地模标本)虽具额鳞弓,但上鳃骨明显弯曲,体表无黑色小圆斑;2)新种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黑斑肥螈吻长大于眼间距,无斑肥螈吻长大于或等于眼间距,它们的头型明显不同,虽然三者头长均大于头宽,但头长、吻长、眼间距差异显著;3)繁殖期新种雄体肛区不明显肿胀,肛裂周边中、后部生殖乳突长,而且多,十分醒目;黑斑肥螈和无斑肥螈繁殖期肛区明显肿胀膨大,生殖乳突较短、且稀。经统计分析三种肥螈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沈猷慧沈端文莫小阳
关键词:两栖纲蝾螈科
蛤蚧圆核细胞形态及突触结构的观察
1997年
蛤蚧圆核细胞形态及突触结构的观察唐宗湘沈端文余欣欣姜世英(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用石蜡连续切片,甲酚紫染色,观察蛤蚧圆核,其位置位于间脑靠近端脑部位,形态为椭圆形,前后径约为612μm,左右径约为600μm,上下径约为590μm,圆核周边细胞分布较多,...
唐宗湘沈端文余欣欣姜世英
关键词:突触结构细胞形态蛤蚧
乌龟端脑前背侧室嵴核心核突触的电镜观察被引量:3
1994年
报告乌龟端脑前背侧室嵴的核心核(corenucleus,CN)的突触类型及其亚显微结构的形态特征.共观察661个突触,其中轴-树突触占94.2%,轴-轴突触占2.7%,轴-体突触占1.1%,树-树突触占1.6%.没见到嵴突触.棘突触内无棘器.此外,除见到轴-树突触中的并联突触、突触复合体、切线突触和串联突触等复杂形式外,还见到轴-体、轴-轴突触的并联突触和轴-树-轴型串联突触.实心颗粒小泡存在于各类突触中.另外还对一些突触的机能作了讨论.通过比较,推测爬行类前背侧室嵴与哺乳类新皮层同源及龟类的核心核与鸟类的外纹体同源.
沈端文张杏辉姜世英
关键词:乌龟前背侧室嵴突触电镜
中华宽体金线蛭神经元与神经节内平滑肌细胞间突触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1998年
用胞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方法标记中华宽体金线蛭AP神经元。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神经节的内、外囊中的平滑肌细胞膜间、以及标记AP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膜与神经节中平滑肌细胞间的连接。通常,单个的平滑肌细胞散布在神经节的内、外囊中,分别为椭圆形和梭形。平滑肌细胞含粗、细两种肌丝,有密斑,具有许多突起。神经节外囊中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中央区有许多糖元颗粒和一些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两个嵌合的平滑肌细胞膜间距为13.1~26.1nm。首次观察到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外囊内的平滑肌细胞形成化学突触,突触裂隙10.2~15.3nm;AP标记末梢膜与外囊平滑肌细胞膜之间的间距为2.0~2.5nm,相当于缝隙连接的并置膜结构。
沈端文张人骥
关键词:神经元平滑肌细胞突触神经节
爬行类、鸟类离顶盖通路和离丘脑通路的比较被引量:2
1993年
从解剖学结构、功能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爬行类、鸟类离顶盖通路和离丘脑通路及两通路的关系进行了详尽地比较。有力地证明了爬行类端脑与鸟类的端脑相似,在视觉生理功能上起重要作用。为动物行为研究和探讨动物演化提供依据。
沈端文
关键词:爬行类离顶盖通路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突触的电镜研究
1996年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突触的电镜研究沈端文1张杏辉2姜世英3王炫焱木3(1.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12.广西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3.广西师大生物系)夜行性爬行动物蛤蚧的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是其视觉通路之一——离顶盖通路的中继站,该区是视...
沈端文张杏辉姜世英
关键词:蛤蚧爬行纲端脑突触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头外侧区突触的电镜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夜行动物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的头外侧区突触类型及超微结构,共观察934个突触。其中轴-树突触占95.6%,轴-体突触占3.7%,轴-轴突触占0.4%。在两个树突的近端还观察到1例由两树突棘形成的突触,并且其中一个树突棘内有几个扁平的囊和正从其两端芽生突触囊泡。此外,除见到有轴-树突触的并联突触、突触复合体等复杂形式外,还见到串联突触和轴-体突触的并联突触。实心颗粒小泡存在于几类突触中。蛤蚧此区突触类型及超微结构与昼行爬行动物的相同。最后还讨论一些突触的功能以及爬行类前背侧室嵴与哺乳类新皮层之间的关系。
沈端文张杏辉姜世英
关键词: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突触电镜
中华宽体金线蛭AP神经元的标记电突触连接被引量:1
1997年
水蛭属环节动物,其中枢神经系统为链式,各神经节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神经元可被标定.用胞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曾对欧洲医蛭(Hirudo medicinalis)的标定机械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态及其化学突触进行研究.然而,对水蛭电突触超微结构的系统研究较罕见.迄今,未见有对标定神经元标记电突触参数测定的报道.水蛭AP(Ante-rior pagoda)神经元是有待确定功能的细胞.在幼体医蛭20个体神经节中,每节的一对前宝塔细胞的轴突分枝到对侧,并通过前.后神经根进入外周,相邻神经节之间的AP细胞相互相连.本实验室证实成体中华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在第1至第20体神经节中两侧AP细胞的轴突都分枝到对侧,并且对称;在相邻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索中无AP神经轴突连接.AP细胞接受来自机械感觉神经元的输入.其间电突触具有分辨机械感受神经元感受野部位的知觉性功能.因此,显示AP知觉性神经元的标记突触形态。
沈端文王莉张人骥
关键词:水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