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漆家福

作品数:204 被引量:3,350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45篇天文地球
  • 6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9篇盆地
  • 45篇油气
  • 38篇凹陷
  • 34篇新生代
  • 30篇断层
  • 27篇构造样式
  • 23篇地质
  • 18篇成藏
  • 17篇走滑
  • 15篇渤海湾盆地
  • 13篇物理模拟
  • 12篇裂陷
  • 12篇基底
  • 11篇东濮凹陷
  • 11篇断裂带
  • 11篇新生代构造
  • 11篇油气成藏
  • 11篇塔里木盆地
  • 11篇郯庐断裂
  • 11篇裂带

机构

  • 1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91篇中国石油大学...
  • 38篇中国石油天然...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化工...
  • 19篇中国石油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防灾科技学院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石家庄经济学...
  • 5篇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化中原...
  • 3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学院
  • 2篇中国石油青海...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204篇漆家福
  • 38篇杨桥
  • 21篇陆克政
  • 19篇于福生
  • 13篇马宝军
  • 10篇陈书平
  • 10篇李明刚
  • 9篇程秀申
  • 9篇张克鑫
  • 9篇周建勋
  • 9篇能源
  • 8篇王子煜
  • 7篇张一伟
  • 7篇曾联波
  • 7篇关成尧
  • 7篇余海波
  • 6篇罗良
  • 6篇邱楠生
  • 6篇张玮
  • 6篇李勇

传媒

  • 20篇地质科学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现代地质
  • 9篇石油学报
  • 9篇大地构造与成...
  • 9篇地学前缘
  • 8篇石油大学学报...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中国地质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地球科学(中...
  • 4篇地质学报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古地理学报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20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11篇2003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132
1995年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经历了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期第三纪-第四纪后裂陷热沉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裂陷作用旋回。早第三纪裂陷作用包括三个裂陷伸展期,它们分别相当于孔店级-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等三套地层的发育时期,各裂陷伸展期的构造运动学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反映在伸展构造样式的变化上,大致可归纳为由多米诺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及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两个演化模式。
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
渤海湾盆地区新生代构造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32
1995年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在岩石圈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裂陷作用控制着盆地区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烃源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并制约着生油岩成热度和生烃过程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主干断层角度较陡、拆离面较深的伸展凹陷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构造样式从由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简单半地堑演变成为由铲式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有利于油气圈闭的形成。
漆家福陆克政张一伟杨桥陈发景
关键词: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新生代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北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作用的控制被引量:17
2004年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主干边界断层为铲式断层 ,沿断层走向不同地段的剖面形态也有明显的差异 ,有多个不同尺度的相对陡倾、呈内凹形态的断层面瀑布和相对缓倾、呈外凸形态的断层面缓坡。在主边界断层的断层面瀑布区 ,沙三下亚段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 ,而在断层面缓坡处则发育湖相泥岩。
谢锐杰漆家福杨桥
关键词:储集层正断层断层面东营凹陷
冀中坳陷北部古近纪构造差异变形及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三维及部分二维地震地质构造解释,详细阐述了冀中坳陷北部各凹陷沉积序列结构、水平伸展量、基底沉降及主边界断层活动性。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北部大厂?廊固断陷(带)与武清?霸县断陷(带)为两个斜列的古近纪凹陷带,二者在古近纪存在明显的差异构造变形。前者沉积地层为E_(1-2)k、较厚的E_2s^4与E_2s^3及少量E_2s^2,其中E_2s^4及E_2s^3顶部存在大角度不整合面;水平伸展主要集中于E_2s^4及E_2s^3沉积期且在二者沉积末期均存在明显的基底面抬升现象。后者沉积地层相对完整,但以E_3s^1及E_3d为主;水平伸展也主要集中于E_3s^1及E_3d沉积期。本文探讨了冀中坳陷北部古近纪伸展构造变形主控制因素,结果显示E_2s^4及E_2s^3沉积末期强烈火山活动所伴随岩浆上涌底辟作用为主导因素。岩浆上涌源于软流圈局部热隆升,岩浆底辟作用引起大厂?廊固断陷(带)主控边界断层即大厂断层与大兴断层在E_2s^4及E_2s^3沉积末期弯曲变形,上部沉积地层随之隆升遭受剥蚀。E_3s^1及E_3d沉积期,断层弯曲右翼的牛东断层、大北伊断层及河西务断层取代大厂断层及大兴断层继续活动,控制了武清?霸县断陷(带)。
苗全芸漆家福马兵山时聪倪强李熹微刘慧
关键词:古近纪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23.8Ma构造事件地质响应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18
2012年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23.8Ma发育一次重大构造事件并同时形成了重要的不整合界面.研究表明:(1)23.8Ma构造事件是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转换面,它是盆地裂陷阶段和裂后阶段的分界面,23.8Ma之前为断裂控盆,盆地以伸展和走滑断裂系统为主;23.8Ma之后为断裂和热作用共同控盆,到晚期以热作用为主.(2)23.8Ma构造事件导致盆地沉积充填的突变,通过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23.8Ma以前盆地物源来自东南沿海花岗岩源区,23.8Ma以后物源来自青藏东侧及云贵高原源区.23.8Ma界面是南海北部陆架坡折从白云主凹南侧向北侧跳跃的分界面,相应地沉积环境由浅海陆架沉积突变为陆坡深水沉积环境.(3)23.8Ma构造事件是盆地热体制的转折面,典型钻井热史定量恢复揭示地温梯度在23.8Ma附近明显存在一个突变面,以23.8Ma为界,新生代早期到渐新世末显示地温梯度上升,指示盆地经历了拉张过程;23.8Ma之后显示地温梯度下降,指示盆地经历热沉降过程.(4)23.8Ma构造事件是火山活动的转化面,23.8Ma之前显示成分单一的大规模玄武质岩浆喷发作用逐渐增强,而之后玄武质岩浆喷发作用逐渐减弱.总结了23.8Ma构造事件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软流圈流动主导的地幔热底辟作用是南海破裂成洋的动力来源,南海扩张脊的跃迁及地幔热底辟作用改变是导致23.8Ma构造事件的主因.
吴景富张功成王璞珺谢晓军胡圣标漆家福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地球化学
塔木查格盆地南贝尔凹陷构造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为一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受后期构造作用强烈影响,盆地结构及演化过程十分复杂,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较慢,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进程。本文以南贝尔凹陷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在系统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对工区进行构造解析,查明凹陷结构特征,总结构造演化规律,分析构造形成机制,将南贝尔凹陷构造样式划分为铺展、收缩和走滑3类,进而识别出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分为初始裂陷期、强烈断陷期、挤压反转期、张扭沉降期、扭压反转期5个阶段,研究结果对加强南贝尔凹陷乃至整个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的地质认识、加快南贝尔凹陷的油气勘探进程有重要意义。
郝慧漆家福周建勋万百龙
关键词:结构特征
中国东部晚侏罗-早白垩纪盆地火山岩系的确认及成盆构造背景分析被引量:10
2000年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东部晚侏罗早白垩纪 (J3 K1)盆地火山岩的化学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研究 ,确认出中国东部晚侏罗早白垩纪 (J3 K1)盆地火山岩系是橄榄安粗岩系 ,且与其东部的火山岩系组成单极性系列。这是中生代滨太平洋板块俯冲并挤压中国大陆板块的结果 ,进而控制的盆地 (J3 K1)是在受总体挤压背景下形成的。
杜旭东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
关键词:盆地火山岩
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被引量:42
2009年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构造解释模型。所谓分层变形是指受古近系膏盐岩层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等软弱岩层分隔,不同深度的岩层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所谓垂向叠置是指不同层次的强变形带在垂向上叠置,不存在区域性大位移的拆离断层。位于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而盐下层的中生界沉积层及盆地基底则以收缩断裂变形为主。浅部的滑脱褶皱表现出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合,背斜具有不对称形态,其核部在古近系盐岩层或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滑脱,可在陡翼发育破冲断层或缓翼发育顺层滑脱逆冲断层。深层断裂变形以向山脉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次级断层相对较少,下盘则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冲断构造。深层断层向上延伸在古近系盐岩层中尖灭,部分次级断层向下延伸并在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或盆地基底面滑脱,但是主干逆冲断层高角度切入基底,向上则对应于浅层背斜的核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主干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位移,并成为控制局部构造变形的主要构造要素。天山上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是导致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或促成先存正断层的反转的可能原因。
漆家福雷刚林李明刚谢会文杨书江
关键词:构造样式南天山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其主导因素被引量:8
2011年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等。通过识别地震剖面土不整合面和同构造沉积现象,认为构造变形时间在上新世—第四纪;第一排背斜带形成于上新世早期,第二排背斜带发育于上新世中-晚期,第三排背斜带在更新世早-中期开始活动,现今构造形态最终形成于更新世晚期。控制构造变形的主导因素是边界受力方式和非能干性软弱层的纵横向变化。前者决定分段性特征,后者起垂向分层作用,古近系膏泥岩分布范围决定了褶皱变形范围,厚度变化导致浅层变形的强弱。
张玮漆家福李勇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西昆仑山构造样式
饶阳凹陷中部地区古近纪构造变形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饶阳凹陷中部地区由北向南古近纪构造变形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地质构造解释详细研究了饶阳凹陷中部地区古近纪沉积序列、凹陷结构特征及主干断层活动性差异。研究发现,位于饶阳凹陷东部边界的献县拆离断层,在新生代仍然显著活动,并控制饶阳凹陷的盆地变形。运用变形平衡原理恢复各地层沉积时期拆离断层深度及形态变化,探讨饶阳凹陷中部地区古近纪构造变形与拆离断层构造变形间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受拆离断层面空间构造形态变化的影响,饶阳凹陷中部地区由北向南古近纪断陷结构明显不同;拆离断层上盘的主干断层在孔店组-沙四段(E_(1-2)k-E_2s^4)、沙三段-沙二段(E_2s^3-E_2s^2)、沙一段-东营组(E_3s^1-E_3d)沉积期非继承性活动,导致地层沉积中心发生自东向西迁移,并且局部地区由于受拆离断层下部伸展穹隆的隆升而造成上覆沉积盖层遭受剥蚀。拆离断层及上盘主干断层活动差异共同控制着饶阳凹陷中部地区古近纪的构造变形和演化。构造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的分析为探讨华北克拉通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特点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余泉漆家福郑荣华苗全芸牛新杰陈石高园
关键词:拆离断层古近纪饶阳凹陷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