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卫东

作品数:69 被引量:3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切除
  • 21篇切除术
  • 19篇静脉
  • 17篇门静脉
  • 15篇门静脉高压
  • 15篇静脉高压
  • 12篇肝硬化
  • 10篇高压症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胃病
  • 8篇门静脉高压性
  • 8篇门静脉高压性...
  • 8篇高压性
  • 8篇高压性胃病
  • 7篇消融
  • 6篇术后
  • 6篇肿瘤
  • 6篇细菌移位
  • 5篇胆管

机构

  • 67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69篇潘卫东
  • 49篇许瑞云
  • 23篇方和平
  • 23篇刘波
  • 22篇林楠
  • 22篇邓美海
  • 17篇汤照峰
  • 17篇凌云彪
  • 12篇胡昆鹏
  • 9篇陈署贤
  • 8篇林继宗
  • 7篇钟跃思
  • 7篇潘楚芝
  • 6篇陈文哲
  • 5篇姚志成
  • 5篇陈幼明
  • 4篇汪壮流
  • 4篇李凯
  • 4篇邱万寿
  • 4篇邓浩

传媒

  • 11篇中华肝脏外科...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癌症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如何调控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方法实验组将MSCs/HSCs按2×10^4/2×10^4(细膨孔)的比例接种于TransweH共培养板上下层,建立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对照组为HSCs(2×10^4细胞/孔)单独培养;阳性对照组为加入抑制剂LY294002(20μmol/m1)观察抑制效果。共培养24、48、72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HSCs的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共培养2,4、48、72h后HSCs的S期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且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11.24±0.34〈15.73±0.76〈19.14±0.91〈23.16±1.80,P〈0.05);加入LY294002后可明显增加共培养组抑制效果,与单独使用抑制剂比较s期细胞减少更加明显(8.2±0.8〈11.7±1.6,P〈0.05);共培养组及共培养+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较单独培养组均显著下调,而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抑制剂组较共培养组p-Akt蛋白表达下调。结论MSCs可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可能是通过影响P13K/Akt信号通路达到这一作用,磷酸化的Akt蛋白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姚志成胡昆鹏陈思钟跃思方和平潘卫东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共培养
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对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完整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需熟悉局部解剖关系,妥善保护周围组织,结扎离断与肿物相连的筋膜、淋巴管和血管组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充分引流。
潘卫东林楠方和平潘楚芝胡昆鹏许瑞云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淋巴管瘤
球囊环代替琼脂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
2008年
目的改进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22条,采用可充式球囊缩窄环渐进性压迫缩窄门静脉,联合门腔转流方法(以下简称可充式球囊缩窄造模法)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可充式球囊缩窄环由透明PP料环、带球囊硅胶管、植入式输液港中的注射座(硅胶)三部分组成。成模前后通过门静脉压力测量、胃镜检查、门腔静脉系统造影评价造模效果。结果造模前门静脉平均压力为(12.864-0.18)cmH2O,成模后门静脉平均压力为(26.75±0.39)cmH2O(P〈0.05);成模后胃镜下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等,胃镜分级I级4条、Ⅱ级6条、Ⅲ级8条、Ⅳ级4条;门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门静脉完全被阻断,吻合口通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显影。结论可充式球囊缩窄造模法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的有效方法。
方和平邓美海林楠汤照峰刘波潘卫东凌云彪许瑞云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动物
胆囊旁肝癌的微创治疗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果: 手术前...
方和平潘卫东邓美海潘楚芝许瑞云李凯郑荣琴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治疗胆囊切除术
文献传递
磁性微球靶向栓塞食管曲张静脉的实验研究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门脉高压症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如何治疗和预防出血,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介入、硬化剂注射、内镜套扎、三腔二囊管压迫、手术等各有优缺点,研究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意...
方和平汤照峰刘波潘卫东许瑞云
关键词:食管曲张静脉门脉高压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1例
2012年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Intrahepatic biliary papil-lomatosis)是一种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病变,既往报道很少,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确定的新的疾病。本病发生于肝内胆管,也可同时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如胆囊、胆囊管、左右肝总管及胆总管。
胡昆鹏姚志成陈文哲潘卫东林继宗林楠许瑞云
多层螺旋CT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图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图像、术中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合术中所见,MSCT对判断肿瘤可能侵犯血管部位和是否存在血管侵犯(结合病理)的准确率为90%(27/30),对迷走肝动脉、钩突形态显示的准确率为100%(30/30),根据胰颈大小判断能否行胰肠端端吻合的准确率为93%(28/30)。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显示的解剖信息对术中探察血管侵犯、保护迷走肝动脉、完整切除钩突、选择合理的胰肠吻合方式具有指导意义。
邱万寿檀谊洪王劲赖丽莎潘卫东许瑞云王天宝郑峰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层螺旋CT胰头癌壶腹周围癌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三联活菌对大鼠肝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对大鼠肝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5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15只,肝大部分切除(PH)组和肝大部分切除加金双歧(PHG)组各20只。SO组大鼠仅剪断肝周韧带后关腹,PH组与PHG组大鼠行肝切除术,切除肝左内叶、左外叶和肝中叶,切除量约为肝脏总体积的2/3;SO组及PH组术后自由饮用无菌蒸馏水,PHG组行肝切除术后自由饮用金双歧溶液(含量约109CFU/ml)。术后饲养48 h后进行大鼠粪便涂片镜检并计算球菌与杆菌比例(球杆比),摘取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培养阳性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3组粪便球杆比(几何均数)、血浆内毒素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SO组大鼠粪便球杆菌比几何均数为1∶9,PH组为3∶1,PHG组为1∶4,PH组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34,P<0.05),PHG组与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43,P<0.05)。SO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阳性率7%(1/15),PH组65%(13/20),PHG组为20%(4/20),PH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SO组(P=0.01),PHG组明显低于PH组(P=0.01)。SO组、PH组、PHG组血浆内毒素分别为中位数0(0~4.9)ng/L、4.1(1.7~94.5)ng/L、2.1(0~10.0)ng/L,PH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SO组和PHG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5.5,107.5;P<0.05)。结论金双歧能改善大鼠肝切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率,降低内毒素水平;术后应用金双歧可预防大鼠肝切除术后感染。
陈文哲付宏望潘卫东刘波
关键词: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后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其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参与的凋亡相关基因。方法:将分离提纯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6孔Transwell板上建立上下共培养体系,单独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72 h。基因芯片分析单独培养组与共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情况,找出与调控肝星状细胞密切相关的凋亡基因。结果与结论:采用SABiosciences第2代功能分类基因芯片产品进行凋亡基因筛查发现,共培养后骨髓间质干细胞中显著上调的凋亡基因有:AKT1,PIK3R2,DAPK1,DHCR24,NOTCH2,BDNF等。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NOTCH有可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胡昆鹏刘波姚志成林继宗邓美海潘卫东林楠陈骋许瑞云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肝星状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基因芯片
自发性脾肾分流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脾肾分流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 ̄2004年9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17例分别进行内镜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有无自发性脾肾分流将病人分成A、B两组,比较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具有自发性脾肾分流(A组)的患者为43人,无自发性脾肾分流(B组)的患者为174人,自发性脾肾分流的发生率为19.35%。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为23.26%,B组的发生率为54.59%,A、B两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差异的比较有显著性(P=0.000)。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轻重与有无自发性脾肾分流具有相关性(R=0.283,P=0.000)。结论自发性脾肾分流能降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并缓解其严重程度,在行脾切除术时注意保护自发性的脾肾分流。
潘卫东许瑞云郑丰平陈幼明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胃黏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