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情况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单纯化疗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单纯化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腔内支架置入术,并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4.00%,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0.00%(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IgG、IgA和IgM水平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对中晚期食管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李元明焦鹏黄飞李晓光
- 关键词:动脉灌注食管癌免疫功能
-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附45例报告被引量:3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胸腺切除已成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胸腺扩大切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VATS术式多需3个经肋间切口,本研究改良了手术入路和操作方式,现总结单操作孔VA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应用单操作孔VATS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45例MG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45例均顺利完成胸腺扩大切除,无中转开胸、增加切口和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41.3±3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4.2±45.5)m L,中位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 d,平均胸腔引流量(890.4±439.1)m 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 d。围术期并发症13例(28.9%),其中肌无力危象5例(11.1%),肺部并发症6例(13.3%),切口愈合不良4例(8.9%),房颤4例(8.9%),迟发性心包积血1例(2.2%)。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统计术后1年的疗效,药物缓解1例(2.2%),微小症状表现18例(40.0%),改善23例(51.1%),无变化1例(2.2%),加重2例(4.4%)。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良好,围术期应注意预防肌无力危象、肺部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
- 黄川佟宏峰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田文鑫于瀚博黄文王永忠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电视胸腔镜
- 老年肺结节患者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近期效果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观察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结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5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49例,平均(72.3±5.3)岁。术中确定靶肺段后游离段门结构,分别游离靶肺段肺动脉、段内静脉、支气管,并离断,尽量保留段间静脉。采用肺膨胀萎陷法或靶肺段支气管充气法确定段间平面。分析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及病理资料等。结果:1例患者因淋巴结与肺动脉、支气管粘连紧密中转开胸,余者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右肺肺段切除术48例,左肺肺段切除术37例。手术时间平均(155.5±51.8)min,术中出血量50(5,1600)mL,带管时间平均(4.6±2.9)d,术后平均住院(7.6±3.2)d。74例病理结果为原发肺癌,清扫淋巴结站数平均(4.6±1.7),清扫淋巴结(13.8±9.1)枚。14例(16.5%)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肺漏气发生率最高(9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老年肺结节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技术的改良,其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
- 田文鑫佟宏峰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于瀚博黄川
- 关键词:肺结节胸腔镜检查肺段切除术老年人
- 老年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3年以上的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评价≥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安全性,以及术后3年到10年肿瘤和重症肌无力症状(如果合并)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胸腺瘤的患者228例,将胸腺瘤患者以65岁为界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带引流管天数、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病理分型、TNM及Masaoka-Koga分期、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并发症等指标。并且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追踪患者胸腺瘤有无复发、生存状态、重症肌无力改善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02);≥65岁患者术后带引流管天数长于<65岁患者[4(2~17)d和3(1~9)d,Z=2.316,P=0.021];胸腺萎缩在≥65岁患者中比<65岁患者中更常见(10.2%和1.7%,χ^(2)=5.937,P=0.015);<65岁患胸腺瘤的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者(68.2%和40.8%,χ^(2)=12.240,P<0.001)和胸腺增生(58.1%和38.8%,χ^(2)=2.316,P=0.016)高于≥65岁患者;胸腺瘤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而Masaoka-Koga分期为Ⅲ和Ⅳ、TNM分期为Ⅲ和Ⅳ为胸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行胸腺切除手术安全有效,且可能远期预后更好。
- 焦鹏孙耀光吴凡隽田文鑫于瀚博黄川吴青峻马超佟宏峰
-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预后
- 高级别胎儿型肺腺癌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胎儿型肺腺癌属极其罕见的肺恶性肿瘤,2011年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共同制定的国际多学科肺腺癌新分类将胎儿型肺腺癌归为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并将其分为低级别、高级别两类,二者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本文报道高级别胎儿型肺腺癌1例,并结合文献总结胎儿型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 黄川马超吴青峻王征孙耀光焦鹏田文鑫于瀚博佟宏峰
-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 两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价两孔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共收集患者275例,最后纳入统计233例,其中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79例(A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54例(B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站数、术后前3 d引流量、拔除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量、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两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可有效治疗肺癌,两孔法胸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较轻。
- 焦鹏李简佟宏峰孙耀光
- 关键词:肺肿瘤肺叶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胸腔镜检查
- 组织工程化血管与种子细胞被引量:3
- 2009年
- 血管组织工程学的目的就是在体外构建理想的血管移植物,植入体内后无免疫排异反应,能维持移植血管腔的长期通畅。临床上需要各种口径大小的血管作为手术修补材料或者其他自体或者异体甚至组织工程组织的滋养血管。文章采用了文献搜集和分析的方法,综述了血管组织工程的定义、自体血管壁细胞、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祖细胞的选择及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 焦鹏周娟刘元波甄文俊欧阳小康罗文琦
- 关键词:血管种子细胞细胞培养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 单操作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医院胸外科经单操作孔胸腔镜(单操作孔组)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三孔组)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安全指标和疗效。结果本研究共入组MG 104例,其中单操作孔组51例,三孔组53例。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和围术期死亡,三孔组中1例术后当日因胸廓内动脉出血二次胸腔镜探查止血。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三孔组〔(142.25±42.78)min比(125.85±37.76)min,P=0.04〕,两组术中出血量(50 mL比50 mL,P=0.249)、胸腔引流量〔(836.47±441.19)mL比(930.47±498.75)mL,P=0.312〕、胸管留置时间(3 d比3 d,P=0.114)、术后住院时间(6 d比7 d,P=0.619)、围术期总体并发症(27.45%比28.30%,P=0.923)、肌无力危象(11.76%比16.98%,P=0.449)、切口并发症(7.84%比9.43%,P=0.7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操作孔组术后第1、2、3天疼痛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三孔组(27.45%比50.94%,P<0.05)。全组随访率98.08%,中位随访时间24.2个月(11.2~38.1个月),两组术后1年有效率(90.20%比88.24%,P=0.75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良好,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肌无力危象、肺部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和术后疼痛仍是影响MG患者围术期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围术期应注意预防以上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
- 黄川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田文鑫于瀚博黄文王永忠佟宏峰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电视胸腔镜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以降低中转开胸发生率,准确把握中转开胸的手术指征。方法: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共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 230例。手术均通过2~3个小切口完成,按照手术常规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清扫术。如镜下操作遇到血管损伤性出血、肺门淋巴结粘连或转移等腔镜下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中转为开胸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胸分为胸腔镜组与中转开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中转开胸的相关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8例中转开胸,中转率4.7%,其中25例术中出血,23例淋巴结粘连或侵犯。56例开胸后顺利完成了肺叶切除,仅2例施行了全肺切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损伤出血、淋巴结干扰是导致中转开胸最常见的原因。结论:肺动脉损伤、淋巴结干扰是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握中转开胸的手术指征。
- 孙耀光焦鹏田文鑫佟宏峰马超吴青峻
- 关键词:肺叶切除胸腔镜检查
- 预扩张肩胛皮瓣在胸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预扩张肩胛皮瓣修复胸部瘢痕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I期手术时,取与旋肩胛动脉降支相平行的皮肤切口,掀起皮瓣,在肩胛皮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皮肤扩张器;2~3周后,开始注水治疗,直至注水完毕。II期手术时,取出皮肤扩张器,以旋肩胛动脉为血管蒂,掀起肩胛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胸部瘢痕切除后所遗留的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临床应用于16例患者,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伤口愈合良好;其中术前实施皮瓣延迟手术的患者7例,扩张时间4~8个月,平均5.3个月,皮瓣大小21cm×6cm~35cm×10cm,平均29.42cm×8.73cm。结论:预扩张肩胛皮瓣适合于胸部较大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预扩张产生了延迟作用,皮瓣易于成活;扩张后的组织量较大,供瓣区易于关闭;扩张后皮瓣较薄,形态外观满意。
- 焦鹏刘元波战秋衡唐欣刘立强田佳甘承范金财
- 关键词:组织扩张术肩胛皮瓣